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塑成型五大要素解析

注塑成型五大要素解析

第四章:注塑成型五大要素解析
章节前言:对于学习注塑成型技术的基础知识,单纯地效仿前辈的作业方式或一味地看书面的理论知识未必能够快速提升自身的技能。

应首先理解注塑成型的各工艺要素,说到工艺要素可能大家都能说出来,如:压力、速度、位置、时间、温度、环境等,但要做到真正理解并合理的运用并非易事,有的甚至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其相互关系,因为本行业的从业者每天都需要跟这几大要素打交道,所以理解每个要素至关重要,下面就各大要素来作重点
1.
2.,。

1。

较好,在填充时其型腔阻力小,一般情况下可使用较低的射胶速度来填充型腔。

如ABS、HIPS、GPPS、POM、PMMA、PC+ABS、Q胶、K胶、HDPE、等常用的中粘度塑料其流动性稍差,在产品外观光泽度要求不高或产品肉厚适中(产品壁厚或骨位厚度达1.5MM以上)的情况下射胶速度可用中速来填充,反之需依照产品结构或外观要求来适当提高填充速度。

如PC、PA+GF、PBT+GF,LCP等工程塑料流动性较差,在填充时一般需要高速射胶,尤其是增加GF(玻璃纤维)的材料,若射胶速度过慢则造成产品表面浮纤(表面银纹状)严重。

2.熔胶速度的控制;此参数在日常工作中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工艺之一,因大多数同仁认为该工艺对成型影响不大,参数随便调整都能做出产品来,但在注塑成型中熔胶参数是同射胶速度一样重要的,熔胶速度可直接影响到熔体混炼效果,成型周期等重要环节,在后面的章节中会作详细的介绍。

3.开锁模速度的控制;主要针对不同的模具结构来设置不同的参数,如两板平面模具在启动锁模低压前调整高速锁模及在产品脱离模具型腔后调整至快速开模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但有行位的模具在调整开锁模的速度时需根据行位的
4.
然;
3.
1.
在考50G130MM,
算不来),至于如何用射胶位置控制各种成型制品的不良现象,在后面的章节将会详细讲解。

2.熔胶位置的控制;
概括地理解为应对成型制品的所需射胶量来设置熔胶距离,多数同仁无视熔胶的三段切换位置,只会关注熔胶终点位置,当然;一般难度的成型制品在调整熔胶位置时不必对其进行快慢速或高低背压的切换,照样可以达到所需
的制品质量,但在生产色母料、热敏性高的塑料适当切换熔胶速度及背压的调整位置,可更好地控制制品质量。

3.开锁模的位置控制;
主要配合开锁模速度的需要来设置切换点
3.1一般情况下开模速度的切换点为成型制品脱离模具型腔前(约5-15MM)为慢速,后转快速,可有效缩短开模所需时间,最后转慢速(即开模缓冲位
3.2
保护功能会在后面的章节作详细说明。

4.顶针位置的控制;
理论上顶针的顶出长度为模具后模型腔(即模芯)高度的2倍,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可不必完全按此方法设定位置,具体以方便取出产品为主。

但在初次调整顶针位置时需逐步加长,先顶出模具顶针行程的50%,再视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取出状况而定。

4.温度:塑料熔化及模具加温所需的必要条件
1.料管温度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针对不同性质的塑料都有其相对标准的成型温度,如:ABS=(区分高抗冲料230-260、低抗冲料190-230)、
SAN=180-220、HIPS=180-220、POM=170-200、PC=240-300、
)、TPE=、
、PA+
2.
度)PC=50-80(表面质量要求高或薄壁的产品可提高至85-140度)
HIPS=30-50(透明PS及产品表面质量要求高的产品可提高至60-80度)PMMA=60-80(薄壁产品及表面质量要求高的产品可提高至80-120度)
PP=10-50,PE=10-50(高密度或薄壁产品可适当提高模具温度)
橡胶类(TPE、TPR、TPU)=10-50,
PA、PBT=30-60(表面质量要求高及加玻璃纤维的材料可提高至70-100)
5.时间:各动作所执行的时间
1.填充时间的控制;包含射胶时间及保压时间
1.1.射胶时间:一般要求的产品在质量合格的情况下越短越好,因射胶时间直接影响制品的内应力及生产周期,原则上制品胶位越薄其射胶时间越短,反之厚壁的产品为控制其收缩问题需酌情延长射胶时间。

另使用多段及快慢
向为
1.2.
如:2.
3.
4.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