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磁悬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磁悬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磁悬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 磁悬浮原理及其特点
磁悬浮技术是利用电磁力将物体无机械接触地悬浮起来,该装置由传感器、控制器、电磁铁和功率放大器等部分组成。

根据在磁悬浮系统中实现稳定悬浮的电磁力的状态(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可将磁悬浮系统划分为无源(被动)和有源(可控)两种悬浮系统。

它一般是由悬浮体、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4 部分组成。

其中,执行器包括电磁铁和功率放大器两部分。

现假设在某参考位置上,由于悬浮体受到一个向下的扰动,它将会偏离其参考位置。

这时,传感器检测出悬浮体偏离参考点的位移,作为控制器的微处理器将检测的位移变换成控制信号;功率放大器将这一控制信号转换成控制电流,控制电流在执行磁铁中产生电磁力,从而驱动悬浮体返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

因此,不论悬浮体受到的扰动是向下还是向上,它始终能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磁力弹簧是磁悬浮系统重要的执行器元件。

目前世界上有三种类型的磁悬浮
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常导电式磁悬浮,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超导电动磁悬浮,这两种磁悬浮都需要用电力来产生磁悬浮动力。

而第三种,就是我国的永磁悬浮,它利用特殊的永磁材料,不需要任何其他动力支持。

2 磁悬浮技术应用状况及发展
2.1 磁悬浮轴承
磁悬浮轴承与磁悬浮列车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两类磁悬浮技术产品;而在国外,目前磁悬浮轴承已经开始进入工业应用阶段。

我国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研究磁悬浮轴承技术,现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传统的磁悬浮轴承需要5 个或10 个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来检测转子的位移。

由于传感器的存在,使磁悬浮轴承系统的轴向尺寸变大、系统的动态性能降低,而且成本高、可靠性低。

由于受结构的限制,传感器不能装在磁悬浮轴承的中间,使系统的控制方程相互耦合,导致控制器设计更为复杂。

此外,由于传感器的价格较高,导致磁悬浮轴承的售价很高,这大大限制了它在工业上的推广应用。

因此,如何降低磁悬浮轴承的价格,一直是国际上的热点研究课题。

近几年,结合磁悬浮轴承和无传感器检测两大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诞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即无传感器的磁悬浮轴承。

它不需要设专门的位移传感器,转子的位移是根据电磁线圈上的电流和电压信号而得到的。

这类磁悬浮轴承将使转子的轴向尺寸变小、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磁悬浮轴承的可靠性得到提高;这样磁悬浮轴承的控制器将便于设计,价格也会显著下降。

2.2 磁悬浮列车
对于磁悬浮列车的研究由来已久,其依靠电磁吸力或电磁斥力将列车悬浮于空中并进行导向,实现列车与地面轨道间的无机械接触。

按悬浮方式,磁悬浮列车可被分为常导磁吸型和超导排斥型两类。

以德国高速常导磁悬浮列车TransRapid 为代表的常导磁吸型利用普通直流电磁铁电磁吸力的原理,由车上常导电流产生电磁引力,吸引轨道下的导磁体,使列车浮起。

以日本MagLev 为代表的超导排斥型磁悬浮列车,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在列车
运行时与布置在地面上的线圈相互作用,产生电动斥力将列车浮起,其悬浮气隙较大,技术相当复杂,并需屏蔽发散的电磁场。

目前,在世界磁悬浮列车技术领域中,日本和德国占据领先地位。

我国磁悬浮列车研究始于20世纪80 年代,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快。

上海的磁悬浮列车项目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化运营的高速磁浮线路,并于2002 年12 月31 日成功实现了单线通车试运行。

2.3 磁悬浮工作台
随着对加工和测量装备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有关长行程、超精密运动控制的研究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

已有研究表明,影响长行程、超精密运动控制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摩擦力非线性。

而磁悬浮正是一种实现长行程、超精密运动控制的较为理想的方式。

磁悬浮工作台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电磁铁的结构和参数。

由于只能使用电磁铁的吸引力,因此在工作台的上方必须有电磁铁以平衡重力。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作台台面上工件的安放,这一问题只能通过将电磁铁的尺寸设计得尽量小而得到解决;另一方面,电磁铁会有明显的静态功耗(铜损),由此而产生的热量对精密系统的指标通常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要降低静态功耗,则设计又需要将电磁铁及其绕组的尺寸尽量加大。

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要求是磁悬浮工作台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

针对此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的毛军红、李黎川等人提出了采用三磁极电磁铁的超精密磁悬浮工作台。

通过与常规的采用双磁极电磁铁的磁悬浮工作台的比较显示,采用三磁极电磁铁的超精密磁悬浮工作台可使静态功耗(或发热量)降低50%,且具有更合理的空间结构。

2.4 磁悬浮隔振器
由于磁悬浮隔振器的磁场力大小与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呈非线性关系,从而使得磁悬浮隔振具有良好的非线性隔振性能。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崔瑞意、申仲翰等人研制了一种磁悬浮隔振装置。

该隔振装置的外观大致呈圆柱形,圆柱的中心部分装有磁性材料,上、下两端可分别与振体和基础相联接。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摩擦、运动轨迹的约及稳定性等诸方面的因素。

此外,磁悬浮技术在半导体制造业,钢铁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等大规模工业中也已开始应用。

可以预期,随着磁悬浮技术的不断普及,更多的应用产品将会不断地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