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模型(题型)大全-值得收藏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模型(题型)大全-值得收藏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模型(题型)大全-值得收藏一、比的性质:特征:比的基本性质,合比性质,等比性质 例1:已知,3==d c b a ,则ddc b b a 22+=+=( ) 例2:如果P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且AP >PB ,则下列各等式①AB 2=AP •PB , ②AP 2=PB •AB ,③BP 2=AP •PB ,④AP /AB=PB /AP 中,正确的是( )例3:已知k cba a cb bc a =+=+=+,则k 的值为( ) 二、平行A 字型如图(1)DE//BC ,则△ADE ∽△ABC 特征:△ADE ∽△ABC ⇒AD AE DEAB AC BC==应用1:(求线段的长)例1. 如图(2)DE//BC,且DB=AE,若AB=5,AC=10,则AE 的长为(103) 角度:平行产生比例 DE ∥BC 51051010,103AB AC AE BD EC AE EC AE AE ⇒=∴=∴==- PB例2.如图(3)△ABC 中,BC = a 是AB 边的五等分点;1234,,,C C C C 是AC 边的五等分点,则11223344B C B C B C B C +++=(2a )应用2:(证明比例线段)例3.如图(4),DE//BC//AF ,求证:111DE AF BC=+ 证明:分析:此题用了两个平行A 字型 在△ABC 中,DE//BC ,AD DE⇒= ①在△ABF 中,DE//AF ,DB DEAB AF⇒=② ①+②得AD DB DE DEAB BC AF+=+111()111DE BC AFDE BC AF ∴=+∴=+应用3:(证明线段相等) 例4.如图(5),一直线与△ABC 的边AB ,AC 及BC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D 、E 、F 。

求证:若AE BFEC CF=,则D 是AB 的中点。

证明:作CM//BA 与EF 交于M ,则△ADE ∽△CME//AD AEAE BF AD BFBD BFCM BD CM ECEC CF CM CFCM CF∴==∴=∴=因此,.AB AD BDAD BD CM CMD ==∴从而是的中点。

例5.如图(6)已知如图,在△ABC 中,∠BCA=090,以直角边AC 为一边向形外正方形ACEF ,连接BF ,交AC 于P ,过P 作PQ//BC ,交AB 于Q,求证:PC=PQ 证明://ACEF CP EF ∴∴为正方形△BCP ∽△BEF////PC BPPQ BC FA EF BF ∴=∴又△BPQ ∽△BFA BP PQ PC PQ EF FA PC PQ BF FA EF FA∴==∴=∴= 例6.如图(7),在△ABC 中,∠C=090,以边向外作矩形ACDE,BE 于AC 交于F ,FG//CB 交AB 于G ,如果CF=FG ,那么矩形ACDE 具有什么特征?证明:////ACDE CFBF CF DE DE BE FGBFFG AE AEBE CF FG DE AE=∴==∴=∴矩形是正方形例7:马戏团让狮子和公鸡表演跷跷板节目,跷跷板支柱AB 的高度为1.2米。

(1)若吊环高度为2米,支点A 为跷跷板的PQ 中点,狮子能否把公鸡送到吊环上?为 什么?(1)6050403020ABC E D C BA (2)h m 5m 10m 0.9m 的情况下移动支点,当支点A 移到跷跷板PQ 的什么位置时,狮子刚好能将公鸡送到吊环上?平行A 字型的实际问题1。

如图(1)测量小玻璃管口的量具ABC 上,AB 的长为10毫米,AC 被分为60等份。

如果小管口DE 正好对着量具上30份(DE 平行AB ),那么小管口径DE 的长是--5—毫米。

2。

如图2小明在打网球时,要使球恰好能打过网,而且落在离网5米的位置上,则球拍击球的高度H 应为2.7米.3、如图4已知BC 是圆O 的直径,线段MN//BC ,A 是MN 上任意一点,AF 与圆O 相切于F ,连结AB 与圆O 相交于Q ,D 是AB 上一点,且AD=AF ,DE ⊥AB 与AC 的延长线交于E 。

(1)求证:CD//BE (2)若MN 与BC 之间的距离为5,BC=4,求证:当点A 变动时,∆ADE 的面积是一个定值 (3)若AF :AE=1:2,AC :BC=2:3,求∠BCA 的度数 (1)证明:AF 2=AQ ⨯AB ,AD=AF ,AD 2=AQ ⨯AB ⇒AD AB =AQAD又因为QC//EF ⇒AQ AD =AC AE AD AB =ACAE⇒CD//BE (2)证明:BCD S ∆=DEC ABC S S ∆∆∴=ADE S ∆1452⨯⨯=20所以∆ADE 的面积是一个定值。

(3)AC=2K ,QC=62K ,BC=3K ,COS ∠QCB=623K K=2/2 所以∠BCQ=045,所以∠BCA=075三、平行X 字型如图(1)DE//BC,则△AED ∽△ACB 特征:△ADE ∽△ACB ⇒AE AD DEAC AB BC==应用1:(证明比例线段)例1. 已知,如图(2)一直线与四边形ABCD 的AB 、CD 边交于E 、H ,与AC 交于G,与AD 、CB 的延长线交于P 、F ,求证:GP ·GH=EG ·FG证明:(分析:此题应用两次X 字型)Q 30︒32K 3K2K30︒O F ED C B//,//,PA CF HC AE PG AG AG GE GF GC GC GH PG EG FG GHPG GH EG FG∴==∴=∴= 例2. 如图(3)12O O 与外切于点P ,外公切线AB 切1A O 于点,切2O B 于点,12O O 与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求证:22AP rRBP = 证明:Rt △ABC 构成三直角模型2222AP AP APBP AP PC AP PC PC BP⇒=⇒==022222290//AO AP rO AB CBA O A BC AO P PCO PC CO R∠=∠=⇒∴==在和中,22AP r R BP∴= 例3、如图(4)DE 是DE BF ABC F 的中位线;是的中点,的延长线交 AC 于H ,则AH :HE 等于(B )A 1 :1B 2 :1C 1 :2D 3 :2 分析:作DG//AC 交BH于点G ,2111BD DG DF DG DG EH BA AH FE EH ====⇒=, 21EH AH ∴=例4、如图(5),已知点M 是矩形ABCD 的边CD 的中点,连BM 与AC 交于E ,与AD 的延长线交于F ,求证:ME*BF=BE*MF 证明:AF ∥BC ∴MF DM MCFB DC AB==MC ∥AB ∴MC ME AB BE =∴**MF MEME BF BE MF FB BE=∴=例5、如图(6),D 是AC 上一点,F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且AD=FB ,连DF 与AB 交于E ,求证:BC*EF=AC*DE 。

证明:[方法一]如图6过D 点作DM ∥CB 与AB 交于MDM ∥CB,∴,DM BC DM DEAD AC BF EF== 又AD=BF,∴**BC DEBC EF AC DE AC EF=∴= [方法二]如图'6,过F 点作FN ∥ACDAE交AB 的延长线于N,FN ∥AC∴,,,,**BF BC AD DEBC DEAD BF BC EF AC DE FN AC FN EFAC EF===∴=∴=例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CD 的中点,AE 交BD 于O ,则S △AOB 等于( )已知如图(7),ABCD 为正方形,以D 点为圆心,AD 为半径的圆弧与以BC 为直径的⊙O 相交与P,C 两点,连结AC,AP,CP,并延长CP,AP 分别交AB,BC,⊙O 于E,H,F 三点,连结OF (1) 求证:△AEP ~△CEA (2 ) 求BH:HC分析:此题应用了双割线模型(1) 证明:由12∠=∠∴△AEP ~△CEA (2) 解:OF ∥AB ∴△OHF ~△BHA ∴OH OFBH AB=AB=BC=2OF∴12OH BH = 设OH=k ,HB=2k ,则OC=OB=OH+HB=3k ∴HC=4k∴BH:HC=2k:4k=1:2四、三直角模型如图(1)直角△ABC∽直角△ACD∽直角△BCD222,,**;*;**()AC BC CD AB AC AD AB BC BD AB CD AD DB AC BC CD AB ⊥⊥====则有;射影定理 例1、如图(2)在△ABC 中∠ACB=90,CD ⊥AB 于D, 求证CE*AC=AD*BD 证明:在Rt △ACD 中,CD 2=CE*AC, 在Rt △ACB 中 , CD 2=AD*BD ∴CE*AC=AD*BD例2、如图(2),在△ABC ,∠C=90,CD ⊥AB 于D ,DE ⊥AC 于 E ,垂足分别为D,E 求证:22AC BC =AECE证明:在Rt △ABC 中,AC 2=AD*AB ,BC 2=BD*AB ,22AC BC ∴=ADBD(1)D CBA 三直角模型(2)EABCD(3)OEDCBA又AD ED BC BD ⇒=AECE22AC BC ∴=AE CE 例3、如图(3)在△ABC 中,AD ⊥BC 于D ,DE ⊥AB 于E ,DF ⊥AC 于F,求证:AB*AE=AC*AF证明: AD ⊥BC, DE ⊥AB∴△ABD △ADE ⇒AD 2=AB*AE 又 AD ⊥BC, DF ⊥AC∴△ACD △ADF ⇒ AD 2=AC*AF 因此 AB*AE=AC*AF 例4、如图(4),BC 是半圆的直径,O 是圆心,P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PA 切半圆于点A,AD ⊥BC 于点D ,求证;PD*PO=PC*PB证明:PA 为切线,∴PA 2=PC*PB ,在Rt △AOP 中, PA 2=PD*PO∴PD*PO=PC*PB例5、如图(5),点P 是O 的直径BA 延长线上一点,PC 于O 相切于点C,CD ⊥AB,垂足为D,连接AC,BC,DC,那么下列结论中: 1、PC 2=PA*PB 2、PC*OC=OP*CD 3 、OA 2=OD*OP 4、OA(CP-CD)=AP*CD 正确的结论有(D)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分析:3、OC 2=OA 2=OD*OP4、OA(CP-CD)=PC*OA=OP*CD,OP=OA+AP PC*OA=(OA+AP)*CD 例6、如图(6),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上的高,DE ⊥BC 于E,则图中与△ABC相似的三角形(不包括△ABC)共有(B)A 、5个B 、4个C 、3个D 、2个分析:△ABC ~△ACD ~△CDE ~△CDB ~△DEB例7、如图3已知AB 是圆O 的直径,圆O 过AC 的中点D ,DE ⊥BC ,垂足为E ,求证(1)DE 是圆O 的切线(2)CD 2=CD ⨯CB(1)连结OD D 是AC 的中点,O 是AB 的中点,∴OD//BC 所以∠CED=∠ODE=090,∴DE 是圆O 的切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