《社交礼仪》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学时:
学分:3
开课学期:
第一部分前言
1.课程性质与地位
《现代礼仪》是一门通识教育课,是面向所有准备进入职场或已经进入职业岗位的人士开设的,
适合于各个专业,对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
1、针对现代通行的职场礼仪要求,通过教授仪表化妆、仪态训练和交际礼仪规范,让学生具备
高雅的仪表仪态、优雅的礼仪风貌、得体的语言表达和良好的交际能力,提升内在综合素质,对职
业形象、职业态度建立更深刻的认知,树立专业的职业意识。
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为职场人士的自我提升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2.课程的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
为最终目标,本课程按照如下思路进行内容设计:
1、课程组资料积累、研讨。
课程组成员教授礼仪课程从1994年建校开始,至今已有24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料、教学经验、案例库和网络课程资源。
2、对外交流学习、借鉴经验。
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校企研讨、外出学习考察交流,形成了自
己的教学模式,创造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3、根据礼仪学习的规律,将课程划分为形象塑造篇、仪态训练篇、交际能力篇、知识拓展篇四
大模块,每个模块设计若干任务,通过“由简到繁”、“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
学习和训练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形象、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
4、以学生为中心,理实一体教学,以练促学。
把礼仪训练情景化、角色化、细节化、系统化,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礼仪对个人和企业形象的巨大价值,让学生将所学礼仪内化成自身的思想、观念、素质和习惯。
5、课堂教学和课程内容师生共创,任务弹性化,内容可迁移。
在课堂情景演练和实训作业中,
要充分给予学生发挥创造的空间,变化多种演练任务,让学习内容富有可变性、可迁移性。
同时教
师要在教学和实训作业检查中全程予以指导,保证知识技能掌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实现课堂教学
和课程内容的师生共创。
6、小组学练,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和综合考核结合。
让学生结合成小组进行实训,培养团队意
识和竞争意识。
考核方式是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
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
态度、课堂训练的效果、团队协作的能力和积极性,项目考核主要对每个模块的学习进行阶段性考
核,综合考核是小组合作,以情景剧表演为考核内容。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本课程职业特色鲜明,适合于各个专业,对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
关键的支撑作用。
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职业形象、职业态度建立更深刻的认知,树立专业的职
业意识。
3、通过理实一体教学、情景化演练,塑造学生优美的形象气质、优雅的言行举止,帮助学生掌
握社交场合常用的礼节,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和为人处世的技巧,具备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意
识;
4、教学内容系统化、连贯化,全面提高自身修养和品位,提高学生懂礼、守礼、用礼的能力,
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能够使学生明确东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保护者、传播者和弘扬者。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课时分配
序号课程单元学习内容
参考学时
理论实践理实一体
1 个人形象篇1.礼仪课概述
2.男士仪容修饰
3.男士西服穿着礼仪
4.女士妆容修饰
5.女士职业服饰搭配
6
2 仪态塑造篇1.手势、引领
2.眼神、表情的训练
3.站姿
4.鞠躬的四个度
5.基本坐姿
6.女士坐姿四种
7.男士坐姿三种
8.走姿、男女式蹲姿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