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2 2.2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同步练习B卷(模拟)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2分)1. (2分) (2016高一上·新疆期中) 下列关于常见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弹力、重力、支持力、摩擦力都是按照性质命名的B . 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就在物体的几何中心C . 两接触面间有摩擦力存在,则一定有弹力存在D . 物体之间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考点】2. (2分) (2017高三上·通榆开学考)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与弹簧Ⅰ和水平细线Ⅱ相连,Ⅰ、Ⅱ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P、Q.球静止时,Ⅰ中拉力大小为F1 ,Ⅱ中拉力大小为F2 ,当剪断水平细线Ⅱ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a应是()A . a=g,竖直向下B . a=g,竖直向上C . a= ,方向水平向左D . a= ,方向沿Ⅰ的延长线【考点】3. (2分)如图所示,细绳竖直拉紧,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
关于小球受力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小球受到重力和绳的拉力B . 小球受到重力、绳的拉力和斜面的弹力C . 小球受到重力和斜面的弹力D . 小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考点】4. (2分)一个球的质量为m,用绳系着放置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细绳处于竖直方向上,如图所示,则斜面对球的支持力为()A . mgB . mgsinθC . mgcosθD . 0【考点】5. (2分) (2017高二下·上海期中) 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A . 必定是OAB . 必定是OBC . 必定是OCD . 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考点】6. (2分)如图所示,物体A在光滑的斜面上沿斜面下滑,则A受到的作用力是()A . 重力和弹力B . 重力、弹力和下滑力C . 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D . 重力、压力和支持力【考点】7. (2分) (2017高一上·安溪期末) 下列关于重力、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 规则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B . 劲度系数大的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C . 压弹簧时,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而使之压缩,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弹力D . 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弹力,这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考点】8. (2分) (2018高一上·湛江月考) 下列与力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作用B . 细杆对物体的弹力总是沿着杆,并指向杆收缩的方向C . 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D . 轻绳对物体的拉力是由轻绳的形变产生的,其方向指向轻绳收缩的方向【考点】9. (3分) (2017高一上·抚顺期末) 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B,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A,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在对A施加斜向左上方的外力F,且F由零逐渐增大,直到A即将滑动,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一定增大B . 物块A所受到的支持力一定减小C . 物块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一直增大D . 物块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考点】10. (2分)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P.用力压桌面时,观察墙上光点位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光斑上移B . 光斑下移C . 光斑左移D . 光斑右移【考点】11. (2分) (2016高一上·姜堰期中) 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的关系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弹簧的原长为10cmB .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N/mC . 弹簧伸长15cm时弹力大小为10ND . 弹簧压缩5cm时弹力大小为10N【考点】12. (2分)(2017·金山模拟) 如图,水平地面上的倾斜直杆顶端固定一小球,则直杆对球的作用力方向为()A . 沿杆向上B . 沿杆向下C . 竖直向上D . 竖直向下【考点】13. (2分) (2018高一上·沈阳期中) 如图,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A=4kg,mB=6kg,滑轮、绳子及弹簧秤C的质量不计,滑轮处摩擦不计,g取10m/s2 .则弹簧秤示数为()A . 48NB . 32NC . 62ND . 20N【考点】14. (2分)如图所示,物体P是位于水平的粗糙桌面上的物块。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将P和小盘相连,小盘内有砝码,小盘与砝码的总质量为m。
在P运动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P在水平方向受到的作用力与相应的施力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B . 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C . 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D . 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考点】15. (3分) (2017高一上·滑县期末)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小车,车上固定一竖直的轻杆,在其最高点再固定另一轻杆,轻杆的末端再拴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且两轻杆间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当小车沿水平地面向左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轻杆对小球的弹力一定沿倾斜着的轻杆B . 轻杆对小球的弹力不一定沿倾斜着的轻杆C . 轻杆对小球弹力的大小为D . 轻杆对小球弹力的大小为m【考点】二、填空题 (共5题;共8分)16. (2分)如图所示,用力F拉着叠放在一起的A、B两物块一起沿粗糙斜面匀速上滑,对木块B,存在________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木块A,存在________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考点】17. (1分) (2016高一上·金华期中) 一根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轻弹簧,某人用两手握住它的两端,分别用100N的力向两边拉,弹簧伸长4cm,则这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考点】18. (1分)如图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动时,物体A的受力情况是绳的拉力________A的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考点】19. (2分) (2016高一上·石嘴山期中) 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钩码的单个质量都是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然后再将4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m/s2)钩码质量(g)0306090120弹簧总长(cm) 6.007.258.489.7811.04弹力大小(N)0.00.30.60.9 1.2弹簧伸长(cm)0.00 1.25 2.48 3.78 5.04①请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给定的坐标纸(图b)上作出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伸长的长度x的F﹣x 图线________;②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考点】20. (2分) (2020高一上·浦东月考) 力不但可按照性质分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还可按照________分类(如动力、阻力、支持力等)。
静止于水平桌面的木块所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________(选填“桌面”或“木块”)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所产生。
【考点】三、计算题 (共5题;共35分)21. (5分)(2016·江苏) 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A被固定在水平面上,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墙面,另一端跨过斜面顶端的小滑轮与物块B相连,B静止在斜面上.滑轮左侧的细线水平,右侧的细线与斜面平行.A、B的质量均为m.撤去固定A的装置后,A、B均做直线运动.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求:①A固定不动时,A对B支持力的大小N;②A滑动的位移为x时,B的位移大小s;③A滑动的位移为x时的速度大小vx.【考点】22. (5分) (2017高一上·福州期中) 画出图中光滑小球A所受的弹力的示意图.【考点】23. (5分) (2016高一上·晋中期中) 画出图中小球和木棍所受的弹力示意图(要有准确的方向和作用点)【考点】24. (5分) (2016高一上·定兴期中) 画出下图中静止物体A所受的力的示意图.(球面是光滑的,其他粗糙)【考点】25. (15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轮间的距离L=40 m,离地面的高度H=3.2 m,传送带一起以恒定的速率v0=2 m/s向右匀速运动。
两个完全一样的滑块P、Q由轻质弹簧相连接,用一轻绳把两滑块拉至最近,使弹簧处于最大压缩状态绷紧,轻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
开始时P、Q一起从静止开始运动,t1=3 s后突然轻绳断开,很短时间内弹簧伸长至本身的自然长度(不考虑弹簧的长度的影响),此时滑块Q的速度大小刚好是P的速度大小的两倍。
已知滑块的质量是m=0.2 kg,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μ=0.1,重力加速度g=10 m/s2。
求:(1)弹簧处于最大压缩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2)两滑块落地的时间差;(3)两滑块落地点间的距离。
【考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2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答案:13-1、考点:解析:答案:14-1、考点:解析:答案:15-1、考点:解析:二、填空题 (共5题;共8分)答案:16-1、考点:解析:答案:17-1、考点:解析:答案:18-1、考点:解析:答案:19-1、考点:解析:答案:20-1、考点:解析:三、计算题 (共5题;共35分)答案:21-1、考点:解析:答案:22-1、考点:解析:答案:23-1、考点:解析:答案:24-1、考点:解析:答案:25-1、答案:25-2、答案:25-3、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