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三◆导学案高二历史 编制者:何永涛 审核者:
- 1 -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美国参战的原因及影响;俄国退出大战的原因;德国投降的原因。
2.理解美国的中立政策;俄国爆发革命的原因。
3.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美国参战
⑴原因:①大战爆发前,美国同 关系十分紧张;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 日益接近;③德国实施“限制的潜艇战”;④美国希望 获胜,以保证巨额贷款能够归还。
⑵标志:1917年4月,美国加入 集团,对 宣战。
⑶影响:①大大坚强了 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②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 的方面发展。
2.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 政府向 宣战。
3.俄国退出
⑴背景:新生的 政权向各国建议 ,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合约。
⑵标志:1918年3月,苏俄与 集团签订了《 》。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德国西线的攻势
⑴契机: 退出一战。
⑵目的:企图夺回战争 。
⑶
简况:1918年3~7月,相继发起 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
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
⑴准备:①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 为西线联军总司令。
② 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 军队也开往前线。
⑵反攻:①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战争后的 大规模 。
把战线推进到 马恩河一线。
②1918年9月底至10月初,全线出击,突破德军“ ”。
⑶结果:德军连连败退, 集团开始瓦解。
3.德国投降:1918年11月11日,在 签订停战协定。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经济劣势:协约国集团在 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远比同盟国占优势。
2.战略失误: ⑴德国的“ ”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
⑵战场形势变化出乎 指挥部的预料。
⑶德国被拖入 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内部矛盾尖锐
⑴ 境内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帝国解体。
⑵德国爆发了“ ”,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⑴战争初期, 参战使德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
⑵ 倒戈,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盟国。
⑶僵持阶段, 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探究讨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结束的?
【目标检测】
完成课件上的当堂检测题及课本第16页学思之窗里面的思考题。
【课堂小结】略。
【作业布置】
完成非常学案上本课内容的课后作业。
【拓展延伸】
阅读课本17页的材料并思考:美国参战的目的真如威尔逊所说的
那样吗?其真实用意何在?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