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
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
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
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
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汉书》简介《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2、写作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3、文学常识
苏武事迹,古代诗词中常用作忠贞报国守节不屈的典故。
①典故:羝乳乃得归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李白《苏武》)
“向并门少待、白首牧羝人,正海上手携李卿。
”(屈大均《紫萸香慢•送雁》)
②典故:苏武持节(原文:“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通假字
⑴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⑵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⑶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⑷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⑸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⑹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
2、词类活用
⑴宜皆降之
⑵惠等哭,舆归营
⑶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⑷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⑸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⑹天雨雪,武卧啮雪
⑺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⑻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⑼孺卿从祠河东后土⑽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3、古今异义
⑴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⑵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⑶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⑷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⑸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⑹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⑺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⑼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⑽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⑾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4、特殊句式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见犯乃死,重负国。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何以汝为见?
为降虏于蛮夷。
1、合作探究
1、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
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请结合课堂探究总结文章塑人物的艺术手法 ?
3.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
这
是否矛盾?
课外延展
与苏武精神相似的历史忠臣张骞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
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
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
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
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
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
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
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
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
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
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