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导学案(教师版)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3、从历史的高度认识曹操。
[自主预习]一、积累整合1、古体诗是指唐代格律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形式,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主要形式有“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乐府”等,即我们这个单元所学习的诗歌。
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形式比较自由,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即使在唐代也有很多诗人喜爱用古体写诗,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歌”“行”“吟”“引”即是古体诗的一种形式。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
近体诗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和排律三种形式。
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
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排律又称长律,一般为五言,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须对仗,亦可隔句相对,称为扇对。
2、行,是古代诗歌体裁。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
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谣、辞”都是诗歌的一种体裁。
如:《登幽州台歌》、《秦中吟》、《李凭箜篌引》、《西洲曲》等。
3、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中国北方,并与其子曹丕、曹植被称为“三曹”,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4、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
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
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向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二、初读诗歌,疏通字词。
1、字音譬(pì)如朝露衿(jīn)呦(yōu)鼓瑟(sè)吹笙(shēng) 掇(chuò)陌(mò) 阡(qiān) 契(qì)阔谈宴(yàn) 匝(zā) 哺(bǔ)2、注释对酒当歌:应当几何:多少去日苦多: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何以解忧:以何,用什么青青子衿: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悠悠我心:长远的样子,形容情思连绵不断但为君故:只是;缘故沉吟至今:低声吟诵食野之苹:艾蒿何时可掇:通“辍”,停止忧从中来:内心枉用相存:枉,屈就;存,问候。
契阔:久别重逢乌鹊南飞:向南,名词活用作状语绕树三匝:三,泛指多次;匝,圈、周山不厌高:满足三、交流感悟1、概括一下《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明确:《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杨修等。
曹操的名言就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作者罗贯中着力刘备脸上贴金,给曹操脸上抹黑,显然是为了拥刘反曹的主题服务的。
因此后人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京剧中曹操是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2、回忆《三国演义》,曹操身边曾有哪些贤才?并用几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曹操对于贤才的态度。
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郭嘉等。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我的疑惑]1、欣赏《三国演义》曹操横槊赋诗片段感受意境。
2、配合轻音乐《雨》,请同学们走上讲台朗诵《短歌行》,并自编相应动作。
3、通读全诗,请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诗眼是哪一个字,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诗句。
(诗眼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个关键性的词或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明确:忧: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4、诗人到底“”(诗眼)什么?请找出诗句分析欣赏。
明确:一忧“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东汉末年,群雄奋起,众多能人志士都想抓住时机建功立业,此时的曹操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些辉煌的业绩也花费了他太多的时间(曹操时年已五十四岁),况且其中又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失败,因而他深感奋斗的艰难和时光流逝的无情。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焦灼感重重地向他压来,这使他不由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
再者,在当时,“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在壮志未酬、抱负不得伸展的文人中间颇为流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曹操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只好借“对酒当歌”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忧思。
二忧“求贤不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及求贤不得的忧思。
)仅仅把感叹“人生苦短”作为诗歌的起点和终结,这只是一般文人的思想境界。
而曹操毕竟是曹操,他把这样的慨叹只作为本诗感情发展的基点,以这种微吟低唱的形式,为下文倾吐求贤若渴的慷慨激烈的心曲打下基础。
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延揽人才。
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等,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即使刘表之流,手下也有一些谋士。
曹操虽然拥有诸多的谋士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
在曹操热烈的求贤过程中,焦虑和痛苦不时地向他袭来。
让我们来听听曹操的心声吧:贤士啊,我像热恋的女子一样渴望着你的到来,我只是为了你的缘故,一直“沉吟至今”,你快快地来到我的身边吧!你到来后,我一定摆宴设乐,竭诚欢迎!可贤士啊,你就像天上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何时才能来到我身边?在这里,“求贤不得”的思绪如潮水般地从心中涌出,真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三忧“功业未就”。
(作者在感叹人生短暂,贤才难求之时,油然产生了功业未就的忧虑,愿意海纳百川,学“周公吐哺”,使“天下归心”,实现一统天下的宏愿。
)这可以说是笼罩全篇的忧思,“人生苦短”之忧、“求贤不得”之忧皆由它而来。
一统天下是曹操毕生的奋斗目标。
而眼前,赤壁之战前景未卜,作为一个深谋远虑、渴望建功立业的将领,他能不产生这样的忧思吗?愿学大海纳百川,愿学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还不是为了实现心中的宏愿?而这一宏愿还未变成真正的现实,“功业未就”的苦闷依然萦绕心头。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今宵一场醉!《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尽管他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这绝非杜康酒所能消解。
5、“诗言志,歌咏怀”。
试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明确: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6、找出诗中四个化用典故的句子,并分析讨论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结合书下注解进行讨论)明确: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文出《诗经•郑风•子衿》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
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③化用《管子•形解》中的话,以山高海深为喻,作者要以博大的胸怀招揽天下贤士。
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史记•鲁周公世家》作者以周公为自己的榜样,要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怎样的心情?还有哪些运用同样的修辞的诗句,请找出来并分析。
明确:比喻。
以乌鹊南飞、寻找栖枝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贤才尚在徘徊选择,犹豫不决,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把人生比作“朝露”,喻人生短促。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贤才比作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水深比喻执政者的阔大胸怀, 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同时表明自己要完成统一大业的志向。
8、请大家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
明确: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
1、下列加点汉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A、譬.如(pì)慷慨.(kǎi)青衿.(jīn)B、笙.箫(shēng)阡陌.(mò)契.合(qiè)C、周匝.(zā)哺.育(pǔ)鼓瑟.(sè)D、沉吟.(yín)拾掇.(duō)呦呦.(āo)2、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于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3、默写填空(1)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
(2),。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曹操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确:“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眼睛,描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海景图:苍茫动荡,山岛高耸屹立。
树木丛生,绿草丰美兴旺。
秋风飒飒,大海巨浪滔天,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诗人正是通过这一诗歌画面,抒发了一统天下的雄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