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导论》教案(共56学时)本课程总体设计:使用教材: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资料:1.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叶楚生主编:《社会工作概论》,台湾同泰印刷局,1986年。
3.徐震、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年。
4.卢谋华: 《中国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年。
5.胡文龙、林香生:《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香港,1994年。
本课程的作用和地位:《社会工作概论》是为社会工作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专业助人服务活动。
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和理论体系,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实务和社会工作发展。
通过《社会工作概论》课程的学习,使该专业的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重点:本课程的重点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价值观以及理论知识。
本课程的难点:1.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
2.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及其应用。
3.我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本课程课时安排:课时安排(56)专题一社会工作专业认知与专业精神培养一、社会工作专业认知二、社会工作专业精神培养专题二社会工作概述第五次课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节课主要学习什么是社会工作,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们不但学习社会工作的定义,我们还分析了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关系,目的是使学生充分理解社会工作的内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定义,难点是使学生理解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关系。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教学内容:一、什么是社会工作(一)定义1.定义社会工作是适应近现代工业社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产生于西方发达的国家,以后逐渐扩散到后发达国家。
在我国,“社会工作”一词是从英语“Social Work”直译过来的。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助人专业,它以不同的方式融入各国不同的社会生活体系中,并成为特定社会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各种不同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制约了人们对于社会工作的理解,由此导致了社会工作定义的歧义性。
联合国1947年调查各国社会工作教育情况时,33个国家提交了33个不同的社会工作定义。
这些定义可以被粗略地分为以下三类:少数国家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个人的慈善事业,是社会中的少数富人出于人道主义或宗教的信仰,或出于个人的同情心而自发进行的一种济贫助弱的活动。
这一观点实际上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工作发展初期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部分国家强调社会工作是政府或私人社团参与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其目的主要是解决各种因经济困难导致的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老年人、身心残疾、孤儿、精神病患等。
社会工作同时也进行调查研究,开展失业和贫困的预防工作等。
部分国家侧重于从专业服务的角度定义社会工作,他们认为,社会工作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以协助任何个人发挥其最大潜能从而获得最美满、最有效地生活为目的。
这三类不同的定义恰好反映了不同国家社会工作发展水平的差异。
那些社会工作起步较晚的国家通常从比较狭窄的意义上去理解社会工作,而起步较早的国家更多的把社会工作看成一种社会职能广泛的专业。
然而,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社会工作学者们对社会工作的看法也不一致,有的学者强调它是一种服务,有的强调它是一个助人过程,也有的认为他是一种艺术。
不同国家、学者对社会工作的不同定义正说明了社会工作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而这些不同的理解也有利于我们对社会工作内涵的全面理解。
一般意义上,社会工作是这样定义的: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价值观),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科学性,知识系统),运用科学的方法(方法论:个案、小组、社区)进行的助人服务(本质)。
其中利他主义是价值观,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说明它的科学性,助人服务活动是本质,提供服务是特征。
从定义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看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以便大家更好的把握社会工作这一定义。
2.几个相关概念(1)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
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
社会保障是通过政府立法而确定的,基本上属于政府行为。
它与社会工作的区别:一是社会保障是一套制度性规定,而社会工作则是依据这些制度性规定而实施的具体服务。
二是社会保障属于收入或物质的帮助,社会工作除此之外,还提供精神上的帮助。
三是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是维持由困难者的基本生活以不至于发生危险,因此也叫社会安全,社会工作除了救助之外,还有发展受助者能力的任务。
四是社会保障是对个人、家庭而言的,社会工作的对象包括个人、家庭及社区。
五是社会保障的基本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社会工作的责任主体则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人双方,是他们之间的合作。
(2)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社会福利是指在解决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之后更好的生存或发展的一种状态。
社会福利比当人们陷入生活困境而向其提供救助性保障的水平要高一些。
如当一个人饥寒交迫,这时向他提供的帮助属于社会保障,而当人们的基本的生活需要得到最低满足之后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就属于福利的范畴。
社会福利不止向社会上的特殊人群提供,而且向某一政策范围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普遍提供。
比如各种社会设施免费、低费向社会开发,供社会成员享用就属于社会福利的内容。
社会工作是一种服务活动,是实现社会福利的手段。
比如在社会中,可能即使已经向社会成员提供了服务设施,某些成员也可能因各种障碍而不能享用,这时服务设施的享用就需要提供另外的服务,这就是社会工作。
社会福利:有关改善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的一切举措。
广义社会福利:既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指“一种公共福利计划”。
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制度。
狭义社会福利:是指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特定的范围和领域,通常是指专为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服务与保障。
(3)社会服务与社会工作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由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他是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
他不是赢利性商业服务,而是社会福利服务。
从广义上讲,社会服务的范围更广,而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比较强。
社会服务:组织社会力量,设置公共设施,通过以提供劳务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活动来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改善处在困难情况下的社会成员的生活状态。
(二)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存在的形态1.普通社会工作2.实际社会工作3.专业社会工作小节: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是社会工作,不但分析了其定义,为了便于理解,我们还分析了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关系,以及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存在的实际形态。
思考题:1.解释社会工作2.分析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关系第六——七次课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类型,中西方的历史发展脉络,社会工作的总体过程以及社会工作四大组成要素中的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总体过程分析,难点是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教学内容:回顾上一章教学内容,提问:1.什么是社会工作;2.简述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关系。
(三)社会工作的领域分类1.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1)救助(2)帮助(3)发展2.以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1)成长阶段:儿童,青少年,老年社会工作(2)生理特征:妇女,残疾人等社会工作(3)社会特征:矫治,军人等社会工作3.以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1)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2)就业方面的问题(3)个人行为的问题二、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一)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1.历史背景(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及人道主义的张扬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工作产生的直接原因2.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及发展(1)发展历程(2)产生标志:1917年,芮其忙德,《社会诊断》(3)发展A社会工作方法的多样化B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二)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1.历史发展(1)中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2)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3)1949年以后中国的社会工作(4)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2.我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问题(1)借鉴与本土化(2)传统,现实与未来三、社会工作的过程分析社会工作者理解选择行动受助者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他人的活动,在这个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互为该过程的主体与客体,为什么主要说呢,主要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组织者,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
同时受助者也不是纯粹的被动者,他们的意识,目的等也将影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起一个反作用。
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这个图来表示:p15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社会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互相作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社会工作者、受助者、助人活动、社会工作价值观是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缺少任何一个也不能构成社会工作。
四、社会工作四要素分析(一)社会工作者1.定义2.角色3.专业修养4.特质与态度5.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可的社会工作者的条件(二)受助者1.定义2.分类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类型,过程分析以及分析了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两大要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重点掌握社会工作的总体过程及作为一名合格社会工作者的条件。
思考题:1.分析社会工作的总体过程2.简述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3.试论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第八次课社会工作基本问题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节课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的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是使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功能。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教学内容:回顾上一节课教学内容,提问:1.社会工作的总体过程;2.谈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
四、社会工作的功能(一)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社会工作以社会公平为基础,以社会进步为目标。
它致力于解决人们在成长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去谋取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使命。
在人的发展和社会方面主要发挥着以下几项功能:1.解决困难和问题——治疗的功能从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来看,社会工作者最初是在困难和问题出现之后才介入去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这好像一个人生病之后医生的诊治活动,其目的是找出原因、治愈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