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第三、求证的准则
求证的准则即比较的方法。 迪尔凯姆认为有关社会事实的研究或求证过 程实际上应该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假设 推测 检验
比较
二、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论(P104-109)
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方面, 即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问题。 所要回答的问题是: 1、是什么样的联系使众多个人结合成为一个有序 社会的?(社会团结) 2、社会团结的性质特征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 的体现有何不同?(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3、社会是怎样由一种团结类型向另一种团结类型 转变的。(社会分工)
2、有机团结
有机团结则是一种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相互依赖基础 上的社会联结纽带,其典型形式是现代工业社会和大都 市。 高社会分工: the increasing division of labor 弱集体意识: little collective conscience 高异质性: highly heterogenous 复原性制裁: restitutive sanctions 低社会整合: lower level of social and moral integration 强个体意识: The growth of individualism 社会形态: urban Ask for : “does this action meet my needs?”
2、实证命题:自杀是社会因素所引起 的——自杀的类型学分析
(1)利已型自杀(egoistic suicide ) —lower collective conscience (2)利他型自杀(altruistic suicide) —high collective conscience (3)失范型自杀(anomic suicide) —Social Transformation & System transition (4)宿命型自杀(fatalistic suicide) — Polarization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涂尔干将自杀定义为:“任何由死者自 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 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 亡。” 1、把自杀的意图或者动机排除在外,而 只把自杀的外显结果考虑在内。 2、排除那些当事人没有意识到行为后果 的死亡现象,如严重的精神病患者,他 们并不明确地知道某种行为会导致死亡。
前人的观点: 需要否证的因素 不正常的 精神疾病 心理因素 酗酒
正常的 遗传或者种族 心理因素 模仿 气候类型 季节交替 昼夜变换
迪尔凯姆的假设: 需要实证的因素 社 宗教信仰 会 因 家庭 素 (社会 整 合 政治动员 度)
五、假设检验
1、否证命题:自杀现象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
第一、所有的统计资料都证实,在精神病院里,住院病人中女性略多 于男性;如果说自杀率与神经衰弱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的话,那么妇 女的自杀率就必然高于男人。但是,根据自杀的统计资料分析,在每 个国家中,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的4倍左右。 第二、犹太教徒中的精神错乱病人要比其他教徒中多得多。但犹太教 徒中的自杀人民倾向却是很微弱的。 第三、在所有的国家里,在一定的年龄阶段,自杀的倾向是逐步增强 的。 第四、疯子最少的国家却是自杀最多的国家。 第五、下层社会中精神错乱很少,自杀却时有发生。 第六、如果说酗酒是导致自杀的一个不正常疏理因素的话,可在法国, 酒鬼最多的地区并不是自杀倾向最严重的地区。
社会潮流 Social Currents
社会潮流即社会事实的具体形态。(如自杀、 抵制日货等) Most of the examples of social facts that Durkeim refers to are associated with social organizations. However, he made it clear that there are social facts "which do not present themselves in this already crystallized form" (1895/1982:52). Durkheim called these social currents.
第二种是强制性或不平等分工(the forced division of labor)。 强制性分工建立在社会不平等基础上,社会 的调节性规范不过是由某些人制定出来强加 给另一些人身上的。此时的规范不仅不能有 效地维持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反而会引发 阶级斗争,加剧社会冲突,从而不利于有机 团结的形成,威胁到社会秩序的实现。
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P105 Mechanical and Organic Solidarity
1、机械团结(mechanical solidarity) 机械团结是这样一种社会联结纽带,它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 质性个体结合在一起。 低社会分工: not much division of labor 强集体意识: high collective conscience 高同质性: highly homogenous 压制性制裁: repressive sanctions 高社会整合: high level of social and moral integration 弱个体意识:little individualism 社会形态:rural Ask for:“is this moral?” or “does my family approve?
Integration High Low Regulation High Fatalistic suicide Altruistic suicide Anomic suicide
Egoistic suicide
中国的自杀统计
据卫生部门在2003年9月10日“预防自杀日”公布的数字显 示:我国自2000年以来,每年10万人中有22.2人自杀, 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除此之外还有约200万自杀未 遂者。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 在世界卫生组织在2003年10月发布的对2002年全世界自杀 率的评价中,中国女性自杀率排在世界第9位,男性自杀率排 在世界第17位。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相对高的自杀率 还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特征: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农村 老年人自杀率高于城市老人5倍,全国90%的自杀发生在农村。 自杀在中国人死亡原因中居第5位,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 年中,自杀是死因首位。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Emile Durkheim and his social theory
1858-191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Main
自杀论( Suicide )
points

四种自杀类型(The Four Types of Suicide ) 1.利已型自杀( Egoistic Suicide ) 2.利他型自杀( Altruistic Suicide) 3. 失范型自杀(Anomic Suicide ) 4. 宿命型自杀(Fatalistic Suicide)
三、资料的收集
文献法:在司法局和统计局查阅了26000名自杀者 的档案本材料。这些研究对象分布于当时欧洲12 个国家。资料包括如下一些和自杀者相关的变量: 性别、年龄、地区(包括不同类型的国家、国家中 不同的地区,地区所属的气候类型)、婚姻状况、 家庭人数、宗教信仰、疾病史、自杀的动机(医生 的鉴定,如家庭纠纷、肉体或其他痛苦、内疚或酿 酒)、自杀时间(包括年、季度、月、星期、日、 时)、自杀方式(如跳楼、吃药、割腕等)
四、研究假设的提出
分析社会现象的原因和功能是社会学研究的 两大任务。在迪尔凯姆研究自杀现象之前, 关于导致自杀的原因或者因素,主要有两种 观点:心理论和自然论(见表1)。 迪尔凯姆的研究假设是:自杀的原因既不是 心理的也不是自然的,而是社会的。
表1:
心 理 论 (个体 因素) 自 然 论
第二、区分社会事实的起因和功能
(因果分析causal analysis与功能分析 functional analysis) 因果分析能使人们理解,为什么是这个特定事实 而不是其他事实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发挥特定 的作用;而功能分析则将揭示人们思考的这个特 定事实会给整个社会或其组成部分的运作带来什 么结果。
.
凡是在社会发展的某个时期,在一种特定类 型的社会里,最常遇到的现象都应当被视为 正常的现象。简言之,看一种现象是否正常, 其首要标志和决定性的标志就是这种现象是 否经常出现,“为了使社会学真正成为一门 研究事物的科学,那就必须把现象的普遍性 作为衡量现象是否正常的标准”。“实际上, 社会学的直接目的在于研究正常类型”。
自杀论(P109-114)
SUICIDE
一、选题的意义 其一,反映了涂尔干对社会团结和整合的一贯 理论兴趣,因为自杀率的变化是社会团结变化状态 的表现形式。 其二,贯彻和验证涂尔干的方法论原则,向学 术界证明社会学方法的优越性,为社会学家具体考 察社会事实提供一个标准的实证研究范例。 其三,当时欧洲各国拥有大量可资利用的官方 统计资料,这为涂尔干的实证的经验研究提供了技 术上的条件。
第三种是不协调的分工(the poorly coordinated division of labor)。 它表现为不适当的分工组织的出现。这种分工 只追求纯经济或纯技术的利益,而不考虑人们 的兴趣和愿望,非人性化的倾向容易造成人们 的不满和厌倦情绪以及对所属群体的疏离感, 使社会成员缺乏劳动的积极性,不协调的社会 行动大量涌现,并导致社会联结纽带的松 弛· 削弱社会团结。
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比较表
社会分工(P107-108)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Society
反常分工(pathological division)(P108) 第一种是速度过快的分工(the anomic division of labor)。 它摧毁了机械团结的基础,往往将社会整体层 次上的传统集体意识破坏殆尽,却没有能及时 提供新的价值和信仰体系,对分工产生的新角 色的规范还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导致社会对 个人行为缺乏法律道德的约束,造成社会失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