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气道的管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的管理PPT课件


气管切开
是一种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术,系将颈部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将适当大小 的套管插入气管,患者可以直接经套管呼吸的急救方法。
适用于:
气管插管超过两周,需长期机械通气者
已插入气管插管,但仍不能顺利清除气管内分泌物
呼吸道梗阻、严重喉部损伤或喉头水肿等,不能行气管插管者
先天性呼吸道畸形
口腔或鼻腔插管导致并发症,如声门下狭窄等
优点
易于插入,适于急救 管腔大,易于吸痰 并发症少 易于固定且相对安全 病人易耐受,留置时间长 便于口腔护理 不影响患者进食
缺点
导管容易移位或脱出 清醒病人不耐受,不宜长期使用 口腔护理困难
可引起牙齿,口腔出血 不易迅速置入导管,不适用于急救
管腔小,吸痰不方便 并发症相对较多,易发生出血,鼻骨 折,可合并鼻窦炎,中耳炎
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并发症: 出血 皮下、纵隔气肿 气道闭塞 气道狭窄
气管切开 优点
易于固定且较安全 病人多能耐受 易于口腔护理 病人可经口进食 易于吸痰 气道阻力小 易于鼻咽部分分泌物的引流
缺点 操作复杂 创伤较大 局部伤口需特殊护理 痊愈后颈部留有瘢痕 并发症较多
其他辅助气道
喉罩(介于气管导管与面罩之间的通气工具) 环甲软骨切开术(最快的方法-环甲膜穿刺)
二 人工气道套管的管理
• 气管插管的护理 • 气管切开的护理 • 防止导管脱出及导管脱出后的处理
气管插管的护理
• 气管插管后应拍胸片,确保导管位于隆突上1-2cm处 • 记录插管外露长度,并交班,经口应从门齿测量,经鼻应
从外鼻孔测量 • 插管外露过长时,可适当剪掉部分外露的导管,以减少死
腔量 • 妥善固定插入导管 • 每日至少进行口腔护理2次
气管插管的护理要点
1.准确记录插管深度,方法,途径,插管过程及插管后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 2.妥善固定气管导管,避免导管随呼吸运动上下滑动和意外拔管或滑入一侧支气
管并减少对呼吸黏膜的损伤。 3、定时吸痰与随时吸痰相结合,保持气道通畅。 4.气管插管病人应头稍后仰,减轻插管对咽后壁的压迫,并1-2小时转动头部,
用蝶形胶布固定伤口,盖上消毒纱布,使伤口不漏气。指导患者在咳嗽时按压纱布堵住 伤口,以免咳嗽时应局部高压而引起漏气。
注意 防止导管脱出
1.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及体位变化时四肢及头部的活动度。 2.对神志清醒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3.对神志不清、不配合者,予以适当的肢体约束,或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4.给患者改变体位时,应调节好呼吸机管路,以防将气管套管拉出。
非计划性导管拔出的紧急处理
1 气管插管脱出的处理: ①若套管脱出小于8cm,吸净口鼻腔及气囊上滞留物 后,气囊放气,将导管插回原深度,并拍胸片确认。 ②若导管脱出大于8cm,应拔出导管,予以鼻导管或 面罩吸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重新插入。
2 气管切开套管脱出的处理: ①窦道未形成前,若脱出应及时请耳鼻喉科医师处理, 不可擅自将导管插入。 ②窦道形成后,若导管脱出,吸痰后,气囊放气,更换导管后, 将导管插回,重新固定。
以免颈项强直。 5.选择适当牙垫,以免病人将导管咬扁。 6.进行口腔可面部清洁护理,护理时可将导管移至对侧口角。 7.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相关并发症。
气管切开的护理要点
1.气管切开后用系带妥善固定气管套管,尤其在48小时内严防套管滑脱或移位。 2.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时更换候垫,出血量多时应及时静脉或局部
下呼吸道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
经口插 管
经鼻插 管
气管插管
严重低氧或高碳酸血症 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需要反复吸引者 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影响正常通气者 因诊断或治疗需要,在短时间内需要反复插入支气管镜者为减轻患
者痛苦,使操作方便,也可行气管插管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插管置入深度: 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距隆突上1-2cm 经口气管插管(22±2cm) 经鼻气管插管(27±2cm) 儿童12cm+(年龄/2)cm
检查气管插管位置的方法: 听诊:听诊胸和上腹部,来确定插管在气管内还是在食管内 观察:双侧胸部膨胀是否一致;气管插管内有无冷凝湿化气 监测:胸片(金标准)
人工气道的分类
口咽气道 上呼吸道人工气道
鼻咽气道
口咽通气道
口咽通气道
易插入,使用方便且迅速,可防止舌或咽部软组织松弛引起的呼吸道 梗阻 刺激咽后壁易引起恶心,呕吐有吸入性危险 容易异位和滑脱 易引起喉痉挛 可引起舌和牙齿的损伤
鼻咽通气道
鼻咽通气道
利于口腔护理,无恶心,呕吐 病人能耐受,避免损伤舌和牙齿 鼻黏膜溃疡坏死 导管易滑进食道造成胃胀气及换气不足 凝血机制障碍和脑脊液鼻漏者禁用
人工气道的管理
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人工气道的概念
•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 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机械通气、治疗肺部疾病提供条件。
•人工气道-生命的“桥梁”!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
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 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 是改善和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为机械通气提供一封闭的通道
给予止血药。 3.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感染等并பைடு நூலகம்症,必要时伤口周围分泌物留取标本
做细菌培养,指导用药。 4.使用金属套管时,内套管应每日清洗消毒一次,外套管在术后7-10天伤口形成
窦道后,每月消毒一次,塑料套管应每1-2月更换一次。 5.气管切开垫的更换频率应视其渗出物及呼吸道分泌物的多少而定,一般每天更换1-2次。 6.每班交接固定系带的松紧度,以一指为宜,如系带被污染要及时予以更换。 7.拔管前应吸除套管内外的分泌物,拔管后吸除窦道内的分泌物。消毒伤口,并拢皮肤,
喉罩 单腔喉罩
双腔喉罩
• 环甲膜穿刺置管
紧急情况
: 插管困难 会厌水肿 颈椎损伤引起呼吸道受损者 咽喉骨折
人工气道的管理
环境的管理 人工气道套管的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人工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
人工气道的湿化
一 环境的管理
• 病室温度在22-24℃,湿度在55%-65%为宜 • 病史环境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 • 病史内要备有空气净化设备 • 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病室地面两次 • 限制探视人员,减少病室内人员流动 • 进入病室内的人员,均需戴好帽子口罩 • 避免上呼吸道感染者入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