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
第三章 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
二、学校体育过程概念
学校体育过程, 学校体育过程,即学校体育的实施过
程或完成学校体育目标的过程。它是指 学生在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 下,积极主动的掌握系统的体育、卫生 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发展运动能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学校体育过程
体 育 教 学 内部 关系
二、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
范围内, 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 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 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 第一,详细说明目标的内容, 第一,详细说明目标的内容,
(四)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和内容
1.结构体育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网 络系统,这种网络系统可用“目标树” 直观地反映出来(见图)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目标6
目标7
目标8
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总目标 大目标 中目标 小目标
学校体育 的目标 各级各类 学校体育 教学的目 标 各年级体 育教学的 目标 各年级各 项教材和 教学目标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泛化阶段
特 点
大脑皮层兴奋扩散, 大脑皮层兴奋扩散,内抑 制不够,做动作比较吃力、 制不够,做动作比较吃力、 紧张、不协调, 紧张、不协调,并伴有多余 动作。 动作。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
特 点
分化阶段
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处于分 化阶段兴奋相对集中, 化阶段兴奋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 发展巩固, 发展巩固,能较准确地分析与完成 动作,多余动作逐步消除, 动作,多余动作逐步消除,动作的 紧张性降低。 紧张性降低
1.动作技能形成 . 的规律 2.人体机能适应 . 性规律 3.人体生理机能 . 活动能力变化规 律
1.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动作技能的形成通常 分成3个阶段: 分成3个阶段: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 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 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标体系:课程目标→水平目标→ 目标体系:课程目标→水平目标→领域目标
(二)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
1.学校体育目标与体育课程标准 学校体育目标与体育课程标准 2.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3.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 4.实际条件和可能 实际条件和可能Βιβλιοθήκη (三)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1.反应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并从实际 反应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反应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出发,考虑需要与可能。 出发,考虑需要与可能。 2.教学目标应具有整体性,要注意不同 教学目标应具有整体性, 教学目标应具有整体性 层次和序列教学目标的协调与衔接。 层次和序列教学目标的协调与衔接。 3.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量 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明确、 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明确 具体、 化。 4.体育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体育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体育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1.教师 教师 4.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 2.学生 学生 5.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3.体育教材 体育教材
体育教师的表率作用
体 育 教学准备 教 师 传播媒介
体育教材 体育场地 设施
传播媒介
学 生
学习准备 教学效果反馈
五、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般规律 1.社会制约性规律 . 2.认识规律 . 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 4.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 . 5.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 .教育、 一的规律 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 . 统一的规律 7.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 . 本要素合力的规律 8.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 . 馈规律 特殊规律
第三章
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 过程和基本规律
第一节 体育教学特点和目标
第二节 体育教学过程
第一节 体育教学特点和目标
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使学生在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 学习与掌握体育、 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 发展运动能力, 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 组织的教学过程, 组织的教学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 本途径。 本途径。
教学任务
以教师为主体的。 以教师为主体的。
比较笼统的, 比较笼统的,分不出阶段和层 次。 它是教师对教学的期望,取法 它是教师对教学的期望, 量和质的规定性, 量和质的规定性,观察和测量 都难以进行,其结果难以评价。 都难以进行,其结果难以评价。 一般为教师所掌握。 一般为教师所掌握。
师生都要明确和掌握, 师生都要明确和掌握,学生可 以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自我学习 和自我检测, 和自我检测,有利于提高学生 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自动化阶段
特 点
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在时空 上都更加集中,动作准确、熟练、 上都更加集中,动作准确、熟练、 省力、连贯、节奏稳定、 省力、连贯、节奏稳定、可靠性 和适应性强。 和适应性强。
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工作阶段—当人体开始 工作阶段 当人体开始 运动时, 运动时,身体承受运动 负荷, 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 强,体内能量储备逐步 下降。 下降。 相对恢复阶段—经过间 相对恢复阶段 经过间 歇和调整, 歇和调整,可以使体内 的能量储备逐步恢复并 达到运动前的水平。 达到运动前的水平。 超量恢复阶段—在经过 超量恢复阶段 在经过 合理的休息和能量补偿、 合理的休息和能量补偿、 机体恢复功能可以超过 原来的水平。 原来的水平。
学校体育过程
三、学校体育过程因素分析
学校体育可以用F=f(a,b.c)表示,F表示学校体育; a 表示作用项,指教育者; b 表示被作用项,指受教育者; c 表示文化项 学 校 体 育 过 程 因 素关系 过程 学校体育 作用项 体育教师 被作用项 学生 文化项 体育运动 设施、 设施、教材等
四、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课程目标:增强体能, 课程目标: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 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 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提高对 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 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 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 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 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学习领域目标: 学习领域目标: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一、过程的概念 •二、学校体育过程概念 •三、学校体育过程因素分析 •四、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五、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五、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过程的概念
所谓过程, 所谓过程,就是事物的有限存在 和无限发展在时间、 和无限发展在时间、空间和条件上的 辨证统一, 辨证统一,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态和 发展的必然联系的体现。事实发生、 发展的必然联系的体现。事实发生、 发展、完结的历史, 发展、完结的历史,就是该事物相对 完整的各过程。 完整的各过程。
身 体 锻 炼
群 众 体 育
德 育
竞 技 教 育
美 育
技能 教育 劳动 生活
教育 文化 娱乐
外部 关系
学校体育过程的内部与外部关系
学校体育过程结构
运动知识技能教学 身体锻炼知识教学 教学阶段 (一) 课内课外通过各种形式用 运动培育、锻炼、 运动培育、锻炼、养护身体 健身阶段 (二)
在教学、健身中、 在教学、健身中、培养学生 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 养成阶段 (三)
各学段的具体效果目标是:
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 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大、 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大、中小学生健康 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 重要途径。 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 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人 工作阶段 体 工 作 能 力 水 平 时
保持相对稳定阶段 下降阶段
间
负 荷
休
息
练习的效应
工作阶段— 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 超量恢复阶段— 工作阶段 相对恢复阶段 超量恢复阶段 复原阶段
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身心同时参加 活动, 活动,在反复地练学 和休息的交替过程中, 和休息的交替过程中, 学生的生理功能变化 有一定的规律性。 有一定的规律性。 从一节体育课来看 呈上升—稳定 稳定—下降 呈上升 稳定 下降 的趋势
即说明做什么和如何做(知识、 即说明做什么和如何做(知识、 方法等)。 方法等)。
第二, 第二,用特定的术语描述教学
后学生应能做以前所不能做的事 即教学后所要达到的结果。 情。即教学后所要达到的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区别
教学目标
在一定教学时期内各种教学活 动行为要达到的标准和境界。 动行为要达到的标准和境界。 它是以教师为主导, 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 体。 对教学过程的阶段、深度、 对教学过程的阶段、深度、层 次有明显的限定。 次有明显的限定。 将教学任务具体化和量化, 将教学任务具体化和量化,可 作为评价的依据。 作为评价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