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设备的安装调试AZL90-3包括室内ACE与室外EAK30C。
ACE部分,基本上已在工厂组装好,引出电缆亦已配好,工作量不大;主要在室外,在每个测轴点,EAK30C总是和作为传感器的磁头一起使用,二者合起来称为ZP30C。
ZP30C的安装与调整对整个系统能否稳定工作,极为重要。
1.SK30型磁头的安装1.1工具准备打孔模板一块 17860 8910K开口或套筒扳手开口 19 (磁头用)开口或套筒扳手开口 13 (发送磁头)开口或套筒扳手开口 23 (电缆引入)开口或套筒扳手开口 32 (电缆引入)一把钻,直径12mm1.2磁头安装位置的选择磁头应安装在两个枕木之间的钢轨上,即将两个男子枕木间的中心点作为中间一孔的参考点,安装处还应避开轨距杆和其他越轨金属器件,在遇到护轮轨时,要在相对位置处锯掉1米,尽可能远离钢轨接头(大于1米),主要是考虑到震动影响;复线区段,磁头最好安装在靠外侧的一根钢轨上,以减少积累干扰的影响,另外这样安排对检测EAK的人员来说会比较安全。
安装孔的位置正确与否,非常重要,位置不正确,就不可能正确地调整磁头。
对安装孔的尺寸要求很严,不同的轨型,其相应的打孔尺寸也不同,三个安装孔的尺寸规定如下(见图26)其中:a=(0.46*h)-6mm 公差为±1mmh=钢轨高度(指新钢轨)b=13mm±0.2mmc=148mm±0.2mm经过计算a与h的对应值列于下表轨高*我国铁路正线上使用的43kg/m轨型,h为140mm,50kg/m轨型,h为152mm,60kg/m轨型,h为176mm。
实际操作时:打孔方向应从外侧打向内侧:把打孔模板装在钢轨的轨底,调节模板的高度,调到已选定的a值,然后用钢冲标出第一、第二两个孔的位置,打好孔后,再把模板加上,定出第三个孔的位置,打完孔后,去掉钻孔上的毛口,并用钢刷把轨腰清理干净。
1.3磁头的安装每个测轴点必须设置SKa和SKb二组磁头,每组磁头又分为发送磁头和接收磁头二部分;SKa的发送磁头TX1部件号58231 11124,其接收磁头RX1部件号58231 11128,SKb的TX2为58231 11125,其RX2为58231 11127。
为了获得正确的计数值,安装的次序一定要按规定设置,按计轴参考方向(一般规定以下行方向为计轴参考方向)SKa在前,SKb在后,绝对不要装反。
安装时TX在外侧,RX在内侧(参见有关安装图纸),组装时所有金属部件均用绝缘材料与钢轨隔离;与轨腰贴住部分有块塑料板,穿轨螺丝亦有带热塑料管,因有关磁路系统,不准用其它材料替代;拧固螺帽是带锁的,有代替弹簧垫圈作用,不能用普通型替代,且应避免反复多次使用;上螺帽时应使用带压力指示的扳手,(φ12-50~60Nm,牛顿.米,φ8-30~40Nm)没有此条件时应由高级工人专门安装,以统一力度。
2.EAK30C电子盒的安装2.1每个测轴点的设备防护管4 x 4no 部件号 18398 60152外壳(带帽子)部件号 22286 18609安装支架部件号 27487 01004电子设备部件号 82707 38141(内含印制板)发送/接收板(S/E-A)2块部件号 58222 08880调制解调器板(Mod) 1块部件号 58222 10641电源板(SV) 1块部件号 58222 11081CPU板(ZPR) 2快部件号 58224 002202.2 EAI30C的安装EAK设在距钢轨内侧≥2100mm处,因电缆长度已配好,除街头外不要任意缩短,原则上离钢轨越远越好;考虑到复线因素,则电子盒中心距轨道中心不应大于2500mm,EAK下部距地面不少于200mm,其底盘与盒盖接缝处应不低于钢轨轨面,以防雨水倒灌。
BAK外壳应接地,在德国一般接至钢轨,在中国采用直接入地式。
2.3 磁头与电子盒间的连接磁头上固定有4米长的尾电缆,电缆不许切断,电缆弯曲时半径不小于70mm,电缆用防护管加以保护,防护管约3.7米,磁头一端用绝缘带固定在支架上,EAK一端用卡箍固定;防护管最低部可钻些孔,便于排水。
磁头与EAK之间的连线如图27所示:SKa与SKb的次序一定要按计轴参考方向设置,不能搞错。
TX1的部件号为58231 11124RX2的部件号为58231 11128TX2的部件号为58231 11125RX2的部件号为58231 11127RX的尾电缆是屏蔽电缆,蓝色(b1)为屏蔽地,与EAK设备的接地相连;tp透明色,bk是黑色,根据线色,照图27连线;稍有差错,EAK就不能正常工作。
3 EAK的调试调试前要检查所有配线是否正确,外线虽没有极性要求,但命令线与状态线不能搞反。
调制解调器的设置也要检查,调整好开关S1和S2以后要焊死,以防震动影响。
(参见4.1.2)调试前要检查印制板位置是否正确后才能通电,如果中间需要插拔印制板,要切断电源之后进行,特别要注意接电源前先要调整好电源电压,再打开电源,切记不允许在上电后再慢慢调电压。
3.1 调试仪表测试箱部件号 19982 28201模拟轮部件号 19982 310003.2 调试可按一下步骤进行a.用测试箱电表直接在D1、D2端子上测电源电压,下限为27V,这是指电池供电的情况,DC/DC逆变器供电时要高一些,一般不低于35V,原则上时不应出现谷底为小于27V的杂波,最高不得超过115V,一般要求在100V以下。
b.用测试箱位置3与4测二组24V稳压电源电压,22V-2VDc为合格;在此范围内,电源板上(SV)二个红灯均灭灯,第一组不合格亮左灯,第二组则亮右灯。
c.用测试箱电表直接在D19、D20和D21、D22之间测TX发送电压,17V-24VAC 为合格。
d.用测试箱位置10(或12)测MESSAB1-REF2(或MESSAB1-REF2),55mA-300mVDC为合格,MERAB1是接收电压整流值。
e.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用模拟车轮调整磁头,对于D项所测的值,在放上模拟车轮时(模拟轮有三个档,要调整到40mm一档),D项的值将变为“-”值,而拿掉模拟轮时事“+”值,移动TX(发送)磁头的位置,使幅值尽量接近,这时就可拧紧TX的自锁螺丝,并反过来确认以下,直到这时磁头的安装才算正式完成。
f.用测试箱位置11(或13)测PEGUE1(或PEGUE2),称为参考电压,调整S/E-A板上电位器R48,使测得的值大致等于10(或12)上所测的值。
参考电压的调整完全是为了维修,规定PRGUE值和MESSAB1值之间的差值不许超过±20%,超过±20%就向ACE发出飘逸报警(DRW),当然一旦PEGUE调整完后,就假设不再变化,如果MESSAB1有变化,则要报警,但这个变化范围还不影响计轴功能,只有相差太大时,才影响计轴功能,ACE将判为故障,并使轨道继电器落下。
如果误差范围在±20%以内,则S/E-A板上的绿灯将闪亮,超过则灭灯。
g.S/E-A板上的红灯有车轮时才亮,如果无车而亮,则可能是RX磁头接错。
h.ZP2板上右边绿灯,仅当CPU复位(RESET)时才亮,因此刚上电时会亮一下,正常工作时应灭灯;另外收到ACE自测命令(Selftest)时,也会亮灯。
i.当ACE已经工作时,命令线对上应能测得接收电平,不得低于-30dB;被轮询的BAK将向ACE发送状态报文,最后一个EAK发送0dB,以后向站内逐个递减3dB左右,目的是使ACE端用示波器观察时,电平值保持在一个水平上(调整方法见4.1.4)EAK的某一个ZPR向ACE发送状态报文时,ZPR板上左边绿灯亮灯。
j.杂音电平的测试,应在ACE停机时进行,在最远端用高阻档电平表测试,如果用600Ω电平表测试时,应临时去掉600Ω终端匹配电阻(断开27与28.29与30的连线)。
以上测试内容,应记入测试记录,记录纸格式参见第五章。
4.传输通道根据系统传输的要求,ACE至各EAK之间的传输通道(外线),要求使用通信屏蔽电缆,由研究设计院和大水电缆厂共同研制铝护套计轴综合电缆(PJZL22)中的通信线组(Φ0.9mm)亦可满足此要求,而电缆则无需充气。
综合电缆接续可采用地下或地上焊接方式,地上用电缆盒接续,用绝缘胶封底,电缆头灌注油膏。
电缆屏蔽与金属护套连接后的接地措施具有防雷与屏蔽双层意义,工程中规定,在8分钟间隔的闭塞区间,每个信号点(含进站)设地线一处,10分钟间隔或定点式计轴闭塞区间,对大于3公里的闭塞分区,加设一处地线,同沟敷设的综合电缆与综合护套电缆的屏蔽层应予相连,节点电阻在一般地区应不大于4Ω,为防止电蚀,在距接触网变电所4公里(暂定)范围内,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2Ω,当达不到上述指标时,应使用降阻剂,其降阻性能应能连续保持在15年以上。
传输电缆(含铝护套扭绞信号电缆)在引入室内前,其屏蔽层应做绝缘处理,其屏蔽接地线不再与室内专用地线相连接;接地线应与钢轨走向成直角,并严禁与钢轨,接触网杆塔地线等既有电气连接,相互间的接近距离应符合相关规定。
4.1有关传输的几个问题4.1.1阻抗匹配通信电缆(组)的特性阻抗,约为600Ω,为了避免反射衰耗,线路的二终端应加匹配电阻,在ACE端,二队芯线上要外加600Ω电阻,在最远的EAK 处,只要把端子27和28,29和30短接起来就可以了。
4.1.2调制解调器模式设置系统中EAK与ACE间的通信,采用1200bps速率,四线全双工,因此调制解调器模式的设置为:S1.1—2S1.2—2S1.3—1S1.4—2S2.1—1S开关在调制解调器半行;对EAK中使用的调制解调器,上述开关调试完后,要焊死,以防震动。
ACE和邻站ACE间的通信,采用300bps,二线全双工,因此调制解调器模式的设置为:S1.1—1S1.2—2S1.3—1S1.4—1S2.1—24.1.3关于CCTTTV.21和V.23随着数据传输的发展,尤其是国际通信的发展,要求传输要达到标准化,统一化,在通信速率方面逐步形成一个系列,有300bps、600bps、1200bps、2400bps、4800bps和9600bps等,1200bps以下,采用调频制,在设备制造上一般都做成300bps、600bps、1200bps可调;1200bps以上则采用调相制,在设备制造上1200bps和2400bps一般也做成可选形式,因为这二种设备都限制在音频传输范围以内,使用极为广泛。
CCITTV.21是针对300bps的协议书,规定传输模式为二线全双工,初始端发送的二个特征频率为980Hz(“1”)和1180Hz(“0”),而应答端发送的二个特征频率则为1650Hz(“1”)和1850Hz(“0”);CCITTV.23是针对600bps和1200bps的协议书,规定传输模式为四线全双工或二线半双工任选,1200bps 用1300Hz(“1”)和2100Hz(“0”),600bps用1300Hz(“1”)和1700Hz(“0”),还有更高层次的协议,这里从略;协议中还对频率的偏移,电平范围等都作出规定;同时还统一对接口线的命令,如发送线为103线,接收线为104,地线为102,请求发送RTS为105,允许发送CTS为106;数据终端准备DTR为108/2,载波检出CD为10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