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提高刮削和研磨精度的工艺图文课件

第四章-提高刮削和研磨精度的工艺图文课件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2)以大研小法。 3)以小研大法。 4)三块平板互研法。 (4)量块的精蜜研磨工艺 量块(又称块规),是无刻度 的端面量具。
表4-7 量块的研磨工艺过程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图4-21 量块在研磨中的换位 (5)精密V形架的研磨工艺 作为轴类零件精密测量时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7)批量生产或工件精度必须由校准工具来保证时,应
配备两套:一套作粗刮,一套作精刮。
(2)正确使用校准工具研点 刮削和研点是交替进行
的。
表格
2.正确选择刮削基面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1)该面是工艺规定的测量基准。 2)面积较大、限制自由度较多且较难刮削的面。 3)该面的精度是起主导作用的,它往往又是设计规定 的表面形位公差的基准。 4)与已经精加工的孔或平面有位置精度要求的面。 3.有合理的支承方式
④ 信封式刮削法。如图4-10b所示,经过分析,选择 较好的一条短边(例如a边)用平尺研点刮削,刮好后再 刮另一条短边c,使a、c两条基准互相平行且等高;再 用相同方法刮好两条长边b及两条对角线,使这六条基 准面共面且水平而且都低于被刮平板的最低点;最后 用百分表沿平尺分别测量六条基准面外的所有表面, 记录测量数据,并在高点处刮出凹坑标记,再用小平 板和平尺研点刮削,直至基准表面出现点子即可转入 细刮和精刮。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图4-10 平板的两种粗刮方法 ③ 对角刮削法。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如图4-10a所示,根据测量或各段直线度误差曲线图的 分析,找出平板的两条短边中较好的一条边的高角(设 本例中的B角,先将B角用小平板研点局部刮削到与C角 水平,刮削面积必须大于等高垫块,再用等高垫块、 平行平尺和水平仪测量B、C两角等高并保持水平;然 后将另一条短边AD的高角(例如D角)也用相同方法局部 刮对水平,达到D、A两角等高和水平;此后再用相同 方法分别测量两对角A、C和B、D,若有高低差,则仍 用以上方法把高角的差值再次刮去。总之要使四个基 准角和六条边相互共面,而且都应低于被刮平板的最 低点。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2)平面研磨工艺参数 主要是指研磨压力和速度。
表4- 6 研磨平面时的压力和速度
(3)高精度平板的研磨工艺 1)两块平板互研法 用两块硬度基本相同的平板互研, 其实质是不用研具而是应用平板研磨规律,不断改变 平板的上下位置。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表4- 6 研磨平面时的压力和速度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表4-1 大型铸铁平板例平和面刮度点公数差、接触点面积的比
① 摘自JB/T7974—1999。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表4-2 平面刮削的参考余量(单位:mm)
1)调整水平。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图4-7 用水平仪测量平板水平度 2)测量、计算和分析判断平直情况。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表4- 4 滑动轴承孔刮点数
四、精密研磨工艺的机理和特点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1)微量切削作用 磨粒在研具表面上半固定或悬浮,构 成多刃基体,不会重复先前的运动轨迹,产生热量少, 工件变形和表面变质层很轻微。 2)物理作用——塑性变形 钝化了的磨粒对工件表面挤 压,使被研表面产生塑性变形,一些粗糙凸峰趋于平缓 与光滑,并产生加工硬化,以致断裂而形成切屑。 3)化学作用 研磨剂中含有起化学作用的活性物质,使 被研表面会形成一层极薄的氧化膜,它不断地迅速形成, 又不断地被磨粒去除,从而加快了研磨过程。
图4-2 定心部位的耐磨措施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3)用于研点的工作面,其刮点等级应比工件要求等级 高一级,精密平面大多采用12~16点/25mm×25mm(也 称刮方),形位精度应是工件精度的1/2~1/3,或高于 工件形位公差等级1~2级。 4)应具有足够刚性,重量适中,要配置搬运手柄和起 吊装置。 5)需要定心定位的校准工具(图4-2),其定心孔(或轴) 应采取耐磨措施,以保证定心精度。 6)凹凸成套的校准工具应以凹具为基准,凸具与其互 配的接触精度要求在全长、全宽上大于85%~90%。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图4-27 正弦规主体A、B面的研磨 2.高精度内孔的研磨工艺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1)精密圆柱孔的研磨工艺 精密圆柱孔工件的研磨, 有手工研磨和机床(如车床、立钻等)配合手工研磨两 种。
图4-28 套规内孔的研磨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图4-5 被刮削工件的合理支承方式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图4-5 被刮削工件的合理支承方式(续) (1)全贴伏支承 是在装配条件下或模拟装配条件下与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基准面结合在一起,以消除因工件刚性较差所引起的 接触精度变化(图)。 (2)两点支承(图) 适用细长易变形工件,一般需选择 最佳支承点。 (3)三点支承(图4-5c) 应用于质量重、面积大、刚性 好、形状基本对称的工件。 (4)多点支承(图4-5d) 较多应用于床身、机座、箱体 类的被刮大型零件,其支承点一般与安装条件一致, 也可根据工件的重心位置进行分布。 (5)专用工具支承(图4-5e) 可采用圆柱定位。 (6)装夹支承(图4-5f) 一般适用于小型或薄型工件, 通过侧向支承将工件定位于夹具中便于刮削,但支承 力不宜过大。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6)正弦规的精密研磨工艺 正弦规是利用三角函数法 间接测量带有锥度或角度的零件的精密量具。
图4-24 正弦规简图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表4-8 正弦规的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图4-25 正弦规主体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图4-26 正弦规主体D面的研磨
钳工(高级)
第四章 提高刮削和研磨精度的工艺
培训学习目标 认识高精度刮研加 工的机理和特点,了解保证刮研精 度的基本措施;通过刮研高精度工 件的技能训练,重点掌握提高刮研 精度的方法、加工工艺和精度检测 技能,并初步了解有关刮研加工的
新工艺、新技术。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一、刮削工艺的机理和特点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若局部承受较大的载荷会造成相邻结合部位精度的变 化,刮削时可采取配重法把与部件质量接近的配重物 装在被刮工件上作预先补偿,见图4- 6。
图4- 6 刮削床身导轨时的配重物 3.提高平面刮削精度的工艺方法 (1)大型精密平板的刮削工艺 精密平板是用于检测平 面的基准器具。
1)研棒由可调节锥度心轴5和研套4、可调节螺母2组成。 2)将套规套入研棒,均匀涂好研磨膏后,调节螺母, 使被研套规手感较紧但能轴向移动。 3)开动机床,主轴转速以100~200r/min为宜,用手握 住套规,有顺序地沿研套作轴向往复运动。 4)研磨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套规与研套间的径向摆动 间隙,并及时调整研棒以保持良好的研磨间隙,注意 经常测量套规直径。 5)当套规的孔径、圆柱度、锥度已达到基本要求后, 即可改用手工精研磨。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三、提高刮削精度的工艺方法
1.获得高加工精度的原则 2.刮削精度补偿法 (1)误差补偿法 误差补偿就是根据零部件精度变化规 律和较长时间内收集到的经验数据,或事先测得的实 际误差值,按需要在刮削精度上给予一个补偿值,并 合理规定工件的误差方向或增减公差值,以消除误差 本身的影响。 (2)局部载荷补偿法 零件装配后,
角及平面度要求。
表格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2)用平板研具研磨a面,使与V形槽对称假想平面平行, 可用标准检验棒,以大V形槽为基准,在平板上用千分 表检测检验棒两端的最高点的读数差,即平行度(图423)。 3)研磨c面(用平板作研具),既要保证c面与V形槽的平 行度,又要保证其与a、b面的垂直度。 4)研磨e、f两侧面,使之与V形槽和a、b、c、d四面相 互垂直,检验方法同上。 5)以研好的各面为基准,在平面磨床上用导磁V形铁定 位加工出与大V形槽相对应的小V形槽。 6)用整体式研具研磨小V形槽,保证技术要求。
图4-11 改变平板拖研的方向 2)注意平板的变形。 4.提高内孔刮削精度的工艺方法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表4-3 内孔表面的刮削余量(单位:mm)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图4-12 内孔圆头刮刀 (1)外锥内柱式轴承的刮削工艺 刮削前先检查主轴轴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颈与轴承孔的配合及轴承外锥面与轴承座锥孔的配合 是否良好,有否足够的刮削调节余量。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用作支承的V形架,其技术要求较高(见图4-22):六个
面的பைடு நூலகம்互垂直度、各相对平面的平行度、V形槽对称假
想平面与两侧面a、b的对称度和平行度、以及与两侧
面e、f和底面c的垂直度等允许误差均不大于0.005mm。
1)研磨大V形槽,通常采用整体式研具,同时达到90°
图4-13 外锥内柱式轴瓦的显点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图4-14 细刮轴承时刀迹的优劣 (2)内锥外柱式轴承的刮削工艺 这种轴承一般用于车 床或平面磨床的主轴前轴承,且后者要求轴承精度更 高,不但显点要细而密,并要求刀花光滑。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图4-15 用定心套支承研点示意图
第一节 提高刮研工艺精度的必备专业知识
最后用百分表在六条边上沿平行平尺分别按图4-8所示 方法测量被刮平板的其他部位,记录测量数据,并在 高点处刮成凹坑标记,再用小平板和平尺在被刮平板 上研点刮削,直至凹坑标记表面出现点子,再次测量 和调整,才能转入细刮和精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