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南市商埠区城市设计调研

济南市商埠区城市设计调研


居住区房屋布局过密导致采光不 足,通风较差
2.5.3 风貌遭破坏,文脉难延续 老建筑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展示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2.5.4 交通拥堵,设备不足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Βιβλιοθήκη 交通拥堵,占道停车现象严重
垃圾处理不妥当,市民居住环境 恶劣
2.5.5 新旧建筑矛盾尖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建筑细部
在新四合院里,可以见到非常精美 的中式石鼓、西方铁艺,虽然都是古典 风格和灰色调,却打破了建筑的沉闷, 使每一座建筑都有了自己的性格。
四、方案设计初步构思
4.1 规划立意·建筑风格 青砖红瓦,商埠记忆
基地位于历史老商埠区,有其传承的建筑风 格。因此在造型 选材处理上,外立面的材质以青 砖或石材为主。可以将原风格的意念变形,运用 灯光以虚实相间的方式呈 现,从而使整个街区更 好的契入融合。 现代时尚元素与充满浑厚复古气 息的城 墙、建筑结合,造成当代新艺术视觉的 冲
1.2 商埠区发展的历史演进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开埠之初:东起十五殿(今纬一路北端原津浦铁路宾馆) ,西至南大槐树(今纬十二路以东) ,南 沿长清大街(今经七路) ,北至胶济铁路,面积约2平方千米 。
1945 年以后: 商埠租地面积已经增至6. 1平方千米 (9140 余亩) 。 1948 年以后:商埠区逐渐衰落,商埠区逐渐成为以市民居住和工厂生产为主的城区。 20世纪80年代以后:商埠区一度又呈现出繁荣趋向。但随着整个城市布局结构的发展变
在建筑形式上, 屋顶处理上以一种 精确的“度”分配 了平坡屋顶各自所 占的量,使人觉得 这是现代建筑,又 有传统四合院的坡 屋顶味。
在建筑用色上,则是基本沿袭了传统,灰瓦粉墙,不时以稳重的暗红提示人们这是 一组谦逊但很有活力的建筑群。同时它和顶层的阳光屋告诉人们这是现代的产物。同样的 粉墙黛瓦.在这里却有着皇城脚下的大气严整,并与北京旧城的肌理有机统一,使居民环 境注入新生活的气息,包含了传统的历史文脉和多彩的文化内涵。
节能与能源综合利用理念: 节约用能,加强用能管理,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鼓励能源梯级利用及可再 生能源利用。
综合环境建设理念: 生态绿化景观建设,生活垃圾分类
收集回收以及住区设施优化运营管理。
济南这座古老而又沉静的城市, 拥有太多值得纪念的痕迹。
每一条寻常巷陌似乎都包含着如烟的往事。 游走在济南印记最为深刻的老商埠区,
一、济南商埠区的历史背景与演进
1.1 商埠区形成的历史背景 济南开埠起源于甲午战争后人们对抵制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思索。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清政府自辟商埠、振兴商务与发展实业的措施,以抵制外人侵略,促进国内工商 业的发展。1904 年,德国修筑的胶济铁路修至济南并全线通车, 利用铁路交通的新优势,抓 住机遇振兴民族实业的”自开商埠”便应运而生。1904 年5 月15 日清廷批准济南开辟商 埠,并将潍县、周村一并开作商埠,作为济南分关。1906 年1 月1 日举行了开埠典礼。
地块建筑机理分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地块建筑机理复杂,现代与传统建筑混杂,还有一处 公园,既有要保存的公共建筑也有济南的传统民居。相互混 杂,缺乏联系。
片区空间活跃度分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沿商业街人流最密集,其次是中山公园和基督教堂,内部空间人流较少, 多集中于主要街道和公共空间。
2.3 建筑现状分析 2.3.1片区内建筑的质量分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片区内的近代建筑绝大多数都在使用中。有的是单位使用,这部分保护得比较好; 而那些私人占着的历史建筑,现多已成了“大杂院”,且无钱维修,状况堪忧。此外,还有些 闲置的历史建筑,因年久失修而成为危房 。
济南市首家电影院小广 寒现已变身电影主题餐厅。
用地空间性质分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地块 以住宅和商 业用地为主, 功能较单一, 公共设施较 少,缺乏足 够的开敞空 间。
地块周围建筑高低分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研究地块内部主要 是两层以下建筑。
地块周围多以3-6 层建筑为主。
主地块以南有高于 6层的较高建筑。
主要的高层建筑 对地块有日光,视 线上的影响。
改造前
菊儿小区
5号院
41号院
原7号院
菊儿胡同7号院里的这座欧式别墅, 是当年荣禄府的主要建筑之一。
改造后
菊儿小区
41号院
7号院
5号院
改造方法
作为北京人世代居住的建筑形式,布局 严整连片成章的四合院,形成了四通八达的 胡同,由此产生的胡同文化,构建了老北京 的城市肌理。
"有机更新"----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 顺应城市之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 市的更新和发展--------"新四合院"体系
欧式风格的老建筑,零星洒落的老字号商铺, 无不见证着昔日的繁华与昌盛。
循着历史流过的痕迹,抚触无数风雨的过往, 这一刻,老济南久封的记忆顿然而释,
这一刻,中华儿女的自信与责任,突然热血沸 腾...
谢谢O(∩_∩)O
化和诸多因素的影响,商埠区的城市功能总体日渐下降。
二、研究地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研究地块现状及 存在问题分析
研究地块位置 道路交通分析 建筑现状分析 周边城市发展对基地影响
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2.1 研究地块位置 研究地块范围东起纬二路,西至纬六路,北起经三路,南至经四路。详细设计范围
图底关系转换分析图
整个区域老 济南传统建筑较多, 可以很好地体现出 图底关系在片区当 中的运用,每一个 小的界面封闭性强, 多样化却又统一等 特点充分体现。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2.4 周边城市发展对片区的影响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济南火车站 万达商业区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Click to add Title
生态城市建设内容
Click to add Title Click to add Title Click to add Title Click to add Title Click to add Title Click to add Title Click to add Title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此外还有基督教自立会礼拜堂等欧洲古典风格的建筑。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商埠区内的历史建筑
建筑类型
住宅、商铺、图书馆、博物 馆、会堂、车站、银行、学校、 医院 、影院、体育场以及工业 建筑、纪念性建筑等。众多建 筑类型在商埠区出现,标志着 商埠区发展过程中生活的改进, 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山东邮务管理局旧址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20 世纪20 年代以后,出现了大量简洁明快的现代派风格建筑,多为日式建筑,影响 了商埠区后期公共建筑的风格。
原日本驻济南总领事馆
历经百年沧桑的日式建 筑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中式风 格的建筑形 成较晚,多集 中在里弄和 传统商号之 中,采用新式 的建造方式, 保留了传统 建筑的符号 及民族装饰 风格。
历史的遗痕,时代的新生
——济南商埠区的保护性开发与 利用
组员:吴连壮 2009051092 刘势才 2009051098 刘冰月 2009051101 王锐欣
20090513061
1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背景与演进 2 研究地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 经典案例分析 4 方案设计初步构思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私人占有的建筑急需修缮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2.3.2片区内建筑的历史风貌 商埠区的开发在为中外商人进行商业活动提供空间条件的同时,也促成了在国内独具特
色的大规模城市建筑群的出现———多元化的建筑类型、多样性的建筑风格,形成中西建筑文 化交融于一体的商埠风貌。
早期的大型公共建筑均为德式风格
原德华银行办公楼
4.2 设计理念: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的定义:经济、社会、自然(环境)、文化和谐统一且良性循环的城市,是自然、 城市与人有机结合、整体互惠的共生结构。即生态健康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 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
土地集约利用 绿色交通模式 生态系统保护 公众参与与城市 循环经济建设
社区建设 资源循环利用 能源开发利用
2.5 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特色,活力
功能,结构
风貌,文脉
交通,新旧建筑
2.5.1 特色渐逝,活力下降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周围建筑立面拼贴现象严重
商业无特色,对于人流的吸引 力不足
2.5.2 功能不齐备,结构不合理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基地周围学校较多,老城缺少开 放性空间
为位于中山公园以东。总用地面积约3.15公顷,其中含城市道路1.06公顷,项目规划建设 用地约2.09公顷。
2.2 道路交通分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研究地块范围内共有道路十条,分别是:南北向纬二路、小纬二路、纬三路、纬四 路、纬五路、小纬六路、纬六路;东西向经三路、经四路。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研究地块内道路宽度示意图
有机更新非生硬替换----维护古城整体风 格与肌理。
改造后的类四合院
所谓的“类四合院”模式,即抽取 传统空间形态的原型,用新材料和理念 创造新的人居环境,同时解决一些目前 面临的问题。
新四合院以传统四台院为原型,每一 个院落组团由三个院落单元组成,每一个 院落单元的中心是一个10m x 10m的院子, 高度2-3层。
我们希望在设计中体现的生态城市建设技术
街旁绿化设施(Green Street Facilities): 吸收路面雨水,面积 为径流面积的4-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