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青年生育意愿与行为的背离及其影响因素_来自4个城市的调查

城市青年生育意愿与行为的背离及其影响因素_来自4个城市的调查

104
城市青年生育意愿与行为的背离及其影响因素
为最终生育的子女数量。由于绝大多数城市青年尚
表 1 主要变量分布
有生育能力,本文将生育行为的数量维度界定为现 有子 女 数 与 计 划 再 要 子 女 数 之 和(以 下 称“ 实 际 子 女 数”),将生育行为的时间维度界 定 为 实 际 初 育年龄和实际初婚初育间隔,将生育行为的性别维 度界定为现有子女性别结构与计划再要子女性别 结构的组合(以下称“实际子女性别结构”)。
中国虽然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总和生育率就持续低于更替水平,但对于生育政策是 否要进行宽松性调整却难以下判断,其 中 性 别 偏 好 和 政 策 的 作 用 在 争 议 中 充 当 重 要 角 色 。 一 般 认 为 ,严 格 的 计 划 生 育 政 策 造 就 了 中 国 诱 导 式 的 生 育 转 变 模 式 ,中 国 的 生 育 率 下 降 超 前 于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节 制 生 育 行 为 领 先 于 婚 育 观 念 转 变 ,因 而 目 前 已 经 取 得 的 低 生 育 水 平 是不稳定的。具有强烈男性偏好的夫妇在政策的约束下采用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途径获得有 限生育数量下的理想孩子性别,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若是政策空间变得宽松,男性偏好的 释放就会对生育数量造成冲击。因此,低生育水平还存在着反弹的风险。换句话说,群众的 生育意愿还普遍高于实际生育水平。
率模型的理论测算和区域性实证研究结果在性别偏好的作用上似乎存在一定分歧,而强烈
的 男 性 偏 好 则 是 中 国 不 容 忽视的基本人口国情,需 要 用 全 国 性 数 据 验 证 城 市 青 年 是 否 普 遍
存在男性偏好,以及男性偏好是否会提升生育率水平。(3)双独政策。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因区域和对象而异,目前较为一致的规定是除河南省外,其他各省的“双独”夫妇(即夫妇双
25.53 2.01 25.44 2.56 - 0.09 2.37
1.09 1.54 1.60 1.21 0.51 1.91
合计 均值 标准差
24.77 1.96 24.17 2.29 - 0.60 1.96
25.87 2.13 25.79 2.58 - 0.07 2.37
1.09 1.56 1.62 1.20 0.53 1.88
初婚初育间隔平均为 1.62 年(标准差为 1.20 年);非参数检验(初婚初育间隔分布与正态分布
有显著差异)结果显示,初婚初育间隔的实际值与理想值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Z=- 10.097,
Sig. =0 . 000),即 城 市 青 年的实际初婚初育间隔要比理想初婚初育间隔多 0.53 年。
初婚年龄的数据显示,城市青年理想初婚年龄的平均值为 24.77 岁,实际初婚年龄为24.17
岁(标准差为 2.29 岁)。非参数检验(初婚年龄分布与正态分布有显著差异)证明初婚年龄
的实际值与理想值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Z=- 10.333,Sig.=0.000),说明城市青年的实际初婚
年龄小于其理想初婚年龄。而理想初婚初育间隔平均为 1.09 年(标准差为 1.56 年),实际的
(一) 普遍晚育;初婚初育间隔的实际值显著高于理想值 根据中国除西藏外 30 个省份的现行计划生育条例,已婚妇女年满 24 周岁初次生育则为
105
中国人口科学 2010 年第 5 期
表 2 初婚、初育年龄、初婚初育间隔的理想值、实实际值 差距
妇的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应该接近一致。因此,本文的研究假设为:(1)初育年龄越大,实际
生育子女数越可能小于理想子女数;(2) 性别偏好会减小实际子女数与理想子女数之间的
差 异 ;(3)“ 双 独 ”家 庭 的 实 际 子 女 数 和 理 想 子 女 数 之 间 的 差 异 可 能 更 小 。
三、城市青年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背离现象
主要变量 性别
男 女 年龄(岁) 20~24 25~29 30~34 受教育程度 初中及以下 高中 / 中专 大专及以上 户口性质 农业 非农业 流动人口 是 否 合计
频数(人) 百分比(%)
374
29.64
888
70.36
849
67.27
359
28.45
54
4.28
375
29.72
551
43.66
岁和 2.56 岁)。由于 K- S 检验表明初育年龄分布与正态分布有显著差异,因此使用非参数
统计法进行检验。Wilcoxon 符号秩检验结果表明,实际初育年龄与理想初育年龄的差异不具
有统计显著性(Z=- 0.928,Sig.=0.353)。可见,晚育已成为中国现代城市青年普遍认同的观
念,并实际予以践行。
二、数据来源、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
(一)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 2009 年 11~12 月组织的“中 国城市青年状况调查”,调查对象为 1975 年 1 月 1 日至 1989 年 12 月 31 日出生的 20~34岁 现有人口,调查地点为北京市城区、河北省保定市、湖北省黄石市、陕西省西安市。采用多阶 段 、分 层 、随 机 抽 样 方 法 选 取 调 查 地 点 及 样 本 ,调 查 方 式 为 调 查 员 入 户 面 对 面 问 卷 调 查 。 调 查得到 3 283 份问卷,经检验合格的问卷为 3 282 份。由于已婚已育者较未婚和已婚未育者 在生育选择方面的考虑更接近实际(马小红,2004),本文仅使用已婚已育人口样本,样本量 为 1 262。主要变量分布如表 1 所示。 (二) 概念界定 根据研究目的和所用数据进行以下界定:(1)城市青年为调查时点居住在城市的 20~ 34 岁现有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流入到城市的非户籍人口。本文的研究对象聚焦于已婚已 育的城市青年现有人口。(2)生育意愿。人们对于生育孩子数量、时间和性别方面的想法。虽 然严格来讲,理想子女与意愿子女会有所不同,但为了与现有相关研究进行比较,本文以理 想 子 女 数 测 度 生 育 的 数 量 意 愿 ,以 理 想 初 育 年 龄 和 理 想 初 婚 、初 育 间 隔 测 度 生 育 的 时 间 意 愿,以理想子女性别结构测度生育的性别意愿。(3)生育行为。是生育意愿的行为表达,表现
初育年龄 理想值 实际值 差距
初婚初育间隔 理想值 实际值 差距
男 均值
25.57 24.96 - 0.61
26.67 26.62 - 0.04
1.09 1.66 0.57
性 标准差
2.12 2.23 2.15
2.21 2.45 2.37
1.60 1.18 1.80
女性 均值 标准差
24.44 1.78 23.84 2.23 - 0.60 1.88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四二一’家庭结构现状与和谐社会构建”(08BRK004);中国人民 大学明德青年学者培育计划“独生子女时代的中国社会政策研究”(10XNJ025)。
103
中国人口科学 2010 年第 5 期
用更大;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还可以加入生育政策和出生漏报等因素来扩展该模型,这两 个因素均会对生育水平起抑制作用。对江苏省符合二孩生育政策妇女的实证研究(茅倬彦, 2009)则表明,推迟生育(操作化为“初育年龄”)、不孕不育(操作化为“婚姻状况”)和竞争因 素(操 作 化 为“ 就 业 情 况 ”)使 生 育 行 为 低 于 生 育 意 愿 ,验 证 了 理 论 设 想 ;而 在 政 策 允 许 的 条 件下,男性偏好更易促成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达成一致,亦即提升生育水平。
【关键词】生育意愿 生育行为 背离 影响因素 城市青年 【作 者】宋 健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陈 芳 中 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一、研究背景
生 育 意 愿 是 生 育 行 为 的 主 要 决 定 因 素 之 一 ,然 而 很 多 国 家 都 观 察 到 了 二 者 的 背 离 。 在 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人们的生育意愿大于实际生育水平,而在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人们 的实际生育水平大于生育意愿,中国则似乎同时具有这两种特点(杨菊华,2008)。如何来解 释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背离现象?邦戈茨(Bongaarts,2001)认为,除生育意愿外,生育水平 的 影 响 因 素 还 包 括 非 意 愿 生 育 、替 补 生 育 、性 别 偏 好 、推 迟 生 育 、不 孕 不 育 、竞 争 因 素 等 ,其 中前 3 个因素起提升作用,后 3 个因素起抑制作用。基于邦戈茨低生育率模型对中国情况 的理论测算(郭志刚,2008)表明,非意愿生育和替补生育对生育率的影响不大;子女性别偏 好对生育率的影响方式已经从多生转向性别导向的人工流产,因而不仅不会提升反而会显 著 降 低 生 育 率 ;推 迟 生 育 、不 孕 不 育 、竞 争 因 素 的 确 会 降 低 生 育 率 ,其 中 推 迟 生 育 所 起 的 作
城市青年的平均理想初 育 年 龄 是 25 . 87 岁(标 准 差 为 2 . 13 岁),平 均 实际初育年龄为 25.79岁 (标准差为 2.58 岁);其中 男性和女性的平均理想 初 育 年 龄 分 别 为 26.67 岁 和 25 . 53 岁(标 准 差 分 别 为 2.21 岁 和 2.01 岁),平 均 实 际 初 育 年 龄 分别为 26.62 岁和 25.44 岁(标 准 差 分 别 为 2 . 45
·调查与思考·
城市青年生育意愿与行为的背离 及其影响因素*
—— —来自 4 个城市的调查
宋健陈芳
【摘 要】文章利用 2009 年 4 个城市的调查数据,以 20~34 岁城市青年 现有人口为研究对象,从时间、数量和性别 3 个维度描述了其生育意愿与生育 行 为 的 背 离 现 状 ,探 讨 了 初 育 年 龄 、性 别 偏 好 和 政 策 因 素 对 于 生 育 数 量 意 愿 与 行为间差异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城市青年中确实存在着生育意愿与生育行 为 相 背 离 的 现 象 ,行 为 未 达 意 愿 是 主 导 ;初 育 年 龄 、流 动 状 况 及 性 别 因 素 对 城 市青年实际子女数与理想子女数的差异有显著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