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师大附中2019五模语文答案

东北师大附中2019五模语文答案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1.D【解析】A 项扩大范围。

原文“这时,东面的齐,南面的楚都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
只有在越,仍是剪发文身”,A 项把范围扩大到“百越”。

B 项张冠李戴。

原文倒数第三段把礼
的功能演进分为三个层次,“最初”的是“体现平等性的图腾观念”,而不是“在生理上对人进行
分类的成年礼”。

C 项曲解文意,“完成了这一系列的仪式,才能够从外观感性上识别人的等级差别”错误,百越之人“完成了这一系列的仪式”表明完成了成人礼,百越之礼中的“文身”才能使
他们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才标志作为社会(氏族)人的完成。

2.C【解析】曲解文意。

“并没有点明三个共同点之间的联系”错误,文章第四段最后部分点明了
三个共同点之间的联系:“文身作为一种古礼,最初……然后……提升为别贵贱的等级标志。

” 3.D【解析】因果倒置。

原文:正是文身古礼内蕴着与后来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文”才最后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

4.C 【解析】曲解文意,材料三“此外,微信、微博类社交平台,今日头条、网易等资讯类,秒拍、美拍等视频类以及映客、花椒等直播类的新兴自媒体平台迅速崛起,也对市场进行了冲击”。

5.B 【解析】未然说成已然。

从材料四“ 一个‘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渐行渐近”可知。

6.①把握历史机遇,抓紧时代脉搏,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②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掌握核心技术研发应用主动权,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

③重视受众的普及性,多迎合媒体受众的需要、兴趣、习惯等,呈现方式更直观、更大众化。

(每点 2 分。

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7.C【解析】校歌展现的情感充满希望与期待,并非悲伤沉郁。

8.①“岁月钟声”就是指詹大胖子在五小的敲钟声。

②“岁月钟声”是五小孩子成长岁月的象征,五小的孩子伴随詹大胖子的钟声长大;
③“岁月钟声”代表对往昔岁月的感慨,是对时光飞逝、旧物不再产生的心灵回响。

(每点 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
9.表现:①作者从“飞入芦花都不见”悟出写散文、小说所用的方法;
②作者的小说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
③张敬斋先生对《老残游记》有声有色的讲解和《老残游记》中大明湖上的对联给作者
留下很深的印象。

(每点 1 分,答出三点给 3 分)
情感态度:①对五小教育理念的认同;②对母校教育的感恩。

(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
10.D【解析】临:哭吊死者。

11.C【解析】废帝不是庙号。

12.C【解析】“段永知错就改”错。

“暗中谋划反叛”错,“归款”是“投诚、归顺”的意思,
段永是想归顺皇上,不是要反叛。

故选 C。

13.(1)只靠抢劫来的财物作为供给,安定时便如蚂蚁聚集,走投无路时便像惊鸟飞散,攻取他
在于迅速,不在于人多。

(采分点:“寇抄”、“蚁鸟”、“穷”各 1 分,句意 2 分)
(2)段永在朝廷内外历任各职,在所任职的地方很有声望。

轻视财物,喜欢贤能之人,朝廷与
民间因此而敬重他。

(采分点:“内外”“声称”“焉”各 1 分,句意 2 分)
14.A【解析】“寻”字表明寂寞的月,照进户内,来寻觅悠闲雅静的诗人。

15.【示例一以杏花为物象】①前四句,杏花飘落,花影在地,景色清幽静雅,写出诗人对杏花
的欣赏喜爱之情;②五、六两句,杏花花香盈庭,诗人与客闻香饮酒,攀挽花枝赏花,表现出诗
人爱杏花之深;③最后两句,诗人想象第二天春风劲起,满地落红,借花的凋零表达惜春之情。

(每点2 分,共 3 点)
【示例二以月为物象】①前四句写月入户寻人,引人月下赏花,流露出诗人的雅趣和对月下空灵
之景的喜爱;②七、八两句写山城偏僻,难得好酒,可是以月代酒,借月待客,补酒薄之不足,表现
出诗人爱月之深;③九、十两句写随着月光的流转,诗人不禁忧从中来,担忧月落,表达惜月之情。

(每点 2 分,共 3 点)
16.(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3)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
17.A【解析】“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

第一处强调美育的重要性不容许怀疑,填“不容置疑”。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
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指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第二处,是说优美的作品对人的
影响,显然是“耳濡目染”。

“国泰民安”指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海晏河清”指黄河的
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

用来形容天下太平。

从原文语境来看,第三处侧重“民风”,所以填“国
泰民安”。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耳提面命”,意思是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形容恳切地教导。

第四处,句中说产生“感化功能”,不能用“耳提面命”。

故选 A 项。

18.B【解析】A 项,“呼吸……清幽境界”搭配不当。

C 项,“像从优美的作品中呼吸一阵清风”,括号前
已经把青年所处的“优美作品营造的境界”比作“风和日暖的地带”,故选项中“优美的作品”与前面不连贯。

D 项,“像呼吸一阵清风一样享受清幽境界”,选项中“享受清幽境界”与后文的内容不连贯。

19.C【解析】句中存在两处语病,一是“美育教育”重复赘余,“美育”就是“审美教育”,“美育”后面不能再加“教育”;二是语序不当,应先“重视”,才能“提倡”。

A 项,“美育教育”重复赘余; B 项,“重视”与“提倡”的语序不当;D 项,“重视”与“提倡”语序不当,“美育教育”重复赘余。

故选 C 项。

20.(1) ④【解析】“画家不停地挥毫泼墨,数学家不停地演算推导,都锻炼着头脑的机敏性”这些材
料不能证明观点,材料与观点游离,应删去。

(2)“必定”改为“可能”“有时”“也许”“或许”皆可。

【解析】“必定”把或然误作必然。

(3)② 修改为:就能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促进大脑功能的进化。

【解析】原句颠倒了因果,应互换位置。

(每空 1 分,共 5 分)
21.①人应该做红花还是绿叶(或者人要当红花还是绿叶)②人应该做绿叶③举例论证(或者事实
论证)
【解析】本题考查对辩论赛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开头的两段,可以推知双方的辩题为“人应该
做红花还是绿叶”。

根据“正方三辩:人应该是去竞争做红花的”,推知正方的观点为“人应该
做红花”,进而得出反方的观点为“人应该做绿叶”。

在“主持人”讲话后,双方都引述事例,所以都运用了“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的论证方法。

参考译文:
段永,字永宾,祖先是辽西石城人。

他曾祖父段愄,在魏任官,为黄龙镇将,于是迁徙定居高陆
的河阳。

段永从小有志向操守,乡亲们都称赞他。

魏正光末年,六镇动乱,于是携带老幼,往中山避难。

后来到洛阳。

任为殿中将军,逐渐升为平东将军,封为沃阳县伯,食邑五百户。

青州人崔社客举兵反叛,段永讨伐平定他。

进爵为侯,任命他做左光禄大夫。

当时有盗贼魁首元伯生,率领数百骑兵,西自崤、
潼地区,东至巩、洛地区,攻陷坞壁加以屠杀,成为该地区的祸患。

魏孝武帝派遣京畿大都督匹娄昭
讨伐他,匹娄昭请求率五千军队前往。

段永进言说:“此贼没有城池营栅,只靠抢劫来的财物作为
供给,安定时便如蚂蚁聚集,走投无路时便像惊鸟飞散,攻取他在于迅速,不在于人多。

如果像
星电迅速发动,出其不意,出动五百精骑,就可殄灭。

如果征集军队再去,他们必然远远逃窜,即
使有大队兵马,也没有用处。

”孝武帝赞同他的计策,于是命段永代替匹娄昭,率五百骑兵讨伐。

段永侦察到贼所在之处,倍道兼进,将其击破平定。

帝西迁,段永当时未来得及跟从。

大统初年,联络
宗族中人,暗中谋划归附。

秘密与都督赵业等袭击斩杀西中郎将慕容显和,将其首级送往京师。

凭功另外分封昌平县子,食邑三百户,任为北徐州刺史。

跟从擒获窦泰,收复弘农,攻破沙苑,都立有战功。

进爵为公。

河桥战役,段永力战先登,授予南汾州刺史。

多次升迁为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姓尔绵氏。

魏废帝元年,授任恒州刺史。

当时朝中权贵很多是其部下,谒见段永之日,车子塞满道路。

当时人都认为段永很荣耀。

孝闵帝登基,进爵为广城郡公。

入朝担任工部中大夫,调任军司马。

保定四年,升任大将军。

段永在朝廷内外历任各职,在所任职的地
方很有声望。

轻视财物,喜欢贤能之人,朝廷与民间因此而敬重他。

前后多次增封食邑总计三千九百户。

天和四年,授任小司寇。

不久任右二军总管,率领军队出北路训练。

患病,在贺葛城去世,终年六十
八岁。

棺柩运回之时,高祖亲自去哭吊。

追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同华等五州刺史,谥号为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