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部感染对肺癌生存期的影响

肺部感染对肺癌生存期的影响

---------------------------------------------------------------最新资料推荐------------------------------------------------------
肺部感染对肺癌生存期的影响
肺部感染对肺癌生存期的影响肺部感染对肺癌生存期的影响更新日期:
07-21 冯可青王国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下称肺癌)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

总结我院 1990~1997 年间住院死亡肺癌患者 59 例。

分析其直接死因,发现肺部感染对肺癌生存期有显著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男 45 例,女 14 例,男女之比为3.5∶1,年龄 30~82岁,中位年龄 6
2 岁。

临床分期:根据分期标准,Ⅰ期 0 例;Ⅱ期 4 例,并发肺部感染 3 例;Ⅲ期 18 例,并发肺部感染 11 例;Ⅳ期 37 例,并发肺部感染 17 例。

所有病例均为活检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

1.2 肺部感染诊断依据①发热或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

②肺部听诊有湿性音。

③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④肺部 X线检查有片状阴影或阻塞性肺炎。

⑤痰培养革兰阳性球菌 9 例,革兰阴性杆菌 6 例,多种细菌混合感染 8 例,阴性 3 例;另 5 例未做痰培养。

1.3 59 例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见表 1。

表 1 59 例肺癌死亡患者的直接死因组别全身衰竭
1 / 5
咯血窒息呼吸衰竭脑疝 DIC 合计肺部感染组 0 0 30 0 1 31 无肺部感染组 13 6 2 6 1 28 合计 13 6 32 6 2 59 1.4 确诊肺癌前伴有慢性肺部疾患情况见表 2。

表 2 原有慢性非癌性肺部疾患组别慢支肺气肿肺心病肺结核哮喘无肺疾患合计肺部感染组 4 6 4 1 1 15 31 无肺部感染组 0 0 0 0 0 28 28 1.5 主要抗感染措施肺部感染组31例,其中10例采用青霉素加氨基糖甙类;21 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中头孢哌酮 9 例,头孢拉啶5 例,头孢三嗪 2 例,凯福隆 2 例,头孢噻肟钠 1 例,泰能 2 例,均为常规剂量静脉给药。

连续治疗 5~20 天,反复使用疗程 1~4 个周期。

多数患者控制不满意。

1.6 中位生存期肺部感染组 31 例的中位生存期 5 个月,无肺部感染组 28 例的中位生存期 8.5 个月。

2 讨论自从应用联合化疗以来,肺癌的综合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但远期效果尚不理想,其生存期提高还不显著。

影响肺癌化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如肺癌的组织类型,患者的全身状况,肺癌分期、转移情况及各种伴随症或并发症的存在,特别是肺部感染显著地影响肺癌的化疗生存期。

本文并发肺部感染组 31 例,中位生存期仅为 5 个月,明显低于无肺部感染组 28 例的中位生存期 8.5 个月。

提示在肺癌的治疗中对肺部并发感染应高度重视。

正如有学者指出,肺部并发感染的治疗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课
---------------------------------------------------------------最新资料推荐------------------------------------------------------ 题。

肺癌死亡原因并非一定是晚期衰竭、咯血、窒息等,并发肺部感染未能控制是常见的死因。

本组 59 例中,除 13 例(22.4%)死于晚期肺癌的全身衰竭外,46例(77.6%)均死于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致死者31 例,占67.4%。

22例Ⅱ、Ⅲ期肺癌中14例死于肺部感染(63.7%),而37例Ⅳ期肺癌中17例死于肺部感染,占46%,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说明并发肺部感染,易致肺癌患者死亡,直接影响了肺癌的生存期。

31例并肺部感染者死亡的直接原因除 1 例因 DIC 广泛出血外,均为呼吸衰竭,而 28 例无肺部感染患者仅 2 例死于呼吸衰竭,1 例死于 DIC,25例死于全身衰竭、咯血、脑疝等。

说明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出现呼吸衰竭不能单纯归结为肿瘤所致,而应注意肺部感染存在的危险性。

虽然肿瘤浸润压迫特别是中心型导致支气管阻塞,使呼吸功能受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并发肺部感染,炎性病变使呼吸面积进一步减少,对肺功能影响更大,因而肺部感染是影响肺癌生存期最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易使肺癌患者发生非晚期死亡。

肺癌易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一方面癌症本身,特别是中心型肺癌导致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另一方面与原有慢性非癌性肺部疾病和长期抽烟密切相关。

3 / 5
本组 16 例在肺癌诊断前已有多年慢性肺部疾病存在,住院期间均有严重的肺部感染。

主要由于长期慢性肺部疾患,肺组织特别是细支气管粘膜萎缩、管壁纤维组织增生,造成管壁僵硬或塌陷,甚至组织结构破坏或纤维组织增生,发生阻塞性肺气肿或肺间质纤维化;这种不可逆性病变,使其对细菌、异物清除障碍,通气功能下降,局部抵抗力差。

当发生癌变时,癌组织阻塞支气管加重了肺不张,细菌更易侵入、停留、繁殖,加之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化疗期间骨髓抑制、白细胞、血浆蛋白降低、营养障碍等更易发生肺部感染,而且反复加重。

本组肺部感染 31 例,主要抗感染措施表明,目前常用的,以及广谱高效抗生素对于肺癌并肺部感染的效果均不理想,反复长期应用可以导致耐药菌的出现或并发真菌病。

目前认为适当应用生物免疫调节剂,帮助免疫功能低下者安然度过化疗期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如何应用,能否象化疗药物一样联合应用,真正达到提高或者稳定免疫功能方面的报道甚少。

因此,笔者认为探讨有效预防与控制感染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

另 15 例是化疗中或化疗后发生的肺部感染,这种医院获得性感染在老年体弱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最易发生。

有作者指出恶性肿瘤患者在病程中约 2/3 的患者伴有发热,其中41%为肺部感染。

本文并感染组 31 例中 22 例(70.9%)有长期吸烟史;无感染组
---------------------------------------------------------------最新资料推荐------------------------------------------------------ 28 例中仅 12 例(42.9%)。

提示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

肺癌合并肺部感染严重地妨碍了抗肿瘤治疗。

本组 31 例肺部感染者 15 例(48.3%)因感染严重而中止化疗;16 例入院时已存在严重感染,入院后因感染未能控制,未能及时进行化疗。

表明肺癌并肺部感染时给完成化疗计划带来很大困难。

总之,由于感染的存在,失去了针对肿瘤的专科性综合治疗机会,使病情迅速发展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存。

正如文献指出,在肺炎时必须停止化疗,医生面临的问题是肺部感染的控制,肺功能的改善,然后才能对癌症进行治疗。

■ 作者单位:
冯可青(450003 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王国培(450003 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
5 /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