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复习:6—两宋时期

高三复习:6—两宋时期


12677万余 12677万余 “所出无余” 所出无余” 所出无余 13186万余 13186万余
资料四: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 资料四: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 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 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 不异五代之时。 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欧阳修
资料: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 资料: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 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 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 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 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 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 《朱子语类》 资料: 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 资料:“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 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 一万七千三百余员, 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 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 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 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 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 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 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 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 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 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 六员。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岁一开贡举,每放近千人, 六员。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岁一开贡举,每放近千人, 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 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 包拯奏报》 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包拯奏报》
(三)文化、思想、科技 文化、思想、 1.理学 1.理学 心即理” 心即理 2.心学 陆九渊: 2.心学 陆九渊:a “心即理”b 强调内心反省 王阳明: 致良知” 知行合一” 王阳明:a “致良知”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心外无物, b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比较心学和理学: 比较心学和理学: 理学:理是万物的本源。心学: 不同:①理学:理是万物的本源。心学:心 是万物的本原。 理学: 格物致知” 是万物的本原。②理学:“格物致知”。心学 内心反省。 内心反省。 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 同:①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 使儒学更加哲理化。 ②使儒学更加哲理化。
冗兵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宋真宗、仁宗、 年代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收入
(单位:贯) 单位:
支出
(单位:贯) 单位:
15085万余 15085万余 12625万余 12625万余 11613万余 11613万余
(三)文化、思想、科技 文化、思想、 1.理学 1.理学 2.心学 2.心学 3.科技 3.科技 4.文化 小说、风俗画、 文化: 4.文化:小说、风俗画、宋词
宋词: 宋词: ①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题材广泛。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题材广泛。 特点:题材广泛、长于抒情、 ②特点:题材广泛、长于抒情、委婉 元曲: 元曲:由元杂剧和散曲构成
(三)文化、思想、科技 文化、思想、 1.理学 1.理学 2.心学 2.心学 3.科技 3.科技 活字印刷术、火药、 宋:活字印刷术、火药、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授时历》 元:《授时历》 4.文化 小说、风俗画、 文化: 4.文化:小说、风俗画、宋词
宋词: 宋词: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①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题材广泛。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题材广泛。
1.北宋: 1.北宋: 北宋 2.元 2.元:行省制 经济: (二)经济: 1.农业 农业: 1.农业:经济重心 秦汉: 两宋: 明清: 秦汉:关中地区 两宋:江浙 明清:湖广地区 2.手工业 手工业: 棉纺织业兴起、发展。 2.手工业:①棉纺织业兴起、发展。 江西景德镇) ②以某一种手工业著称的市镇出现(江西景德镇) ③私营手工业兴盛
宋元时期 960年 1368年 ( 960年-1368年 )
宋元时期(960年 1368年 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 一.时代特征 总体特征: (一)总体特征: 国家政权由分裂( 国家政权由分裂(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 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大融合。 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大融合。 具体特征: (二)具体特征: 1.政治 政治: 1.政治: 国家政权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①国家政权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史实)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史实); ③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北宋积 贫积弱局面。 贫积弱局面。 2.经济 经济: 2.经济:
资料: 太祖) 资料:(太祖)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 普曰: 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 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 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 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 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 唐末以来, 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唐末以来,战 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 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 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它奇巧也,惟削 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它奇巧也, 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设问: 设问: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什么?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三)文化、思想、科技 文化、思想、 1.理学 1.理学 背景: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①背景:a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一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b 一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主要内容(主张) ②主要内容(主张) 实质: ③实质: 理学家用哲学的义理论证封建社会 的统治秩序。 的统治秩序。 影响: ④影响: :a 维系专制统治 消极: 消极 b 扼杀人的自然欲望 积极: 积极:见学案 2.心学 2.心学
土地兼并
资料二:州县之地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 资料二:州县之地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
冗官
资料三: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 资料三: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 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 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 饥荒,有叛民而无叛兵也” 饥荒,有叛民而无叛兵也”。


范仲淹
资料: 明黜陟、抑侥、 资料:“明黜陟、抑侥、精 贡举、择官长、均公田、 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 农桑、修武备、减徭役、 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 恩信、重命令” 恩信、重命令”
庆历新政。核心: 庆历新政。核心:整顿吏治
原因: 节镇太重,君弱臣强” 原因:“节镇太重,君弱臣强” 措施: 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措施:“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分化事权 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分化事权 ①削夺其权(行政): 削夺其权(行政)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知州), ),设通判监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知州),设通判监 重文轻武, 督—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重文轻武 制其钱谷(经济) ②制其钱谷(经济): 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将地方赋税大部分收归 中央 ——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收其精兵(军事) ③收其精兵(军事): 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 地方精壮之士选入中央禁军——“强 权”、地方精壮之士选入中央禁军 强 干弱枝” 内外相制” 干弱枝”、“内外相制”
③中期的社会危机及王安石变法
宋元时期(960年 1368年 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
一.时代特征 知识复习: 二.知识复习: 政治: (一)政治: 1.北宋: 1.北宋: 北宋
中期的社会危机及王安石变法※ ③中期的社会危机及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 a 庆历新政,整顿吏治※ b 王安石变法 ※ 三冗两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背景:三冗两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皇 帝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 机关, 机关,最高 长官行使宰 相职权 。 枢密院 宋朝最高 军事机构。 枢密使分割 宰相军权。 宰相军权。
副相,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特点: 特点:事务性分权 ※
宋元时期的政治 三、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 王安石变法
资料一: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 资料一: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 成俗,重禁莫能止…… 成俗,重禁莫能止
(三)文化、思想、科技 文化、思想、 1.理学 1.理学 背景: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①背景:a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一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b 一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主要内容(主张) ②主要内容(主张) 以儒学为核心,吸收佛道精神。 a 以儒学为核心,吸收佛道精神。 理是万物的本源——哲学 b 理是万物的本源 哲学 c 理是封建的伦理道德 纲常秩序——社会 纲常秩序 社会 人性——个人 d 理:人性 个人 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方法论) e 格物致知(方法论)
目的: 目的:富国强兵 实质:调整生产关系。内容(见学案) 实质:调整生产关系。内容(见学案) 结果(影响) 一定程度上扭转积贫积弱局面, 结果(影响):一定程度上扭转积贫积弱局面, 但最终失败。 但最终失败。
宋元时期(960年 1368年 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
一.时代特征 知识复习: 二.知识复习: 政治: (一)政治:
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 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
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强了中央集权 ②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导致北宋 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 积贫积弱; 积贫积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