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语教学中的汉日词汇比较研究_以汉语_加以_和日语_加_为例_黄燕青

日语教学中的汉日词汇比较研究_以汉语_加以_和日语_加_为例_黄燕青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14卷 总第66期)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No.6 2012(Vol.14 Sum No.66)日语教学中的汉日词汇比较研究———以汉语“加以”和日语“加える”为例● 黄燕青(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摘 要:自从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后,福建的经济发展态势迅猛,而作为龙头城市的厦门更是日新月异。

文章主要从厦门对日贸易及旅游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着手,结合高校日语人才就业现状,探讨目前如何培养商务日语人才,以适应厦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商务日语;就业;教育DOI:10.3969/j.issn.1009-4458.2012.06.053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2)06-0134-02一、引言 厦门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一直呈增长态势,但对此要求也不断提高。

过去那种单一的以语言技能为主的日语人才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既有较强日语能力,又了解日本人思维习惯,理解日本企业文化且熟悉国际商务惯例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成为人才市场的宠儿。

在此情况下,高校面临着如何改变传统的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的单一培养模式,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课题。

本文主要从厦门地区的实际状况入手,结合高校外语人才就业现状,探讨目前如何培养商务日语人才,以适应厦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厦门地区日语人才的供需状况 厦门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导游的需求量是与日俱增。

随着厦门知名度的提高,到厦门旅游的海内外旅客越来越多。

2010年,动车开通后不到8个月时间,厦门全年共接待境内游客就有3026.09万人次,比增19.85%;实现旅游总收入383.89亿元,比增16.89%。

面对火暴的客源,厦门却患上“导游荒”的重症。

厦门有持证导游员3300余人,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兼职,还有老一代持证导游人员也已不在一线带团,实际在一线从业导游的不足1500人,远不能满足日益升温的旅游市场需求。

[1]入境游客市场方面,2011年1至5月,厦门接待境外过夜外国人总量占接待入境游客总量的48%。

,其中日本游客最多。

[2]但是,据厦门旅游培训中心统计,厦门目前考取国家资格导游证的日语导游不过80人左右。

厦门目前有五星级酒店11家,四星级酒店23家①。

此外,还有多家在建四、五星级酒店,但目前仍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节假日、旅游旺季、会展期间一房难求的现象时有发生。

除了旅游带来的需求外,会展业的发展也给厦门的旅游酒店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在厦门从事旅游业,酒店业,会展业的日语人才却一直处于“精才难求”“专才难觅”的状况。

就以上对厦门的对日贸易及旅游酒店业的发展状况所做的简单介绍,可以窥视到对日语人才有着相当数量的需求,而下面人才市场的统计数据也从另一方面对此进行了验证。

据厦门市人才服务中心(厦门市人才市场)提供的《2011年第二季度厦门市人才市场供求分析》的统计,2011年第二季度,厦门需求量居前十位的人才类型中前四位为:第一位市场营销类,第二位信息计算机类,第三位生产管理类,第四位旅游/酒店/餐饮类。

[3]在近两年的调查中,市场营销类人才的需求一直位列首位,有趣的是生产管理类和旅游/酒店/餐饮类也一直处于前五位之内,但经常互换位置。

需求量居前十位的人才类型中没有外语人才的一席之地,而人才求职量前十位的人才类型中,外语类则一直在第六、第七位徘徊,反映了人才供求的匹配程度仍然不高,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市场营销类人才最为受欢迎正是厦门贸易业发展强盛的体现,既懂管理又懂语言的生产管理类人才也正是日资企业中所缺乏的,而旅游/酒店/餐饮类对人才需求量大则反映了厦门目前经济发展的热点。

虽然高校设置的专业中都有这三类专业,但外语人才凭借其外语优势,仍然在招聘中相当受欢迎。

以外语为工具从事其它相关工作,这正是目前外语人才,特别是日语人才就业的主要特点。

综上所述,厦门对日贸易及旅游酒店业的发展要提升发展空间,那就需要大批懂外语、善于与人沟通的人才。

鉴于外语人才近年收稿日期:2012-03-27基金项目:集美大学教学改革课题,课题编号:1013。

作者简介:黄燕青(1966-),女,福建闽清县人,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日语言对比及日语教学。

①行业管理/企业名录/宾馆饭店:数据来自厦门市旅游局网站:www.xmtravel.gov.cn来一直处于求职人数前位的实际情况,如何立足厦门区域经济培养外语人才就成为高校和相关单位共同的任务,高校日语专业更要顺应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日语人才。

三、日语人才就业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在“精”“专”日语人才紧缺的就业市场中,日语人才在就业过程中也存在中一些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1.会外语不懂专业日语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大多数掌握了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底,应付日常交往绰绰有余,但一旦涉及到专业问题,如贸易、营销、管理、旅游业务等,则总是不知所措,以至于要花很长时间去适应工作。

据对上述集美大学日语专业毕业生所做调查表明,从事商贸工作的毕业生多数认为自己由于缺乏商务知识而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学校虽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但课时偏少,且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而缺少实践机会,因此收效甚微。

2.职业生涯规划缺失中国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在学习,但学习目的却不甚明了。

九年义务教育及三年高中都是为了上大学这个目标,上大学后要考虑将来做什么时,很多学生却是一脸茫然。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上有哪些行业,不同职业有何不同要求,对此学生们知之甚少。

只有确立了将来的职业目标,才能激发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目前各高校都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但由于缺乏优秀师资及实践机会等原因,多数课程流于形式。

3.人文精神教育缺失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除了对专业能力的考察外,其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也是考察的重点。

尤其对于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由于要求其从事的多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对后者的考察往往比外语能力的考察还重要。

因此,综合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实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会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

但是,目前反映毕业生眼高手低、害怕吃苦、受挫能力差等毛病的报道却不断诉诸报端,这在一定程度上归饬于高校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

引导学生认识人的价值,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树立远大的志向,塑造良好的人格,正是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目的。

反观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形式主义至上,说教压制普遍,自然效果不佳。

四、立足厦门区域经济发展的商务日语人才培养 拘于对厦门地区的日语人才培养和就业状况,笔者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商务日语人才培养上面提到日语专业就业呈现多元化的倾向,正是体现了外语专业的优势所在。

目前中国高校掀起的商务日语热,也正是外语专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体现。

最近几年中全国高校开设商务日语专业方向或课程的学校越来越多,目前设立日语专业的高等院校达671所(福建省27所),其中开设商务日语专业(或方向)的数量为235所(福建省14所)。

这说明,各院校外语专业已经意识到单一的语言技能人才已落后于时代,不为社会所接受,所以转向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商务日语人才。

如何围绕市场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目前摆在高校外语专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2.商务日语概念商务日语的概念借鉴于商务英语。

普遍认为商务英语应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是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涉及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科学。

它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职业相关联的英语。

正如商务英语一样,商务日语也是与职业相关联的日语———即在商务环境下从事商务活动的日语。

而商务日语人才的定义则为:在掌握日语语言的基础上,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理解商务环境下的日语语言习惯及企业文化,具备用日语进行商务活动能力的人才。

[4]为顺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2009年,中国国际商务日语研究委员会和日本应用日本语教育协会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STBJ标准商务日语考试”。

该考试不同于国际日语能力考试重语法的特点,重点考核听力及阅读,以测定应试者的商务日语应用能力。

其在一般日语能力测试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各项能力的测试。

1、在企业工作中所需要的词汇、表达方面知识,及恰当运用的能力;2、对日本人在商务活动中使用的各种表达的真实意图的理解能力;3、商务场合不可欠缺的恰当的敬意表达能力;4、了解日本人独特的委婉表达,虑及对方的表达并能恰当应对的能力;5、掌握日本要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商务惯例。

以上商务日语人才的定义和测试标准与前面提到的在厦对日贸易公司、生产企业及旅游酒店业需要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匹配的,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则一定要考虑到区域实际发展情况,发展特色商务日语教育特色。

3.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商务日语教育在目前商务日语专业的高校的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地方高校日语专业必须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有特色的商务日语人才为目标。

(1)外语+专业模式,做好职业规划。

以厦门为例,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新变化,以不仅贸易营销方面,而且生产管理和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会外语、懂业务的人才。

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就要从单纯语言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前面提到的标准商务日语考试的五点要求其实就是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测试。

在此基础上,培养通过日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显得极为重要。

这就是日语+α能力的培养,即复合型日语人才的培养。

[11]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是语言,而在单位则要从事使用语言进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不能掌握专业知识,工作将无从下手,更别说出成绩了。

在目前的条件下,可鼓励学生以选修课或跨专业修读的形式,以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也可外聘企业优秀从业人员以定期讲座的方式给学生补足这方面的功课。

在厦门,石材、食品、茶叶是对日贸易额最大的行业,因此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可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上手熟悉工作,缩短企业培训时间,自然会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而让学生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现状,量身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是相当重要的。

可对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邀请毕业生回校或从业人员到校宣讲,向学生介绍本地区对日语人才需求量大的行业的具体情况及要求。

当学生了解到某行业的发展前景且适合自己时,就会确立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动力,自然也就增加了就业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