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护理PPT课件
【一般护理】:
(一)病室宜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强光等一切不 良刺激。急性期危重患 者住单间,室内因备有急救物品 ,必要时设特护。 (二)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中经络者宜去枕平卧,中 脏腑者头部略高,应避 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可 将头侧向一边,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保 护。 (三)半身不遂者,注意患肢保暖防寒。实施早期保护性 护理措施,保持肢体功 能位置,防止患侧肢体受压,发 生畸形。 (四)在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掀动被服次数和裸露时间,注 意保暖,并随室温及 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中风的护理
【概述】 中风以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 遂,语言蹇涩,或不经昏仆而仅见口眼歪斜为主 证。病位在心脑肝肾。是在内伤积损,气血内虚 的基础上遇有老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 酒等诱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 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而发病。临床 分为中脏腑、中经络。西医学中的脑溢血、脑血 栓形成、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及面神经麻痹等病,均可参照本病 护理
【症状和体征】
(一) 中经络 1. 风痰阻络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 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蹇,甚则半身不遂,或 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 2. 风火上扰证: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 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 质红苔黄,脉弦。 3. 阴虚风动证: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 斜,言语不利,手指瞤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 ,脉弦细数。
【辨证施护】 1)阳闭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高热者,可予头部行 冰袋冷敷,并将头部垫高约2-3cm。 遵医嘱针刺人中、 涌泉、丰隆、风池、内关、照海等穴位。 2)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 脉微欲绝,可灸神阙、气海、关元穴,以益气固脱,回阳 救逆。 3)尿潴留者,可按摩中极、关元、气海穴等,虚者加艾 灸,必要时行留置导尿。便秘者,遵医嘱可给麻仁丸或给 予大黄煎水灌肠或番泻叶5g泡水饮服。 4)二便自遗,应特别做好二便护理,还应做好预防褥疮的 护理,二便自遗的患者应经常擦洗、更衣。保持床单位的 清洁、干燥。
(三)恢复期
1. 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 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 2. 气虚络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 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 弱。 3. 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 ,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 ,或舌淡红,脉沉细
(七)饮食应以清淡,少油腻、低糖易消化的食品 ,新鲜蔬菜、水果为主,忌肥 甘、辛辣等刺激之 品,禁烟酒。昏迷与吞咽困难者,应给予鼻饲饮 食,如牛奶、菜汤、米汤、豆浆、藕粉等。 (八)神志清醒患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 ,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 等不良情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 情感,尤应忌怒,尽量避免与减少情志刺激,防 止过度情绪波动,增强治疗信心,密切配合治疗 与护理。
【评估】 1、评估病人的起病情况。 2、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舌象、脉象的变化 3、评估有无神经功能受损 ①观察有无精神、情 感、智能、失用障碍。②观察有无“三偏征”即偏 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③了解有无失语及失 语类型。④有无眼球运动及视力障碍。⑤有无口 小便失禁。
【辨证】 1、中经络 ①风痰阻络证②风火上扰证③阴虚风动证 ④气虚血瘀证⑤痰浊瘀阻证 2、中脏腑 ①闭证②脱证(阴竭阳亡)
4. 痰浊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 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滑。 5. 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 ,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胀,舌质暗淡,舌苔 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 中脏腑
1. 闭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 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2. 脱证(阴竭阳亡):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 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手汗,大小便自 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五)加强口腔,皮肤及眼睛的护理。用盐水或银 花、甘草煎水清洗口腔;眼睑 不能闭合者,用生 理盐水冲洗双眼,并覆盖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 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 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神志、瞳孔、体温、呼 吸、血压、脉象、舌象、四肢 活动等病情变化。 若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等,应报告 医师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
【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坚持功能训练,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常,饮 食有节,避免疲劳和情感所伤,防止复发。 2)长期卧床患者保持患者皮肤干燥,勤翻身拍背,还可进 行局部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 3) 注意饮食调养,宜清淡。对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教会 正确的喂食/进食的方法。 4)预防感冒,注意保暖,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 作息,保持大便通畅。 5)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