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对照式 议论文
2.正反对照式结构模式是通过对比, 更鲜明地突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 误,强化中心论点。
作业:
人贵有自知之明,是我们常说 的一句话。自知,就是自己了解自 己;明,就是看清事物的能力,指 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 估计。 请以“人要有自知之明”为话 题,列一篇正反对照式议论文的提 纲。
正反对照式结构模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正面论点1+正面论据+分析论证
本论
反面论点2+反面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通过正反对照进行总结,表明 正确观点,照应全文)
框架。
中心论点:
正面分论点: 正面论据: 反面分论点:
反面论据:
总结: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第一组否定了坚持的意义,不合常理
第二组没有正反构成对比 第三组符合对照式
怎样构成正反对照式结构呢?
方法提示——反观法:
既要从正面谈,也要从反面看,这就是反观法 的运用。
反面论证:这样做会怎样? 正面论证:不这样做会怎样?
简单举例:
要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会怎样?(正面论述) 不认真学习又会怎样?(反面论述)
四、议论文的正反对照式结构模式 要防止两种弊病:
1.生硬对比。有些同学在对比时只 将两件事物照章写上,让人看不出其 可比之处,不知为何而设,有时更是 生搬硬套,令人不知所云。 2.不加分析。不注意在比较上下功 夫,未能指出其相异之处以证明观点 的正确性。
小结:
1.运用正反对照式结构模式能使文章 观点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提纲
中心论点: 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
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 (1)直面挫折的王勃; 正面论据:(直面挫折与痛苦) (2)笑对痛苦的李白 正面分论点:勇于面对挫折之苦,绽放别样的人生精彩。 刘备做出错误决定,造成 (放大痛苦) 反面论据: “白 帝托孤”的悲剧 反面分论点: 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 果将不堪设想 。
参考: 《人要有自知之明 》 提纲 中心论点:人要有自知之明 论证过程:反面论据——狂妄自大的马谡看 不到自己的不足,落得兵败身亡的下场。 分论点:自以为是,没有自知之明,误国害 己 正面论据——勾践卧薪尝胆,知道自己能力 不足,通过励精图治,储藏实力,终于打败 夫差,成就霸业。 分论点:自知才能自明,只有客观地省视自 己的不足,才能弥补缺陷,臻于完美。 总结:自高必危,自满必溢,人必须要有自 知之明。
总结归纳全文: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
请看下面三组分论点是否符合对照式结 构,如果不符合,请修改。 《放弃是一种智慧》
(第一组)分论点一:放弃了对物质生活的奢侈追求,
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丰富了。 分论点二:放弃了坚持,我们就不会活这么累了。 (第二组)分论点一:放弃了对荣誉的追求,我 们就会生活的从容淡泊。 分论点二:放弃了对真理的追求,我们将会变得 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第三组)分论点一:懂得放弃“明知不可为” 的事情,我们就会有更多机会去选择新的开始。 分论点二:不懂放弃而一味地坚持,往往会难以 成业,甚至一事无成。
牛刀小试
一位登山运动员在登珠峰时,登到 8000米时体力不支放弃了继续攀登,他 说:“8000米就是我的生命极限。”
一个人在掘井,掘了很久,这时距 离水层只有一墙之隔,然而他却半途而 废了。
请以“坚持还是放弃”为话题列 一篇正反对照式议论文的提纲。
参考:
《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 提纲 中心论点:遇上任何困难都不应该轻易放弃,而应该 坚持到底。 论证过程:分论点:“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我 们面临困难的时候,坚持就是最大的胜利。 正面论据(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1)映雪 夜读的孙康,坚持勤学苦读,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 学者,并当上了御史大夫。 (2)华罗庚终身残疾,但是凭借坚强的毅力,坚 持钻研数学,终于在逆境中成才。 分论点:“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屈服于困难,半途 而弃,最终也将被成功所弃。 反面论据:项羽兵败,放弃了霸业,自刎乌江。 总结:困难面前如果有一百个失败者,那我们就做第 一百零一个挑战者: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
“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 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 如果王勃没有开朗豁达的胸襟,他哪能吟 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 唱?(用例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顾 挫折重重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 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而 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 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杯。 (用例二)
议论文写作指导 ——结构模式篇
正反对照式
二、正反对照式
1、概念:所谓正反对照式结构模式, 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 面对中心论点进行剖析、论证,从而达到 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的一 种论证模式。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 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 结义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 结果在痛苦中作出错误决定, 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 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 (从反面用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作出 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在现在竞争 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受 挫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遭遇挫折,就当 它为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 折,就当它为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 你心中激起惊涛巨波;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 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 (从反面分析、论证)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 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 天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 你嘴角边甜甜的笑……(结尾,语言形象)
参考:
《不要一味地坚持 》 提纲
中心论点:不要一味地坚持,有时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坚持 下去。 论证过程:正面论据(适时放弃)——(1)鲁迅弃医从 文,以自己的笔为武器,从内心深处唤醒沉睡的中国人。 (2)比尔· 盖茨放弃学业,创办微软,改变了世界 分论点: 有时放弃,并不是放弃追求,相反,我们在放弃 的同时酝酿着精华,让我们更加有精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反面论据(固执地坚持)——马谡固执己见,不听别人的 劝谏,坚持只在山顶上屯兵,最终街亭失守。 分论点:错误的坚持不如放弃,有时放弃固执己见才能取 得成功。 总结:有时,放弃不代表懦弱,不要一味地坚持,放弃也 是一种美丽。
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 过分地深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 自拨;面对挫折,我们不应终日浸泡 在悲伤痛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面对 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 了方向。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是 明智的选择。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 折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分 析透辟,三个“面对挫折”展开语段 层次)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安逸的人 生旅途中布满了种种坎坷和荆棘,往往使人困难 重重,甚至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 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血之于心脏。百世沧桑, 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 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 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 知有多少内心懦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葬身 于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面对挫折,我们不 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 功的那一天。(第一段,扣题快,且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