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卷轴(zhóu)提挈(qiè)卡脖子(qiǎ)鞭辟入里(bì)B.下榻(tà)逮捕(dài)紫禁城(jīn)曲高和寡(hè)C.缜密(zhěn)惭怍(zuò)创可贴(chuānɡ)扺掌而谈(dǐ)D.谮言(zèn)酩酊(dǐnɡ)着眼点(zhuó)饕餮大餐(tiè)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错误的政绩观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带来的后果却大体相同:形式主义滋生曼延,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败坏党风、社会风气。
B.4时许,航天员公寓问天阁门前,已经汇集了前来送行的各界群众。
执行“神舟十一”飞行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将从这里启程,奔赴浩瀚太空。
C. 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这所幼儿园大门旁的垃圾桶旁常年会有一滩水,上面时常漂浮着一些剩果核、烂菜叶以及废弃的塑料包装袋,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环境卫生。
D. 一向以来的追寻只为更靠近那世外桃源,没有纷争,没有诓骗,维坤的画虚空澄静,是走遍名山大川后的思索,是人生百态自然的感悟,毫无矫柔造作之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走进他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仿佛徘徊在恣意纵横的壮美山河之中,心游大化,莽莽山岳奇峰,又悠然传来一坡坡衰草的低吟浅唱。
B.生态走廊如果建立得当,能够在不影响人类居住区域的前提下将隔离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从而将大大提升野生动物种群的稳定性。
C.刚到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只有甘于扮演拾遗补阙、跑龙套的角色,保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有可能收获不平凡。
D.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一年四季前来观赏的游客络绎不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以价值计算,在8月超过日元的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英镑的全球前四大支付货币之一。
B.显然,如果任凭各种形形色色的“党内圈子”的恶行发展下去,我党用无数鲜血和生命在群众中所建立的形象就会“断崖式塌陷”,党执政的根基就会被动摇。
C. 近几年来,杭州围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旨在将作为意识形态层面上价值导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一定的载体,为公众所感知、认同和接受。
D. 本文试图将生活教育理论引入到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中来,期望能够探索一条从本源上解决现在中学生作文中一些弊病的荆棘之路。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想象与记忆有密切的联系。
想象具有形象的特点,并经常与人们实践活动中的一定的需要、愿望和情感相联系。
①人不能想象在客观世界中没有任何客观根据的事物②所以,它虽然具有很大的创造的性质,但实质上仍是对现实反映的一种特殊形式③不管是人首蛇身或神话世界,都只是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在头脑中的特殊的组合④它是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⑤没有记忆就没有想象,想象凭借着记忆所供给的材料进行活动A.④⑤②①③B.④②⑤③①C.⑤④②①③D.⑤②③①④6、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个句子构成的语段,每句均以“静”字开头。
(4分)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独特的韵律。
有了“静”,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
7、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按要求作答。
(5分)开学初,一部名为《小别离》的电视剧热播引发网友热议。
剧中三个家庭对于中学子女的教育,尤其是要不要让孩子出国留学的话题,直击国内方兴未艾的“低龄留学热”。
根据2016年最新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突破50万,中学生留学人数占13.76%。
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低龄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国。
美国低龄留学生中,中国生源占32.3%;英国低龄留学生中,中国生源占15%;加拿大低龄留学生中,中国生源占31.2%;澳大利亚低龄留学生中,中国生源占48.9%。
留学家庭中9成以上为自费留学。
针对“低龄留学热”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100字)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
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
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
“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
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8、下列对文本中与“家族”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又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B.家族伦理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
C.家族在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家族的中心位置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解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D.用家族伦理的机制进行政治统治,用“礼”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这种以家族为本位的伦理政治对中国社会秩序影响很大。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哲学家具有贤人的风度,西方哲学家则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B.中国传统科技与中国文学艺术一样,都是以伦理道德为首要的价值取向,然后才考虑利用自然资源,使人们生活富足。
C.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
D.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都表现出了中国人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文化人格。
10、根据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述以善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中国在我墙上王鼎钧①你用了三页信纸谈祖国山川,我花了一个上午的功夫读中国全图。
正看反看,横看竖看,看疆界道路山脉河流,看五千年,看十亿人。
中国在我眼底,中国在我墙上。
山东仍然像骆驼头,湖北仍然像青蛙,甘肃仍然像哑铃,海南岛仍然像鸟蛋。
外蒙古这沉沉下垂的庞然大胃,把内蒙这条横结肠压弯了,把宁夏挤成一个梨核。
地图是一种缩地术,也是一种障眼法。
每一个黑点都放大,放大,放大到透明无色,天朗气清,露出里巷门牌,让寻人者一瞥看清。
出了门才知道自己渺小,过一条马路都心惊肉跳。
②现在,在我眼前,墙上的中国是一幅画。
我在寻思我怎么从画中掉出来。
一千年前有个预言家说,地是方的,你只要一直走,一直走,就会掉下去。
哥伦布不能证实的,由我应验了。
看我走过的那些路,以比例尺为证,脚印为证。
披星戴月,忍饥耐饿,风打头雨打脸,走得仙人掌的骨號枯竭,太阳内出血,驼掌变薄。
走在耕种前的丑陋里,收获后的零乱凄凉里,追逐地平线如追逐公义。
那些里程、那些里程呀,连接起来比赤道还长,可是没发现好望角。
一直走,一直走,走得汽车也得了心绞痛。
③回想走过的这一路,我实在太累,实在希望静止,我羡慕那些树。
走走走,即使重走一遍,童年也不可能在那一头等我。
走走走,还不是看冬换了动物,夏换了植物,看最后的玫瑰最先的菊花,听最后的雁最先的纺织娘。
四十年可以将人变鬼、将河变路、将芙蓉花变断肠草。
四十年一阵风过,断线的风筝沿河而下,小成一粒砂子,使我的眼红肿。
水不为沉舟永远荡漾,漩涡合闭,真相沉埋,千帆驶过。
我实在太累、太累。
④说到树,那天在公园里我心中一动。
蟒蛇一样的根,铁柱石雕一样的根,占领土地,竖立旗帜。
树不用寻根,它的根下入泉壤,上见青云,树即根、根即是树。
除非政伐肢解,花果飘零,躯干进锯木厂,残枝堆在灶石。
那时根又从何寻起,即使寻到了根,根也难救。
⑤我坐对那些树,欣赏他们的自尊自信,很想问他们:生在这里有抱怨没有?想生在山顶和明月握手?想生在水边看自己轮回?讨厌、还是喜欢树上那一群麻雀?讨厌、还是喜欢树下那盏灯?如何在此成苗?如何从牛蹄的甲缝里活过来?何时学会垄断阳光杀死闲草?何时学会高举双臂贿赂上帝?谁是你的祖先?谁是你的子孙?⑥湖边还参差着老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