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散文的语言如何赏析散文的语言一、品味遣词的精妙与色彩作为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是使用的比较准确生动且比较有含义的词语,它的含义除了准确、恰且之外,还往往与作者的思想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选词往往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当然,有时也带有颜色本身的一种本意色彩。
一个词语的含义除了本义外,还有比喻义、隐含义、临时义、色彩义、情感义等不同意义,因此,理解这类词语时必须要与文章的思想内容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到位。
例1.起始句中,作者称青菜为“土地美丽的女儿”,结尾中改称“土地忠诚的女儿”,为什么措词发生了变化?相关语段: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
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
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你翩然地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旁。
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
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抚摸你漾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部。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的美德!(节选自1993年高考试题《青菜》)【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美丽”和“忠诚”两个词语词义的区别,但要正确解答这个问题,不仅要从选词的准确与生动方面考虑,还要从上下文的内在联系、全篇的主旨入手。
作者先写的是青菜的外部形态——它美丽的绿色和谦卑的形态,因此开头用“美丽”一词与它外部特点吻合,也很准确;之后,作者进而写青菜的品德,用“忠诚”正好与它的内在美德吻合。
而全文主旨是赞美青菜,学习它的好品德,作者用“美丽”和“忠诚”也正吻合了文章的中心。
总之,描写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因而措词也跟着变化。
解题指津:词语选用一般都比较准确生动,结合语境分析其准确与生动的表现义,如有修辞也要分析修辞义及效果,再联系作者情感答出作者的感情义。
鉴赏散文选词的精妙时,还可结合文字的整齐之美、参差之美、形象之美、色彩之美、音韵之美等。
参考答案:作者从“青菜”的外部色彩写起,进而写它的内在“美德”,由表及里,因此起始句和结尾句的措辞有了变化。
二、理解炼句的深刻与含蓄优秀的作者,有时为了表达思想的需要,往往在他们的作品中写一些语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懂得这些句子的表面意思,还要深入领会它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语意含蓄深刻的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果有艺术手法,还要确认手法,分析效果。
例2.怎样理解第六段“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这句话的含义?文章结尾强调“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相关语段: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
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
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
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
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
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
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
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
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
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
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这才是中国的河。
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
就是盛唐的长安。
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赢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路德维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选自《散文选刊》1997年第12期中《壶口的黄河》,有改动)注:①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 Ludwig,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分析】此题第一问考查的是对抽象语句的理解能力。
“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用了拟人修辞。
分析题干,“也是一个飞跃”是说现在的黄河与以前不同。
文中有“这时的黄河……是一个飞跃”的句子,怎么“飞跃”,答案肯定藏在后面。
后面的文段讲了一层意思:这时的黄河活了,有了毫无羁绊的兴奋和放纵。
再往下搜索到了第二自然段“考验也就在这里……”,是说黄河到这里有了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
按照这两点组织语言做答即可。
解题指津:理解抽象语句的含义应先找出关键词,再结合语境解释关键词的语境义,分析修辞答出修辞义,联系感情,最后总结词语及句子中作者的感情义。
参考答案:(1)站起来的黄河“像人一样活了”,体现出生命的淋漓尽致的活力(或表现出“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2)经受壶口的考验后,黄河从此便无法阻挡,一往无前。
【分析】此题第二问考查对含蓄语句的理解能力,也是对全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及推断能力。
结尾句已“跳出”了壶口黄河这个中心,它是从另外的角度对黄河的一种赞美,为什么要赞美它?先对文意梳理一下,再分析本句子,本句子有三层含义:“该有人”“应是中国人” “中国人的自传”,这三个词语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强调其含义的,对这三个词语分别作答即可。
解题指津:理解含蓄语句的含义也是应先找出关键词,再结合文意解释关键词的语境义,关注句子的位置答出句子的位置作用,最后答出句子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参考答案:(1)“该有人为黄河立传”,因为黄河体现了中国的历史与中国人的精神(或因为黄河哺育了中华文明)。
(2)“应是中国人的自传”,是指应该有中国人自己为黄河作传,而不是像非洲的尼罗河那样由欧洲入来作传。
(3)中国人通过为黄河作传来表现中国人的历史和精神,所以是“中国人的自传”。
学以致用——边练边思边悟一、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脚下突然平实,眼前突然空阔,怯怯地抬头四顾,山顶还是被我爬到了。
完全不必担心栖宿,西天的夕阳还十分灿烂。
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
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流泻着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
日夜的风,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
于是,满眼皆是畅快,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
色彩单纯到了圣洁,气韵委和到了崇高。
…‥是的,这无论如何不是它来的地方。
要来,该来一道黄浊的激流,但它是这样的清澈和宁谧。
或者,干脆来一个大一点的湖泊,但它是这样的纤瘦和婉约。
按它的品貌,该落脚在富春江畔,雁荡山间,或是从虎跑到九溪的树荫下。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
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
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
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节选自余秋雨的《沙原隐泉》有删节1、品味上文划线句子的用词特点。
2、理解加点句子的含义。
3、如何理解最后这段话的深刻内涵。
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秋天的况味林语堂……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
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
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
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
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
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
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
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
烟也有和烈之辨。
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
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哔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
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