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1997 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 1000 亿元(含沃尔沃),连续九年进入中国企业 500 强,连续七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 " 创新型企业 "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成都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在澳大利亚拥有 DSI 自动变速器研发中心和生产厂。
现有帝豪、全球鹰、英伦等三大品牌 30多款整车产品,拥有 1.0L-2.4L 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 /自动变速器。
贯彻 "时刻对品牌负责,永远让顾客满意 "的质量方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现已通过了 ISO9000质量体系、TS16949: 2009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ISO/IEC27001:2005信息安全管理体系、OHSA 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体系认证以及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为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开展了海湾GCC、欧盟 EEC&ECE 、澳洲 ADR 等国际认证工作。
本着 "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后来居上 "的发展战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到 2015年,吉利汽车将在五大技术平台、15个整车产品平台上衍生出以左、右舵兼顾,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习惯的40余款车型;将拥有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的汽、柴油兼顾的六大发动机平台、10余款发动机和全系列手动、自动的变速器;将在海内外建成 15个生产基地,实现产销 200万辆的目标。
秉承 "快乐人生,吉利相伴 "的核心价值理念,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将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发挥团队智慧,依靠全体员工,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崛起,为实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美丽追求而奋斗!一、吉利集团战略环境分析1、政治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
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 WTO 后,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很多中国的企业也走出国门。
特别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下,更显示了我国的实力,也表现了我国的市场是蕴藏的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商机。
近些年来由于环境的压力,促使政府提高了燃料效率、安全标准、和污染控制。
净化空气、全球变暖及新油耗标准不断提高,给汽车制造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但这次金融危机,政府的振兴汽车行业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好的机会:2.经济环境影响汽车工业的几个因素有油价、钢铁价格上涨,利率,汇率和我国的总体经济。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30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物价总水平涨幅得到控制;财政收入 6.13 万亿元,增长 19.5%;粮食连续五年增产,总产量 10570 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虽然现在全球的经济都在过冬,但我国的情况是很令人高兴的。
这让我们对中国的经济走势充满了信心。
从长期来看,油价上涨、钢材价格上涨,汽车制造的生产费用将用于保证安全、控制污染和油耗上。
3.技术环境向安全发展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
汽车智能化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
包括车辆动力学控制(该系统的作用是保持汽车在行驶包括制动和驱动时的稳定性)、智能速度控制系统(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的功用是在某些特殊路段或特殊行驶条件下对车速进行强制限制)、智能轮胎、智能玻璃、智能安全气囊、自动门等等。
向高科学水平和成熟技术的概念车发展各种高科技的应用,使得汽车慢慢地演变为信息、通信、娱乐中心并可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计算机功能及互联网的全方位介入,车载信息,娱乐设备,高级导航设备,实时交通信息功能日趋普及,这些高新技术必然要求汽车设计师们建立起一种超越时空的新的价值体系,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为汽车设计赋予了更为广阔自由的空间。
汽车的功能也进一步扩展,在概念汽车的开发中,汽车逐渐由冰冷的机器变成人类交流的信息平台,如有的概念车有自己表达感情的方式,具备有喜、怒、哀、乐等表情,这些都使得概念汽车高高地超越于量产汽车,成为一个新的时代的象征。
概念汽车的设计对汽车产品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它代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思路,是汽车公司设计水平和科技水平的象征向绿色环保型发展的趋势人们在感叹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汽车污染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于是各国纷纷制定有关汽车的环保措施和法规,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于是汽车环保设计这一汽车设计新概念被摆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进发动机配置,包括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二次空气喷射、热反应器、废气再循环系统、催化净化装置、曲轴箱通风系统、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发展代用燃料,开发研究新的环保能源,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快速充电蓄电池、混合动力、氢燃料。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使用绿色材料、绿色包装、绿色制造工艺以及绿色设备与装备。
人类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最大满足人机工程学是 20 世纪 50 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其目的在于研究、解决工程技术设计与人体之间的关系。
而汽车车身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则是要以人 (驾驶员、乘客 )为中心,从人体的生理、心理和人体的运动出发,研究车身设计时,在布置和设备等方面,如何适应人的需要,创造出一个操纵方便、安全可靠、美观舒适的驾驶环境和乘坐环境,即设计一个最佳的人—车—环境系统。
二、吉利集团发战战略规划1、吉利汽车国内发展战略近年来国内汽车行业不断地崛起,发展势头如日中天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汽车行业将会成为世界最有潜力的汽车销售市场,所以国内的发展战略无比重要,将关系到吉利集团发展的命脉。
目前中国的汽车消费群体分为三部分:新派、新商务派、新中产阶层群体。
新派,这股消费势力离散地分布在所有适驾人群中。
他们对轿车的选择和购买,受到家用、工具性用途的驱动。
因此,他们非常注重从价格、舒适度、操控性能、安全性能、使用成本、故障率(维修成本)等方面,进行理性的性价比评估。
新商务派、1976-1985 年出生的下层中产阶层是这股消费势力的主要构成力量。
他们对轿车的选择和购买,受到商务、自我个性、休闲娱乐影响。
他们希望通过外型、品牌和配置的组合,使自己的商务气质和形象得到显扬。
同时,由于大多已经成家,所以在保证商务气质和形象的基础上,他们会兼顾家用的因素。
而在现在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这股人群在购车时会显得更加谨慎和理性,其突出表现是看中汽车的实用功能,而看轻自我个性和休闲娱乐两大功能。
新中产阶层群体、我们俗称的“ 60 后”、“70 后”是这股消费势力的主要构成力量。
他们大多成家立业,生活上相对富裕,职业上还有相对广阔的上升空间。
他们对轿车的选择,受到商务、家用、时尚情趣、休闲娱乐等的驱动。
其中,大多数人将汽车的商用用途列为第一要素,家用次之,时尚情趣又次之,休闲娱乐居末。
稳重大气的 B 级车是他们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然而,金融危机对他们职业和财务产生的压力是非常沉重的。
但同时,拥有一台有品位的个人商务用车,又会给他们的商务社交带来明显的助力。
吉利集团的发展应该紧扣这些消费群体,开发出适合这些群体购买的汽车。
吉利以前是专心打造“让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他的目标群体只是面向我们的低端客户,也就是一生产低端车为主要的战略方向。
虽然这种发展最初是受到政府的限制才不得已走的一条路,然而目前的中国在政策方面早就放开了,所以吉利集团应该好好的利用政策的宽松的环境来发展自己;同时对于经济迅速崛起的中国而言,目前的中国应经拥有很多能够购买中高档汽车的能力和需要,所以我觉得吉利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应该逐步向中高档车的开发迈进,只有这样吉利再能在未来的竞争浪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未来能够更好的发展。
2、吉利集团国际化的发展战略(1)、国际化发展中的难题融资困难,政策扶持力度小作为民营汽车企业,吉利要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都面临着严峻的融资形势,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这一难题更加凸显出来。
虽然企业自身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融资,但作为民营企业毕竟是有着后顾之忧的。
此外,吉利汽车也没有合资企业在金融和财税方面享受到的各种优惠政策。
2009 年推出的中国《汽车产业挑战和振兴规划》中重点扶持诸如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而并未提到吉利汽车。
这也加剧了吉利汽车与其他各家汽车之间的竞争,加大了吉利的融资难度。
产品性能和质量有待提高吉利汽车长期以来主营低档车型,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质量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考验。
2007 年吉利汽车战略转型之后所推出的新款车型虽然定位为中档车型,但其性能和质量仍然难被大家认可。
吉利汽车的转型仍需要一个过渡的时间。
社会认知度不足从吉利创立之初到现在,吉利在产品宣传和品牌推广方面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无论是网络、电视、报刊还是教育、社会资助、车展等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这些宣传并没有实现最大化的效果。
消费者对吉利的印象相当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低档车的层次。
(2)发展战略这对这些吉利集团所不足的地方吉利集团应该直面这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推动企业快速的走向全球化。
具体的发展战略如下:(一)、争取获得政府更多支持能否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与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
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当地的职能机构,如商务处、进出口办公室等,能否在规范市场、协调出口,以及为企业提供引导和帮助等方面发挥实质性作用非常重要。
这一方面有政府主动服务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如何有效地利用政府力量,借助国家声音、社会舆论帮助自身打开局面,绕过阻碍也是一门学问。
、(二)、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长远看,真正在发达国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吉利在自主品牌的产品开发、质量稳定性、品牌管理等各方面的实力都必须能与国际品牌相抗衡,但现实是各方面的差距仍旧很大,吉利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补齐这些短板。
这方面,日本车和韩国车的发展历史很值得我们借鉴。
两者都曾经因为在企业整体实力不足的阶段便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而造成了质量、品牌低劣的形象,从而走了很多弯路,花费了多年才得以扭转。
(三)提高产品与服务水平走出去,并非只有吉利一家,在海外市场,很容易出现同根兄弟自相残杀的局面,从而丧失可持续发展的耐力,企业往往是为了争夺共同的市场而不断进行价格战,导致整个行业利润下降,忽视提升产品质量、服务等环节的能力。
如果光靠低成本优势而缺乏利润回报,即使占领了海外市场,也将成为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