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逻辑用语知识导航1. 定义:一般地,我们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准确的命题,为真命题;判断为不准确的命题,为假命题。
2. 辨析:能够分辨哪一个是命题及其真假①判断一个语句是否是命题,关键在于能否判断其真假。
语句可分为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与陈述句。
一般的,只有陈述句能分辨真假,其他类型的句子无所谓真假,我们把每个能分辨真假的陈述句作为一个命题。
②对于一个句子,有时我们可能无法判断其真假,但对这个句子却是有真假的,如:“太阳系外存有外星人”,对于这个句子所描述的情形,当前确定其真假,但从事物的本质来说,句子本身是能够判断其真假的。
这类语句也称为命题。
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在于能不能判断其真假,也就是判断其是否成立。
③不判断真假的语句,就不能叫命题。
“X<2”。
3.原命题与逆命题即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或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且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4. 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即在两个命题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就叫做互否命题,若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则另一个就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5.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即在两个命题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就叫做互为逆否命题,若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则另一个就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6.四种命题的形式一般到,我们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 和┐q分别表示p和q的否定,于是四种命题的形式就是: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7.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一般的,四种命题的真假性,有且仅有以下四种情况:(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两个命题为互逆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相关系.8. 反证法欲证“若p 则q ”为真命题,从否定其结论即“非q ”出发,经过准确的逻辑推理导出矛盾,从而“非q ”为假,即原命题为真,这样的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 其反证法的步骤:(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通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 (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准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准确1. 充分条件的定义如果p 成立时,q 必然成立,即p ⇒q ,我们就说,p 是q 成立的充分条件.(即为使q 成立,只需条件p 就够了)2. 必要条件的定义如果B 成立时,A 必然成立,即q ⇒p ,我们就说,q 是p 成立的必要条件.(即为使q 成立,就必须条件p 成立)3. (1)若p ⇒q ,且q ⇒p ,则称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说明:①充要条件是互为的;②“p 是q 的充要条件”也说成“p 与q 等价” 、③p 当且仅当q”等.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p ⇒q ,但q ⇒p ,则p 是q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q ⇒p ,但p ⇒q ,则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p ⇒q ,且q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 “或”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或”的意义不同,在日常生活用语中的“或”带有不可兼有的意思,而逻辑用语中的“或”能够同时兼有。
对于逻辑用语“或”的理解我们能够借助于集合中的并集的概念:在A x x B A ∈=|{ 或}B x ∈中的“或”是指 “A x ∈”与“B x ∈”中至少有一个成立,能够是“A x ∈且B x ∉”,也能够是“A x ∉且B x ∈”,也能够是“A x ∈且B x ∈”,逻辑用语中的“或”与并集中的“或”的含义是一样的;2. 对“且”的理解,能够联想到集合中的交集的概念:在A x x B A ∈=|{ 且}B x ∈的“且”是指“A x ∈”、“B x ∈”都要满足的意思,即x 既要属于集合A ,又要属于集合B ;3. 对“非”的理解,能够联想到集合中的补集的概念:“非”有否定的意思,一个命题p 经过使用逻辑联结词“非”构成一个复合命题“非p ”,当p 为真时,非p 为假,当p 为假时,非p 为真。
若将命题p 对应集合P ,则命题非p 就对应着集合P 在全集U 中的补集P C U ;对于非的理解,还能够从字意上来理解,“非”本身就具有否定的意思,如“0.5是非整数”是对命题“0.5是整数”实行否定而得出的新命题。
一般地,写一个命题的否定,往往需要对正面叙述的词语实行否定。
4. 构造复合命题的方式:简单命题+逻辑连结词(或、且、非)+简单命题。
p q 非p p 或q p 且q真 真 假 真 真真 假 假 真 假假 真 真 真 假假 假 真 假 假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只否定结论,后者结论与条件共同否定。
1. 全称量词、全称命题定义: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 ”表示。
(常见的全称量词还有“一切” “每一个” “任给” “所有的”等 。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如: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x)成立 ”可用符号简记为: 简记为读作“对任意x 属于M ,有p(x)成立”。
2. 存有量词、特称命题定义:短语“存有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有量词,并用符号“ ”表示。
(常见的存有量词还有“有些”“有一个”“对某个”“有的”等 。
)含有存有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存有M 中的一个x0,使p(x0)成立 ”可用符号简记为:读作“存有一个x0属于M ,使p(x0)成立”。
(),x M p x ∀∈,00(),x M p x ∃∈,∀3. 同一全称命题、特称命题,因为自然语言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法:4. 全称命题、特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全称命题,含有存有量词的命题叫特称命题)(1)关系: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关键词 否定词 关键词 否定词 关键词 否定词 关键词 否定词都是 不都是 至少一个 一个都没有 至多一个 至少两个 属于 不属于例1: “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是正数”的逆命题是( )A .“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B .“若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则它是负数”C .“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D .“若一个数的平方不是正数,则它不是负数”例2:命题:“若12<x ,则11<<-x ”的逆否命题是( )A.若12≥x ,则11-≤≥x x ,或B.若11<<-x ,则12<xC.若11-<>x x ,或,则12>x D .若11-≤≥x x ,或,则12≥x例3:命题“若a b c ++=3,则222a b c ++≥3”的否命题是( )(A )若a+b+c≠3,则222a b c ++<3 (B)若a+b+c=3,则222a b c ++<3(C)若a+b+c≠3,则222a b c ++≥3 (D)若222a b c ++≥3,则a+b+c=3例4:命题“存有0x ∈R ,02x ≤0”的否定是 ( )A. 不存有0x ∈R, 02x >0B. 存有0x ∈R, 02x ≥0C. 对任意的x ∈R, 2x ≤0 D . 对任意的x ∈R, 2x >0例5:命题“存有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的否定是( )A.任意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B .任意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C.存有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D.存有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例6:命题“对任意的01,23≤+-∈x x R x ”的否定是( )A.不存有01,23≤+-∈x x R xB.存有01,23≥+-∈x x R xC .存有01,23>+-∈x x R x D. 对任意的01,23>+-∈x x R x例7:若p 是真命题,q 是假命题,则( )(A )p q ∧是真命题 (B)p q ∨是假命题(C)p ⌝是真命题 (D )q ⌝是真命题例8:已知命题:p 所有有理数都是实数,命题:q 正数的对数都是负数,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 .()p q ⌝∨B .p q ∧C .()()p q ⌝∧⌝D .()()p q ⌝∨⌝例9: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为( )A .若11x y =,则x y =B .若21x =,则1x =C .若x y =,则x y =D .若x y <,则 22x y <例10: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00,0x x R e ∃∈≤B . 2,2x x R x ∀∈>C .0a b +=的充要条件是1a b =-D .1,1a b >>是1ab >的充分条件例11(2009安徽理)下列选项中,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 )(A )p : a c +>b+d , q : a >b 且c >d(B )p : a >1,b>1 q : ()(01)x f x a b a a =->≠,且的图像不过第二象限(C )p : x=1, q : 2x x =(D )p : a >1, q : ()log (01)a f x x a a =>≠,且在(0,)+∞上为增函数例12(2011全国大纲文5)使a b >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 )(A )1a b +> (B )1a b -> (C )22a b > (D )33a b >例13(2011福建文3).若a∈R,则“a=1”是“|a|=1”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例14.(2009江西)“x y =”是“x y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拔高强化1.已知p :40x m +<,q :220x x -->,若p 是q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求m 的取值范围.2.命题p :关于x 的不等式2240x ax ++>对任意x R ∈恒成立;命题q :函数(1)y a x b =-+在R 上递增若p q ∨为真,而p q ∧为假,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课后作业(高考题初涉)1、(2013年高考(安徽卷))"0"a ≤“是函数()=(-1)f x ax x 在区间(0,+)∞内单调递增”的( )(A )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2013年高考(北京卷))“φ=π”是“曲线y=sin(2x +φ)过坐标原点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2013年高考(福建卷))已知集合{}1,A a =,{}1,2,3B =,则“3a =”是“A B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2013年高考(福建卷))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00(0)x x ≠是()f x 的极大值点,以下结论一定准确的是( )A .0,()()x R f x f x ∀∈≤B .0x -是()f x -的极小值点C .0x -是()f x -的极小值点D .0x -是()f x --的极小值点5、(2013年高考(湖北卷))在一次跳伞训练中,甲、乙两位学员各跳一次,设命题p 是“甲降落在指定范围”,q 是“乙降落在指定范围”,则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可表示为( )A.()()p q ⌝∨⌝B. ()p q ∨⌝C. ()()p q ⌝∧⌝D.p q ∨6、(2013年高考(辽宁卷))下面是关于公差0d >的等差数列()n a 的四个命题:( ){}1:n p a 数列是递增数列;{}2:n p na 数列是递增数列; 3:n a p n ⎧⎫⎨⎬⎩⎭数列是递增数列; {}4:3n p a nd +数列是递增数列; 其中的真命题为(A )12,p p (B )34,p p (C )23,p p (D )14,p p 7、(2013年高考(山东卷))给定两个命题p 、q ,若﹁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则p 是﹁q 的 ( )(A )充分而不必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8、(2013年高考(陕西卷))设a , b 为向量, 则“||||||=a a b b ·”是“a //b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9、(2013年高考(上海卷))钱大姐常说“便宜没好货”,她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便宜”是“好货”的(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10、(2013年高考(四川卷))设x Z ∈,集合A 是奇数集,集合B 是偶数集.若命题:,2p x A x B ∀∈∈,则( )(A ):,2p x A x B ⌝∃∈∉ (B ):,2p x A x B ⌝∀∉∉(C ):,2p x A x B ⌝∃∉∈ (D ):,2p x A x B ⌝∃∈∈11、(2013年高考(浙江卷))已知函数f (x )=A cos(ωx +φ)(A >0,ω>0,φ∈R ),则“f (x )是奇函数”是“φ=π2”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2、(2013年高考(重庆卷))命题“对任意x R ∈,都有20x ≥”的否定为( )A 、对任意x R ∈,都有20x <B 、不存有x R ∈,都有20x <C 、存有0x R ∈,使得200x ≥D 、存有0x R ∈,使得200x <13、[2014·安徽卷] “x <0”是“ln(x +1)<0”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4、[2014·北京卷] 设{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则“q >1”是“{a n }为递增数列”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5、[2014·福建卷] 直线l :y =kx +1与圆O :x 2+y 2=1相交于A ,B 两点,则“k =1”是“△OAB 的面积为12”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16、[2014·湖北卷] U 为全集,A ,B 是集合,则“存有集合C 使得A ⊆C ,B ⊆∁U C ”是“A ∩B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7、[2014·陕西卷] 原命题为“若z 1,z 2互为共轭复数,则|z 1|=|z 2|”,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准确的是( )A .真,假,真B .假,假,真C .真,真,假D .假,假,假18、[2014·天津卷] 设a ,b ∈R ,则“a >b ”是“a |a |>b |b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19、[2014·浙江卷] 已知i 是虚数单位,a ,b ∈R ,得“a =b =1”是“(a +b i)2=2i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0、[2014·重庆卷] 已知命题p :对任意x ∈R ,总有2x >0,q :“x >1”是“x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 .p ∧qB .┐p ∧┐qC .┐p ∧qD .p ∧┐q21、[2014·湖南卷] 已知命题p :若x >y ,则-x <-y ,命题q :若x >y ,则x 2>y 2.在命题①p ∧q ;②p ∨q ;③p ∧(綈q );④(綈p )∨q 中,真命题是(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2、.[2014·辽宁卷] 设a ,b ,c 是非零向量,已知命题p :若a ·b =0,b ·c =0,则a ·c =0,命题q :若a ∥b ,b ∥c ,则a ∥c ,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p ∨qB .p ∧qC .(┐p )∧(┐q )D .p ∨(┐q )2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不等式组⎩⎪⎨⎪⎧x +y ≥1,x -2y ≤4的解集记为D ,有下面四个命题: p 1:∀(x ,y )∈D ,x +2y ≥-2,p 2:∃(x ,y )∈D ,x +2y ≥2,p 3:∀(x ,y )∈D ,x +2y ≤3,p 4:∃(x ,y )∈D ,x +2y ≤-1.其中的真命题是( )A .p 2,p 3B .p 1,p 2C .p 1,p 4D .p 1,p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