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


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 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字词
乱 穿 惊 拍
特点
险怪 高峭 汹涌 水石相击
角度 形
修辞 夸张
基调

比拟 比喻
豪 迈 奔 放


狂澜奔腾
水色纯白


赤壁壮美如画
下阕: 1. 从哪些方面塑造周瑜形象?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 笑 间 樯橹灰飞 烟灭
上片赏析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历来为人们称道,它的好处在哪里?
• 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 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 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 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 人物的缅怀。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 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 “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 有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 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 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的天衣无缝,给人以 强烈的感情冲击,斌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 索。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 “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 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 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 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形容曹操的军队 遭火攻后的惨败。
穿:
山崖 陡峭 高峻
拍:
波涛力度 之大
• 卷: 波涛气 势之大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 中起什么作用?
•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 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 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 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 上阙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 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散文:唐宋八大家 诗歌:开创豪放词风
写作背景简介: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分军区的司令员,但“不得签 书公事” ),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 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 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 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 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 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 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 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品 析 鉴 赏
※设疑:古人常常在诗词中借景抒情,那
么在这首词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怎 样的情,在景与情之中又写了什么人呢? 朗读全词说出你的理解。
带着问题去 朗读,学习更有 目的性。
1、结合注释再读词,思考词的上阕写了哪些 景物?作者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所见:大江、赤壁、乱石、惊涛 所想:风流人物,豪杰周瑜
赤壁怀古:题目
•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 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 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等目的。
•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 杰出的代表 。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字词详解
千古: 长远的年代。 风流: 有文采又有功绩的。 强虏(qiáng lǔ): 劲敌,指曹军。 故国: 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华(huā)发: 花白的头发。 羽扇纶(guān)巾: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3、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 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乱石:陡峭不平的石壁。群山。《释名》:“山体曰石 。
•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倒装句,实为
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 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 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 • 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 身世的无限感慨。 • 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 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抒怀:
探究: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春风得意
刚柔相济 文武双全
待罪黄州
刚正有余 文弱书生
功成名就
少年得志
壮志难酬
年老无为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
抒怀:
古诗词里怀古往往是抒怀,他 怀念周瑜的最终目的是抒发感情, 他想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呢?
仰慕英雄人物, 感叹功业未成。
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 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
古诗词鉴赏方法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从表现手法入手
下一页
1.解
“念奴娇”:词牌名。 •

•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 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 莫能遏” 。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 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 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 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 “大江东去”,末句为“一樽还酹江月”,故 “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 1、诵读体味诗词语言。
• 2、把握分析作者情感。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guān qiáng lǔ 纶 巾,谈笑间,强 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 尊 huán lè i 还 酹 江月。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此句点明题意,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 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作者这 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 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正面描写赤壁壮丽的景色。山势险峻、参差错落 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 冲击着岩石。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这里只用十 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 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词人神驰赤 壁古战场的心情 ,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 垫和蓄势。 “乱”表现出岩峰错列, “穿”,直插云霄的态 势;“惊”写出巨浪的声势,波涛汹涌奔腾, “拍”写出波涛的力量;“卷”写出波涛的翻滚, “雪”写出波涛的颜色, “千堆雪”这个比喻, 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 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这几句诗表现 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 古战场的心情。
从内容入手,明确学习要点:
①本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基础积累
• 1、通假字: • 2、古今异义: • 3、词类活用: 大江东去: 羽扇纶巾: 灰飞烟灭: 4、文言句式: 多情应笑我: 故国神游
基础积累
• 1、通假字:一尊还酹江月 • 2、古今异义: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古义:长江 今义:流量较大的河流 风流人物:古:有文采有功绩的|英俊杰出的|有才学而不拘 礼法 今: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3、词类活用: 羽扇纶巾:名词作动词,拿着羽扇,戴着纶巾人。 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那样,像烟那样。 • 4、文言句式: 多情应笑我: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应笑我多情。 故国神游 倒装 神游故国
初嫁了”这一细 节?“初”能否 换成“出”? 。




小乔初嫁
以美人衬托英雄 。说明周瑜年轻 有为。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 飞烟灭。
风度翩翩 装束儒雅 镇定自若






苏轼眼中的周瑜是年轻有为 功成业就的,那么他自己呢?
这一“笑”是狂想之 后清醒的自慰,是一 种无可奈何地自我解 脱。
如何理解?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多情应笑我”,这句怎么理解?
存在几种理解: 一种理解是,“应笑我多情”,即苏轼在人生失意、 人生低潮、年华老大的时候,还怀想什么“风流人 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说,是苏轼“多情”。 第二种理解是,“多情应笑”后面应当是逗号, “我”应当归属下面,形成“我早生华发”。 “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 “周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采用了什么写法?此句有什么作用?
A、如果将“大江”改为“江水”好不好?为什么? B、把“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为什么?
1、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里的长江既是眼前浩浩 荡荡的江水,又是滔滔不息的历史长河。作者将 空间上 “ 的实景与时间上的虚景结合起来,点清了题 旨(大江是 “赤壁”的衬,“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下阕英雄的出场渲染了 氛围。 2 、起笔大开,旷达的视野、非凡的气象为全诗定下豪 放的抒情基调。
_______
怀古
年轻得意 _______ 英俊潇洒 才干出众
_______
从容娴雅 儒将风度 指挥若定 从容破敌
_______
怀古 2.三国时代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 苏轼一生 的坎坷遭遇
• 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黄州(湖北)。宋 哲宗时,他又因反对全部废除新法而被贬惠州(广 东),最后到偏远的儋州(今海南).他在晚年曾用 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
周瑜

苏轼

4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