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结构件加工工艺规程

钢结构件加工工艺规程

7.2钢结构件的装配
7.2.1进行钢结构件的装配的人员必须在技术人员的指挥下进行组装,并应在零部件检验合格后进行。
7.2.2进行钢结构件装配的人员应按照有关的装配方法、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并符合施工图纸的有关要求。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电气化公司器材厂
页码
6/7
文件名称
钢结构件加工工艺规范
版次
第一版
文件号码
5.3.4挠曲度在1米长度内不超过1mm,其全长挠曲度允许值见表2。
5.3.5若镀锌钢柱高度H≥13m时,其底座板应钻工艺孔,孔径φ20mm,位置在底座板中部或钢管与底座板结合根部处。
5.3.6冲、钻孔零件的孔眼边缘不应有裂纹、飞刺和大于1.0mm的缺棱,钻孔孔壁表面粗糙度为6.4μm,冲成的孔应整洁,没有裂纹和马蹄,其它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4.7组装(焊接)钢结构件前应对组装焊胎质量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结合不严,间隙过大,零件移位等现象应及时自行采取措施妥善处理,保证组装(焊接)后的钢结构件达到图纸设计要求。
5下料加工
5.1钢结构件的下料质量及精度要求应符合现行标准的规定。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进行施工。
会签
安质部生产部技术部
赵建华 刘英杰 刘兆梓
7.1.6.2钢结构件主角钢宽度b≤56mm时,焊丝采用φ1mm或φ1.2mm。当b>56mm时,焊丝采用φ1.6mm或φ2mm,焊接电流要适中。
7.1.6.3焊接时应采用对称低位平行焊接顺序法,使整体结构受热均匀,防止和减少焊接变形与应力,多层焊接时,应在第一层全部焊接完后再同时开始第二层焊接。
7.1.6.4两人焊接同一根钢结构件时,应从两端相向同时焊接,焊接电流、速度应尽量相同。
GB50205 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81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范
GB/T8612 结构用无缝钢管
GB9793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热喷涂锌、铝及其合金
GB/T11263 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
GB707 热轧槽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8923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和除锈等级
GB706热轧工字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7.1.6.8对于拼接钢结构件,焊接人员必须在拼接段中间法兰同方位或主角钢外侧200mm位置上用字模打上号码(要对应一致),以便拆卸后的重新拼装。
7.1.6.9检验员应对焊接完毕的钢结构件进行全面检查,在所有缺陷补焊完毕镀锌前,检验人员应在钢结构件底端或大头端≤1.0米处的主角钢内侧打上本人所属代号。
核准
刘兆梓
审核
武日昭
编制
卢秀华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电气化公司器材厂
页码
2/7
文件名称
钢结构件加工工艺规范
版次
第一版
文件号码
EE/QB05-2005
制作部门
技术部
管制分类
管制
5.2下料
型材(角钢、槽钢、钢管、H型钢等)下料一般采用剪切机剪切下料,板材(钢板、扁钢等)下料一般采用剪板机剪切下料。如材料规格过大,超过设备使用工作能力范围可采用仿形气割或半自动切割机下料。切割允许偏差见表1。
6.9输电线路铁塔装配孔制孔允许偏差应符合GB2694-81标准的规定。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电气化公司器材厂
页码
5/7
文件名称
钢结构件加工工艺规范
版次
第一版
文件号码
EE/QB05-2005
制作部门
技术部
管制分类
管制
7钢结构件的焊接、装配
7.1钢结构件的焊接
7.1.1所有焊接均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接工作应由取得考试合格证证书的二氧化碳保护焊电焊工担任,并应在组装胎、模具检查合格后进行。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电气化公司器材厂
页码
1/7
文件名称
钢结构件加工工艺规范
版次
第一版
文件号码
EE/QB05-2005
制作部门
技术部
管制分类
管制
1本标准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钢柱(钢管型、H型)、硬横梁、支架、接腿、底座和输电线路铁塔、钢管杆、电缆支架、避雷针、爬梯等(简称钢结构件)。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引用最新版本)
8.3.2调校时不能损伤镀锌层,需使用千斤顶或重物对钢结构件进行调校时,要用橡胶皮或其它柔软物质保护镀锌层。
8.3.3矫正后的钢结构件节点平面挠曲及其它技术要求必须满足8.1条的规定。
8.3.4矫正后的钢结构件表面不得有油污等物质。
8.4镀锌钢结构件的清理,镀完锌后的钢结构件,必须对其清理。
8.4.1用适当的工具清除钢结构件上的锌灰及焊渣,直到没有黑色斑点为止。
7.1.2焊接工作应按照所规定的二保焊焊接方法、焊接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应尽量减少焊接变形和内应力,焊缝厚度除注明外,均不得小于被焊接件的最小厚度。
7.1.3所有焊缝均要连续封闭,镀锌前应彻底清除飞溅物,避免影响镀锌质量。
7.1.4焊缝实际尺寸对设计的偏差。
7.1.4.1对接焊缝凸起高度和缝底高度h,允许偏差值:
7.1.5.2焊缝金属应细密,无裂纹、气孔、焊瘤、漏焊等缺陷,每米焊缝应不超过1个气孔。
7.1.5.3基本金属的咬肉深度:
当金属的厚度t≤10mm时,咬肉深度不得大于0.5mm。
当金属的厚度t>10mm时,咬肉深度不得大于1.0mm。
7.1.6为了减少焊接变形,钢结构件的焊接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7.1.6.1钢结构件放置平整,下面应尽量垫平,垫块至少均匀垫四块。
4/7
文件名称
钢结构件加工工艺规范
版次
第一版
文件号码
EE/QB05-2005
制作部门
技术部
管制分类
管制
6钢结构件的组装(焊接)
6.1组装(焊接)
6.1.1为了保证钢结构件的质量,对于钢结构件的组装(点焊)必须在对应的组装样、胎、模上进行。对于施工现场整体组装的钢结构件,必须在工厂内进行试装。其装配允许偏差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6.2.2进行角钢拼接时,摆放腹材后,腹材两端距主角钢直角端的距离为5~20mm,以保证焊条能通过所留间隙进行封闭焊。
6.2.3所有拼接件尺寸经核实无误后,按工艺要求进行组装(焊接),组装(焊接)后应进行矫正,矫正后的外观尺寸应达到下列标准:
横断面宽度偏差:
公称尺寸为300~500mm时,允许偏差为±2mm
6.1.2单片胎、模具和组装胎、模具的放样工作应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放样前,放样人员应认真阅读图纸、看懂图纸要求,根据工艺技术条件确定焊胎尺寸。
6.1.3胎、模具做好后,经专职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结构件的单片和整体组装(焊接)工作。
6.2组装(焊接)偏差与矫正偏差。
6.2.1组装(焊接)前,所有拼接零件,必须经过矫正,其表面及沿焊缝边缘每边30~50mm范围内的铁锈、飞刺、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
8钢结构件的矫正
8.1加工后(黑件)的钢结构件应经过严格检查,并应采用机械矫正方法,消除由加工引起的变形。
加工后(黑件)经矫正后的钢结构件允许偏差:
钢柱:符合TB/T2921《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钢柱》,接腿、支架、底座参照执行。
硬横梁:符全TB/T2920《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硬横跨技术条件》
输电线路钢杆:符合DL/T646-1998《输电线路钢管杆制造技术条件》
端面为四方形:
|B1-B2|≤5mm
断面为三角形:
各边相对误差≤5mm
断面为环形:
不圆度≤D/100
6.5挠曲度
整体挠曲度
f≤L/1000 (L表示钢结构件的总长)
6.6钢结构件空间桁架结构节点间距偏差(桁杆交点)不大于20mm。
6.7钢结构件空间桁架结构构架扭曲:
≤3度(目测不应有明显扭曲)。
6.8底座法兰板各孔以及各种连接件孔偏差值符合表三规定。
表2挠曲度允许偏差
偏差名称
示意图
测量方法
允许偏差值(mm)
角钢全长弯曲
拉线法
f≤L/1000
角钢肢垂直度
角尺靠
x≤2b/100
钢板平面度
无பைடு நூலகம்
≤0.2
表3制孔的允许偏差
项次
偏差名称
允许偏差值(mm)
示意图
1
孔直径偏差
+1.0
-0.1
2
孔中心线倾斜
0.2
3
孔距偏差
±1.0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电气化公司器材厂
页码
GB11373 热喷涂金属件表面预处理通则
3附录
加工工艺流程图示
4工件加工前的准备工作
4.1在型材(角钢、钢管、H型钢等)下料前,首先应将腹材放样尺寸与图纸要求尺寸相对照,确定合理的腹材尺寸。
4.2认真检查设备,调整紧固好各部件的配合间隙,合理进行润滑,核对下料尺寸,调整定位架。
4.3根据图纸或料单、放样结果认真复核,经检查无误方可开机下料。
表1切割允许偏差


偏差名称
允许偏差值(mm)
示意图
1





预定尺寸
±3.0
边缘
斜度
t/8且≤2.0
2
角钢两面
剪切倾斜
≤3b/100
≤3.0
3
角钢顶端及
边端切拉角
≤1.0
4
角钢肢的
不垂直度
≤1.5b/100
5
角钢端部
垂直度
<b/100
且≤3.0
6
槽钢翼缘
的倾斜度
≤b/40
7
钢管端部
垂直度
D/100
且≤2.0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电气化公司器材厂
页码
3/7
文件名称
钢结构件加工工艺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