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课件用
理解故事
蝉在做什么?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 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 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 它的身后。
理解故事
螳螂在干吗? 那螳螂缩着身子、举起 前爪,想要捕蝉,却不知 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理解故事
黄雀呢?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
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
弓在瞄准它呢。
它们知道自己有危险 吗?
它们都一心想 得到眼前的利益, 却没有顾到自己 身后正隐伏着祸 患呢!
攻打楚国如果其他 诸侯国乘虚而入, 后果将不堪设想。
后来,人们把“螳螂捕蝉,黄 雀在后”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告 诫人们:
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 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记住这 个道理。
深入理解,回答以下问题:
1、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 曰:“敢有谏者死!”舍 人有少孺子者是怎么做的?
——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 衣,如是者三旦。
——刘向《说苑· 第九卷· 正谏》
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 文言文尝试 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 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 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 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 乃罢其兵。
——刘向《说苑· 第九卷· 正谏》
1、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理解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3、积累成语
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 体会到了什么?
(1)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 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身后隐伏的祸患。 (2)表达了人民对和平安宁生活的
向往。
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吴王和少孺子 的对话。说说吴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少 年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吴王: 固执、知错就改
少年: 机智、聪明
螳螂长长的脖颈上,顶着一个扁 平的能向任何方向转动的头,还有一 对长长的、多节的丝状触角。3对足 当中,前一对足长得特别强壮,还生 有两排锐利的锯齿,举起时活像两把 大刀,因而有人称它“刀螂”。这两 把“大刀”,是螳螂捕杀“敌人”的 武器。
2起吴王注意,主动向 他询问,然后他给吴王讲起螳螂捕 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最后就事论 事总结了寓意:不能只看到眼前利 益不防备后患。
3、 少孺子巧谏吴王的目 的达到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的?
目的达到了,从文中最后一 句话中可以看出。(吴王曰: “善哉!”乃罢其兵。)
螳螂捕蝉
执教 :朱安虎
小常识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 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 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等 意义的小故事。
作者简介: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前6年)西汉经学家、
目录学家、文学家。是汉高祖刘邦弟弟的后
代,属于汉室宗亲,所以他特别关心汉王朝的兴衰。 刘向的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jiao chou)古书的 “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 要特色。他著的《新序》和《说苑》都是专供帝王 阅读的书籍,主要目的用于劝谏。《螳螂捕蝉》选 自《说苑》。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 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 所蕴含的道理。 3、理解本课所体现的单元主题。
文言文尝试
朗读课文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 谏者死!”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 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 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 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