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详版)————————————————————————————————作者:————————————————————————————————日期: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一、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相同性状的亲代相交后,子代出现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性状,如:Dd ×Dd ,子代出了D__及dd 的两种性状。
红花相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两种性状。
)性性状:在DD ×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 表示。
性性状:在DD ×dd 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隐藏起来)。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 表示。
(2) :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 或dd 。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能稳定遗传(能做种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 ×dd Dd ×dd DD ×Dd )。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 ×DD Dd ×Dd ) :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 ×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 )×乙( )为反交。
(4) :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D 和d ) :染色体上不同位置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如:高茎的豌豆的基因型是DD 或Dd ) (6)遗传学符号(7)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目的:用于鉴别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组合,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 (动植物都可以用的方法,是鉴别的最好方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显性:隐性=1:1),则待测个体为符号 PF1F2 × ♀ ♂含义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自交法(植物所采用的方法,是鉴别的最方便的方法最好之处是可以保持待测生物的纯度)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在以动物和植物为材料所进行的遗传育种实验研究中,一般采用交方法鉴别某表现型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豌豆、水稻、普通小麦等自花传粉的植物,则最好采用交方法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传粉植物(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2)由对相对性状到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测交: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P:DD×dd Dd × dd↓ ↓↓F1:高茎豌豆 F1: Dd 测交后代 Dd dd↓自交↓自交高茎矮茎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F2:DD Dd dd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随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黄圆×绿皱 P:YYRR×yyrr↓ ↓F1:黄圆 F1: YyRr↓自交↓自交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 F2::::::: 9 : 3 : 3 :1在F2 代中双显(Y_R_)单显1(Y_rr)单显2(yyR_)双隐(yyrr)YYRR YYRr YyRR YyRr /16/16/16/16YYrrYyrr/16/16yyRRyyRr/16/16yyrr /169/16黄圆3/16 黄皱3/16 绿圆1/16 绿皱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种基因型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完全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自由组合定侓的验证:测交(F1代与隐性纯合子相交)结果:四种表现型不同的比例为1:1:1:1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yyrr,但亲本为YYrr×yyRR,F2中重组类型为 /16,亲本类型为 /1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自由组合。
注意:符合孟德尔定侓的条件:1)生殖,能够产生雌雄配子 2)遗传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符合分离定律,对及对及以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四、习题计算1.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杂合子(Aa ):纯合子(AA+aa):2.自由组合中的题目(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种(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3)表现类型问题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型数为?比例(4)自交后代出现的新表现型(AaBbCc自交)重组类型=(5)自交出现AabbCc的概率?(AaBbCc自交)(6)后代中的纯合子的概率?杂合子的概率?(AaBbCc自交)纯合子概率:杂合子概率=(7)后代全显性的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AaBbCc自交)纯合子=杂合子=(8)与亲代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的概率?不同的个体的概率?(AaBbCc×aaBbCC)相同的概率=不同的概率=(9)一对夫妇,其后代若仅考虑一种病的几率,则得病的可能性为a,正常的可能性为b,若仅考虑另一种病的得病率为c,正常的可能性为d,则这对夫妇生出患一种病的孩子的可能性为(多选)A.ad+bcB.1-ac-bdC.(a-ac)+(c-ac)D.(b- bd)+(d-bd)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的生物形成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次,而细胞连续分裂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分离;自由组合。
末期: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上。
后期: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哺乳动物称)过程变形期变形期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②一条来自,一条来自。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种精子。
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进入卵细胞,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和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和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姐妹分家—减Ⅱ后期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答案:答案: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与基因有关的几个科学家遗传因子(基因)的发现:(19世纪中期)被称为“遗传学之父”把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1909年)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的是:二、萨顿假说:基因由染色体携带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
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研究方法:三、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实验材料:;优点:果蝇染色体图解:雌性:对常染色体+雄性:对常染色体+摩尔根果蝇眼色的实验:(A—红眼基因a—白眼基因X、Y——果蝇的性染色体) P:红眼(雌)×白眼(雄)P:×↓↓F1:红眼F1 :×↓F1雌雄交配↓F2:红眼(雌雄)白眼(雄)F2:四、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排列五、性别决定XY型:XX性XY性————大多数高等生物:人类、动物、高等植物XW型:ZZ性ZW性————鸟类、蚕、蛾蝶类六、伴性遗传1.定义: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2.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Y染色体遗传:人类外耳道多毛现象3.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1)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
(2)男性患者女性患者。
(3)往往有遗传现象。
(4)女患者的一定患病。
(母病子必病)4.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1)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
(2)女性患者男性患者。
(3)具有世代连续性。
(4)男患者的一定患病。
(父病女必病)5、Y染色体遗传:遗传特点: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6、遗传病类型的鉴别: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女患者的父子)正常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男患者的母女)正常非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