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2012.6)

2012年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2012.6)

2012年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2012.6)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考生必须在答题纸上各题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和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3.本试题中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12O-16Na-23Cu-64Cl-35.5Ca-40Fe-56Ba-137S-32Mg-2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或制法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食醋除水垢B.用葡萄酿制葡萄酒C.用酒精杀菌消毒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2.下列几种常见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3.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称不完全对应的是(▲)A .NaOH 氢氧化钠烧碱B .CaO 氧化钙石灰石C .Na 2CO 3碳酸钠纯碱D .Hg 汞水银4.下列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A .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均可用于食品包装B .普通玻璃和有机玻璃均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 .铝合金、生铁都属于金属材料D .糖类、蛋白质中均只有C 、H 、O 三种元素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是(▲)6.市场上有“加碘食盐”“碘”应理解为(▲)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7.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 .燃烧法可以鉴别羊毛和蚕丝B .钢铁腐蚀、汽油燃烧均属于缓慢氧化C .黄曲霉素可用作抗生素D .铵态氮肥和熟石灰不能混合使用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选项甲 乙 A常见碱 烧碱、熟石灰、纯碱 B化石燃料石油、煤、天然气、C 大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粉尘D 常见的干燥剂 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9.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

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关于PM2.5产生的可能原因正确的是(▲)A.燃煤发电B.垃圾深埋C.污水排放D.白色污染10.“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其中不同符号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果汁B .牛奶C .纯净水D .啤酒A.乙和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B.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同C.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D.化学方程式中乙、丁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11.如图是利用“人造树叶”组合的太阳能燃料电池工作示意图。

“人造树叶”浸泡在水中,经太阳光照射,水被分解为可用于发电的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包含分解反应B.图示过程仅包含2次能量转化C.“人造树叶”将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D.“人造树叶”白天和夜晚均能正常工作太阳能燃料电池工作示意图12.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用10mL量筒量取了6.53mL的某溶液B.用pH试纸测得某地雨水的pH为5C.用20g氯化钠和100g水配制的120g食盐水,其溶质质量分数为20%D.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纯碱样品的质量为10.57g13.有关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a有晶体析出,b无晶体析出D.t3℃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14.氯气和氧气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CH4)发生反应。

已知O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2和H2O,由此推断Cl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l4H2l4HClC.CH2Cl2D.CHCl15.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

取4.65g已经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与3.65g10%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所得固体的质量为(▲)A.11.7gB.1.17gC.5.85gD.58.5g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错选、多选不给分,若有两个答案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16.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盐酸,得到如下曲线,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a点时溶液中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b点溶液中仅有1种溶质C.c点溶液能使广泛pH试纸变蓝D.a、b、c三点的溶液中相等的量:Na+数目和水的质量17.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 CO2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B NaCl CaCO3溶解、过滤、蒸发C KOH溶液K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铁粉,过滤18.下列各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是(▲)A.H2SO4、KOH、Ba(NO3)2、NaClB.FeCl3、NaOH、H2SO4、KClC.Na2CO3、HCl、BaCl2、AgNO3D.Na2CO3、HCl、KCl、NaOH19.下图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A、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B、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C、向pH=10的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D、向含有盐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20.某工厂用CaSO4、NH3、H2O、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直接蒸干滤液得到纯净的(NH4)2SO4B.总的化学方程式为CaSO4+2NH3+H2O+CO2=CaCO3↓+(NH4)2SO4C.CO2可被循环使用D.往甲中通CO2有利于(NH4)2SO4生成三、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17分)21.(4分)用化学符号表示:(1)2个磷原子▲;(2)人体缺乏▲元素会患贫血症;(3)2个碳酸分子▲;(4)标出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2.(4分)请选择下列相应物质的编号填空。

①生石灰②纯碱③甲烷④活性炭⑤食盐⑥氖气(1)常用作食品干燥剂▲(2)最简单有机物▲(3)腌制鱼肉等常用的调味品▲ (4)除去冰箱异味▲23.(2分)右图中是一张环境保护的宣传图片,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现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指▲(2)如何减少这种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24.(4分)用于电子工业的高纯碳酸钙、高纯氧化钙生产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CaSO4悬浊液甲足量NH3乙适量CO2过滤滤液CaCO3提纯煅烧生石灰(NH4)2SO4第23题图①硝酸钙与碳酸铵在溶液中反应,其基本反应类型为▲②实验室常采用▲操作进行沉淀分离.③生产高纯碳酸钙时,选择“220℃恒温干燥”而不选择“灼烧”的原因是▲④高纯氧化钙生产过程中,“干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5.(3分)高锰酸钾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在工业上用作消毒剂、漂白剂等。

以下是工业上用软矿制备高锰酸钾的一种工艺流程。

⑴操作II是根据KMnO4和K2CO3两物质的▲(填性质)差异来进行分离的。

⑵写出上述流程中生成K2MnO4的化学方程式:▲。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26.(10分)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编号),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获得干燥的氧气,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填写试剂名称)。

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端进入(填“m”或“n”)。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填“能”或“不能”)用C装置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实验室用石灰石(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选用发生装置B时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的理由是▲。

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剩余。

小文说:因为瓶内有固体剩余,所以所得滤液中只有氯化钙而无盐酸。

小明不完全同意小文的说法,请你说出小明的理由▲。

27.(8分)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

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__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猜想①:该气体是CO2;猜想②:该气体是____▲____。

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右图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I.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II.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

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___。

A.氨水B.食醋C.肥皂水D.苏打水五、推断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28.(5分)根据右图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回答(固体均不溶于水)。

(1)若胃液中含有E,则E溶液溶质的名称是▲,C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若E的浓溶液有脱水性,则D的化学式是▲,由A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29.(5分)右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

其中A、E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X是最常见的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2)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式:③▲;④▲;(3)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点即可);(4)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⑤,其名称为▲。

六、综合题(本题共15分)30.校兴趣小组对Na2CO3和NaHCO3的性质进行进一步研究,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资料查阅】1.20℃时,Na2CO3、NaHCO3的溶解度分别为21.5g和9.6g2.碳酸氢钠在270℃时会分解生成Na2CO3、H20和CO2,而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实验探究】〖实验一〗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性20℃时,取2只烧杯,均加入50g水,分别加入5gNa2CO3和NaHCO3,充分搅拌后静置,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