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一半考的是知识一半考的是逻辑行政法的整体结构行政法是214的结构。
两个人一件事情在四个程序中的活动。
两个人:一个叫官和一个叫民(政府和老百姓)。
一件事情就是行政行为,行政管理行为。
四个程序:第一官管民的阶段。
这个官叫行政主体,民叫行政相对人这个行政行为是一件事情。
官对民作出一件事情。
比如税务局征税。
官对民做出一个行为必然影响他的权利义务,税务局对我征税,必然对我的权利义务有影响。
有权利必有救济,必然导致民告官的问题。
有三种途径:第一到上级行政机关,叫行政复议一个找法院,叫行政诉讼,一个是找第三个机关就是本机关叫行政赔偿,除了上两种,还有本机关。
三种民告官的途径。
名称不一样。
行政复议中间,我叫申请人,税务机关叫被申请人,行为叫做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行政诉讼中间,我叫原告,税务机关叫被告,行为叫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赔偿中间,我叫申请人,税务机关叫赔偿义务机关。
(国家赔偿法第9条:赔偿义务机关有本法第三、四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赔偿。
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
)行政法就是六个字“官管民,民告官。
”夫妻闹矛盾,去找公婆找上级,去告官找县官,哀求丈夫。
司法考试一大半的题都考在行政诉讼。
大半壁江山都在行政诉讼。
法条之间的衔接关系很重要。
很多法条之间是重复的。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是一部法律,千万不要看成三部法律。
讲义教材真题法条。
方法论是要提高。
人民大学讲课,让学生怀疑老师的观念。
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章行政法的基本概念花一天多的时间将基本理论。
很罗嗦。
用逻辑推法条。
把每一个法条背后的立法依据和立法争论还有怎么对怎么错讲清楚。
不要着急,会非常罗嗦的将基本理论问题。
基本概念,我是从宪法推行政法的概念。
宪法就是控权法,限制国家权保护公民权。
我们的法律来源于欧美,欧美国家都是基督教国家,法律思想都是从宗教而来。
我们很难理解法律我们没有神的概念。
宪法学过:早期的基督教神学是天赋君权,君权神授。
上帝造人之后把权力给了君主。
老百姓没有权利的。
奴隶制封建制的政体都有了依据,天赋君权是专制国家的依据。
到了资本主义革命,这个理论不行了。
所以要宗教改革。
天赋君权不是的,天赋人权。
经过研究发现是天赋人权。
马丁路德,上帝造人的时候将权利给了人,不是君主。
国王没有权力的基础。
自由博爱的思想。
基督教改革。
启蒙思想家拿过这个理论。
圣经重新解释。
我们要建立自由的国家。
权利给国家之后,最有可能侵犯我们权利的是国家。
马克思说这是国家的异化。
国家要收拾的你的时候无处躲藏。
我们与未来的国家先签订一个合同契约。
说好了要控制国家权力。
宪法就是控制国家权保障公民权的合同。
对国家不信任不相信国家所有和国家签订一个契约,这是第一个阶段叫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
宪法控制国家权能做到吗?国家不履行合同,逼着国家去履约国家不理你的。
宪法是写满人民权利的纸。
只是一个纸。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想到一个办法叫做三权分立,将国家权力一分为三,分为三个机关叫他们相互斗争,立法权交给立法机关,行政权交给行政机关,司法权交给司法机关,为什么不是两权分立为什么不是四权分立呢。
你要学过管理学就知道,整个管理的过程就是决策、执行、监督。
决策立法权,执行行政权,监督司法权。
一个管理的过程分成三块。
三权分立的第二句话是制约平衡。
国家一分为三,制造矛盾让他们互相斗争,没有哪个权利比另外两个大,互相制约平衡。
三个权力一样大。
养一条狗,又吃又喝非常健壮,他咬你你无处躲藏。
三条狗,国家的逻辑就是狗咬狗。
你说你爱这个国家。
这个逻辑就错了。
你要时刻盯着这个国家,不要让他滥用权力。
三个机关依法治理,立法法控制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行政法控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诉讼法控制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
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的公法都是控权法。
涉及到国家权力的都是公法,控权法。
涉及到私人权利的都是私法。
所以说我们对国家都是不信任的。
宪法、立法法、刑法、诉讼法、都是公法第二句结论行政法是一种控权法。
是控制行政权保障公民权的法。
政府是邪恶的,控制他。
这个逻辑,你从圣经上讲就讲通了。
圣经对人性的假设是人性恶,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违反了上帝的命令,有罪,我们是他们的后代所以我们子子孙孙都是也是有罪的这是原罪。
圣经的哲学是人性恶的。
法律从圣经而来,从神学而来。
所以法律是人是恶的。
控制人的和国家的恶性从而使道德彰显。
讲这个有什么价值呢?太有用了。
公法的法条和私法的法条是不一样的。
逻辑是不一样的。
比如举证责任,私法是什么,谁主张谁举证,行政法是怎么说的,民主张官举证,民告官,官证明自己行为的合法性,官不能举证自己行为的合法性就败诉。
原因是什么,行政法是公法,政府是我们的,政府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就是错的。
学行政法的人看到哪里都不好,很挑剔的。
国家都是邪恶的所以才能控制他的权利。
学民法的看哪里都好。
行政法的研究对象是公共行政。
还有私人行政。
涉及到公权力的是公共行政。
私人行政主要指企业。
大型的跨国公司比治理一个国家难多了。
公共行政在于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过程。
这个行政机关是广义的,包括被授权组织,现在权力向社会走了,比如大学。
招生。
行使行政权,有打了一个方框包括行政立法权、行政执行权和行政私法权。
早期孟德斯鸠,从来没讲过把一个权力交给一个机关,认为立法机关垄断立法权,乱了,行政机关垄断执法权会导致独裁。
后来三三变九变成九权分立。
立法机关的立法权是最重要的立法权,日常的法由行政机关来立,司法机关也有立法权。
司法解释也是立法。
三个机关有区别。
立法机关最重要行政机关日常的司法机关审判的。
三个机关的立法都要执行,行政司法权适用法律裁决纠纷,日常纠纷都是有行政机关解决。
现代社会都靠法院去解决解决不完的。
大家斗殴都去法院。
派出所搞定五分钟。
重要的纠纷司法机关裁决。
立法机关处理极为特殊的问题。
美国国会的弹劾权,全国人大的特别调查权。
司法权就是这们分配的。
日常的权力在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日常的立法权日常的执行权日常的司法权。
三,行政法叫控权法,第一个是行政实体法。
事前的授权法。
授予行政机关实体权力的法。
税法规定税务机关可以征税。
授权法怎么成了控权法了呢?行政法有将权责一体,像硬币一样。
税法规定税务机关征税权,又给了他征税的义务,不能多征不能少征不能不征,画地为牢。
税务局收税替国家收的,不是自己装起来。
所以说税法就是事前控权。
第二,事中过程控制的程序法,所谓的程序就是方式方法和时效,方式方法是空间的问题,时效是时间的问题。
控制行政权的过程。
西方国家最重要的法律就是行政程序的法典。
美国行政程序法,日本,德国,法国。
我们很落后。
和实体法在一起。
举个例子领导干部下去搞接待。
四菜一汤怎么突破,永远是四个菜和一个汤,或者四盆一汤,里面有格子。
中国的法律很幼稚。
最好就是一句话不准吃了。
充满了道德细胞的人根本受不了。
事后控权,行政诉讼法。
第四,行政法的另外一种划分。
分为总则分则。
行政组织法,行政机关如何组建的问题: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监督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
大陆法系国家的教材都是这么写的。
部门行政法不考:税务、公安、教育、交通行政法司法考试不考。
教材法条真题。
教材特别是卷一。
政法大学的法条。
真题02年之后。
02年之后命题班子没有太大变化。
考点重复。
甚至选项重复。
最狠的是思路的重复。
真题做三到五遍。
第一遍做不要看答案。
不准看解析。
自己去查法条。
第二遍可以看答案,不能看解析。
第三遍看答案看解析。
看他的思路和你的思路不一样。
怎么出题。
一般带数字的都是错的。
真题做多了知识点就泛滥了。
出此之外,不要拿法律联系生活。
第一节就记住一句话行政法是控权法。
第二节行政法的法律渊源法律的表现形式。
行政法在哪里能找到呢?宪法法律规章。
宪法,宪法是有谁制定的。
全国人大?先有宪法再有国家。
先有共同纲领后有国家。
共同纲领是中国第一部宪法。
五四宪法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
宪法中有行政法的职权的国家职权。
法律。
全国人大制定的都是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是非基本法律。
税法。
经济行政法。
80%以上的法律都涉及到行政职权。
税法。
3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千万记住什么是谁制定的。
条例,4地方性法规(1+3)的结构,省(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人大和人大常委会,三个较大的市,(没有较小的和一般的)三种,省会的市,河北省的省会是石家庄。
自治区的首府,内蒙古的省会在呼和浩特,但是不叫省会叫首府。
特区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和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是两个概念。
深圳特区在深圳市里面,深圳特区在深圳市里面。
不是整个深圳都是特区,国批市,国务院批准的18个。
不要管。
这个城市大不大国务院一批就打了,不批就不大。
不需要记忆。
5地方政府规章,一一对应的关系,立法主体结构不要背了。
和前面对应。
1+3。
6自治法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没有常委会,人大是自治机关人大常委会不是自治机关,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变通上位法,不符合少数民族特点。
可以变通上位法或者不执行了。
云南摩挲族,男的没有地位的。
男方没有子女和财产的权利。
男的没有权利的没有地位的。
婚姻法要求一夫一妻要求登记。
这个少数民族就消亡了。
自治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是什么关系,效力位阶,自治法规就是一种特殊的地方性法规。
内蒙古自治区既可以制定一般的也可以制定特殊的。
就看名称上有没有自治和单行。
部门规章,部委财政部发改委。
还有直属机构。
这是中国行政法的正式渊源。
立法法有规定的。
县政府的文件,乡政府的文件其他规范性文件,非正式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