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官制(九)
九官员的考绩——京察和大计
官员的考绩,每三年举行一次。
京官的考绩叫做京察,外官的考绩叫做大计。
京察有列题引荐、会核;大计有考题、会服:这些都是对官阶不同的官员定出不同的办法。
京察由各官署长官考察所属的成绩,列等送吏部,依守、才、政、年四格而分为一、二、三等。
一等为称职,二等为勤职,三等为供职:
一等——守清,才长,政勤,年或青、或壮、或健。
二等——守谨,才长,政平(或政勤,才平),年或青、或壮、或健。
三等——守遏,才平,政平(或才长,政勤,守平)。
督、抚虽在外官之列,因为是地方最高长官,所以也列入京察列题之内。
大计由州、县官上至府、道、司,层层考察属员,再汇送督、抚作最后考核,然后送到吏部。
大计最好的考语为“卓异”。
京察一等,经引荐皇帝后记名,再交本官署长官复加考语,再引荐一次,就有“外放”实缺的优先权。
大计卓异予以注册,经引见得旨,就加一级回任侯升。
此外还有六法的规定。
六法是:一,不谨;二,罢软无为;三,
浮躁;四,才力不及;五,年老;六,有疾。
当京察或大计时,对不谨和罢软无为的革职;浮躁的降三级调用;才不及力的降二级调用(无级可降就革职);年老和有疾的休致。
——休致就是免去职务,但仍可保留官衔。
至于贪酷的官员,随时可以参劾,是不在六法之列的。
平时对官员的奖惩有处分和议叙。
处分:一,罚俸一个月到两年;二,降级,有降级留用(降一级到三级)和降级调用(降一级到五级);三,革职,有革职和革职留任两种。
议叙:一,纪录(一次到三次);二,加级(一级到三级)。
纪录三次以上,就可以加一级。
加级升衔的,照所升的官衔,换给顶戴。
加级、纪录是可以抵冲降级、罚俸的。
另外还有开复的规定,凡是降级留任的,三年无过就开复——就是复任原官。
革职留任的,四年无过就开复。
降级革职留任之后而又立有功劳的,也可以提前开复。
武官的考绩五年一次,叫做军政,有兵部主持。
这一切规定虽然很严格,实际却还是靠人情和贿赂来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