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课程编码:0305032107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二、学时及学分总学时数:54 学分:4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开设学期:第7学期四、课程性质、目标和任务《社会工作概论》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性的主干课程,是社会工作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内容包括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和技巧及其社会工作实务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学科特点和意义;了解其西方和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过程;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理解并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于解决社会问题。
通过对社会工作助人特点的了解,以及对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把握,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关怀素质和专业价值观。
五、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系统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在认识我国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尝试透过结合社会实践,探索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六.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声像教学相结合。
七、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共5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旨在帮助学生对“什么是社会工作”有一个初步的理念架构,了解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性质及施用领域。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社会工作有初步了解。
(二)教学内容1.1什么是社会工作?— 1 —1.1.1社会工作的内涵1.1.2社会工作的特点。
1.2 社会工作的对象及领域1.2.1社会工作的对象1.2.2社会工作的领域1.3社会工作的功能(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社会工作的对象及领域难点:社会工作的特点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共3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讲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专业伦理,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准备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的科学家内涵,领会并熟悉掌握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操作原则和内容,自觉履行社会工作的伦理原则。
(二)教学内容1.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1.1.1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1.1.2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操作原则1.2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1.2.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1.2.2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社会工作价值面的操作原则难点: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第三章个案工作方法(共6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的个案工作方法的模式,熟悉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掌握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以便服务与他人与社会。
(二)教学内容1.1个案社会工作的主要模式1.1.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2 —1.1.2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1.1.3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1.1.4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1.2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1.2.1接案或转介1.2.2收集资料1.2.3制订计划1.2.4签订协议1.2.5开展服务1.2.6结案1.2.7评估1.3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1.3.1会谈1.3.2建立关系1.3.3收集资料1.3.4方案策划1.3.4评估(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个案工作的过程和常用技巧难点:个案社会工作的模式第四章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共6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认识与了解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的小组工作方法的概念、类型与特点的基础上,熟悉小组社会工作的过程,掌握小组工作的技巧。
以便服务与他人与社会。
(二)教学内容1.1小组社会工作的概念、类型与特点1.1.1小组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1.1.2小组社会工作的类型1.1.3小组社会工作的特点及功能1.2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1.2.1社会目标模式1.2.2治疗模式1.2.3互动模式1.3小组社会工作的过程1.3.1工作准备阶段— 3 —1.3.2工作开始阶段1.3.3中期转折阶段1.3.4后期成熟阶段1.4小组工作技巧1.4.1沟通与互动技巧1.4.2小组讨论的技巧1.4.3小组活动设计的技巧(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小组社会工作技巧难点: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第五章社区工作方法(共6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认识与了解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的社区工作方法的概念、特点与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熟悉社区社会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掌握社区工作的常用技巧。
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社区工作的发展状况。
(二)教学内容1.1社区社会工作的概念、特点与目标1.1.1社区与社区工作1.1.2社区社会工作的特点1.1.3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1.2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模式1.2.1地区发展模式1.2.2社会策划模式1.2.3社区照顾模式1.3社区社会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1.3.1工作准备阶段1.3.2工作启动阶段1.3.3工作巩固阶段1.3.4评估阶段1.4社区社会工作技巧1.4.1与居民接触的技巧1.4.2会议技巧(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社区社会工作的重点及技巧难点:社区社会工作的模式— 4 —第六章社会工作行政(共6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认识与了解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的社会工作行政基本概念和功能的基础上,正确区分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管理、公共行政,重点把握社会工作行政的内容。
以便很好地服务于社会与他人。
(二)教学内容1.1社会工作行政的概念与功能1.1.1社会工作行政的含义1.1.2社会行政与社会管理、公共行政的区别1.1.3社会工作行政的功能1.2社会工作行政的主要内容1.2.1社会服务方案策划1.2.2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及动作1.2.3社会服务机构志愿者管理1.2.4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方式1.2.5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和内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社会工作行政的内容难点:社会服务方案策划第七章社会工作实务概述(4节)(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具体领域及范围,熟悉并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社会工作领域内,如青少年工作、老年人工作、妇女工作及相关机构服务时不仅能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把握,而且能进行实践上的有效操作。
(二)教学内容1.1社会工作实务的含义及类型1.2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1.2.1接案1.2.2预估1.2.3计划1.2.4介入1.2.5评估1.2.6结案— 5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难点:评估第八章青少年社会工作(共6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理论1.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1.2.1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1.2.2学业指导1.2.3健康成长指导1.2.4就业辅导1.2.5生活方式指导1.2.6社会交往指导1.2.7婚姻指导1.2.8特殊青少年服务1.3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难点: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第九章老年社会工作(共6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及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掌握老年社会工作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1老年社会工作概述1.1.1老年的界定及老年人的特点1.1.2老年人的需要1.2老年社会工作理论1.3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6 —1.3.1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1.3.2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难点:老年社会工作理论第十章社会救助工作(共6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救助工作的特征,了解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程序,熟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二)教学内容1.1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1.1.1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1.1.2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1.1.3社会救助的程序1.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2.1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1.2.2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1.2.3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2.4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3.1基本生活救助的工作方法1.3.2专项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法1.3.3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1.3.4流浪乞讨救助的工作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社会救助工作的内容和方法难点: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7 —八、教学时数分配《社会工作概念》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九、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一)推荐教材:《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王思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第二版(面向21世纪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参考书目:1、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见《发展.探索.本土化:华人社区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2、《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3.3、《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3.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要求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十一、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本课程为考试课。
期中占总成绩的30%(包含作业、提问、出勤、课堂表现等)。
期末占总成绩的70%。
制订:—8 —执笔人:审订人:—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