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讲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案(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讲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案(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第2讲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考点内容要求层级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 d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参战(1)原因①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②德国在1917年2月起重新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危及美国利益,推动了美国采取反德的立场。

概念阐释无限制潜艇战所谓“无限制潜艇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海军的一种潜艇作战方法,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其目的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迫使英国退出战争。

虽然一时取得了很大战果,但等于阻断了美国发战争财之路,促使美国提前宣战,造成战略上的失误。

③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获胜。

(2)标志: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3)影响: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

问题思考材料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和要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物质上的补偿。

——威尔逊对德宣战演说思考(1)威尔逊标榜的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其真正目的是什么?美国参战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政策的变化中,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答案(1)威尔逊标榜的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为世界的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

其真正目的是为了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

美国参战大大加强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加速了一战结束的进程。

(2)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

2.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3.俄国退出战争(1)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2)标志: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易混易错正确认识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从帝国主义国家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因为其社会性质的改变。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1.德国西线的攻势(1)契机:苏俄退出战争。

(2)目的: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

(3)简况:1918年3~7月,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

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1)准备①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福煦为西线联军总司令。

②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军队也开往前线。

(2)反攻①1918年7月,协约国军队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②1918年9月底至10月初,全线出击,突破德军的“兴登堡防线”。

(3)结果: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3.德国投降:1918年11月11日,在巴黎签订停战协定,标志同盟国集团失败。

同盟国集团的失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实力处于劣势、军事战略失误、同盟国各国内部矛盾加剧、国际力量对比处于不利地位等,但根源是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总体上处于劣势,造成人力、物力的匮乏。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1.经济劣势: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远比同盟国占有优势。

2.战略失误(1)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

(2)战场形势变化出乎德军指挥部的预料。

(3)德国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内部矛盾(1)奥匈帝国境内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帝国解体。

(2)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1)战争初期,日本参战使德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

(2)意大利倒戈,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的盟国。

(3)僵持阶段: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思维点拨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美国、中国的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协约国逐渐占据优势;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奥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其国内政治危机,特别是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和柏林工人起义,德皇被迫退位。

四、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1.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2.依据(1)协约国和同盟国中的主要帝国主义列强,都是为了夺取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权利参加战争的。

(2)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定,用来瓜分势力范围、决定某些地区和国家的归属。

(3)塞尔维亚等国的战争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但从全局看,这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质。

(1)非正义战争:是指为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和反动阶级的政治服务的违反人民利益、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反革命的退步的战争。

一切反动势力所进行的镇压革命、对外进行侵略扩张、阻碍社会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

非正义战争包括争霸战争、反革命战争、殖民战争、帝国主义战争、侵略战争等。

(2)债权国:是对外借出钱的国家。

即国际收支出现了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一个国家的对外债权债务净头寸为正数时,我们称其为净债权国。

五、战争催生了新世界1.欧洲衰退(1)经济危机:因失去大量海外投资和工业遭到严重破坏,欧洲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

(2)政治危机①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

②德意志、奥匈帝国战败,英法等战胜国受到重创,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2.美日崛起(1)对美国①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占有世界黄金储备的48.5%。

②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在欧洲重建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2)对日本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获得了扩张的良机:它乘机占领了中国的山东、太平洋上原来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大大扩张了势力范围。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的良机: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3.民族觉醒: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战后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4.国际联盟: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

易混易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英国经济霸权受到挑战,但并未完全丧失。

经过两次大战之间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才真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六、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改变欧洲政治格局(1)摧毁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

(2)促成了一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

2.催化新技术发展(1)军用飞机和汽车为人们所关注。

(2)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3)促使人们不断地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

3.改变政府机构职能(1)改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

(2)表现①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

②负责分配政府定单。

③控制原材料的供应。

④垄断对外贸易。

4.改变人们思想观念(1)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运动高涨,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

(2)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思维点拨(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主要是因为战争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增加了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相对衰落和美日的崛起,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国际地位,预示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打破。

问题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哪些启示?答案(1)帝国主义的掠夺本性及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战争的根源。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3)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和平的环境需要全人类共同营造和维护。

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4)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应珍视和平,克服狭隘民族主义,实现和平崛起。

例题(2016·10月浙江选考,29)下图为19世纪后期以来巴尔干地区形势变化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A.①②④③B.①③④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答案 C解析①~④四幅历史区域图分别存在于一战后初期、一战前、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后,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②①③④,故选C。

印证教材观点史料1 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

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

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剑桥战争史》应用1 同盟国失败的关键原因是自身实力的不足,美国加入协约国,使双方实力更加失衡。

史料2 列宁说:“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

”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等等,说明:“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应用2 史料说明一战促使亚非拉地区民族觉醒,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局面,不平衡殖民体系存在诱发了一战爆发,一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又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1.1917年美国参战的主要原因及影响(1)主要原因①经济利益:在大战尾声参战可捞取战利品,大发战争财。

此外,战争期间美国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联系紧密。

②政治目的:夺取世界霸权。

③国际形势:俄国十月革命对协约国不利;1917年,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竭,难以为继。

④德国实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给美国参战提供了借口。

(2)影响①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直接援助,增强了其取胜的砝码。

②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更给协约国带来了巨大好处。

③美国参战,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1)从战争的起因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2)从战争的进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显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侵略性质。

(3)从战争的结局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虽然美国宣布“中立”。

但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美国同协约国日益接近,主要是因为( )A.同盟国一方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B.协约国在战争中逐渐占据了优势C.美国同协约国的经济联系逐渐加强D.美国与协约国在历史上关系密切答案 C解析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完全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