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模拟五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模拟五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模拟五1.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 B.Si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C.小苏打和氢氧化铝均可治疗胃酸过多D.工厂废气中的SO2可回收生产硫酸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氯气的尾气吸收 Cl2+2OH- === 2H++Cl-+ClO-B.乙醇的催化氧化 CH3CH2OH+O2→CH3CHO+H2OC.水玻璃溶液中滴入盐酸 SiO32-+2H+ === H2SiO3↓D.过量的氨水滴加到氯化铝溶液 Al3+ + 4OH- === [Al(OH)4]-3.下列存放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用棕色细口试剂瓶存放氯水 B.NaOH溶液盛装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C.漂粉精长期放置于敞口烧杯中 D.FeSO4溶液存放在含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4.以下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 Al2O3→Al(OH)3B.SiO2→SiF4C.Fe→FeCl2D.Na→NaOH5.下列物质间的反应肯定无明显实验现象的是()A.加热经SO2漂白的品红试液B.少量SO2通入浓的BaCl2溶液中C.将新制的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D.未经打磨的铝片加入浓NaOH溶液中一段时间6.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Na+、 Cl-、 SO42-B.NH4+、Na+、Cl-、HCO3-C. K+、Na+、Fe3+、SO42-D.K+、Na+、 OH-、 SO42-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0.1 mol BaCl2的溶液中Cl-数为0.2 NAB.1mol乙醇与1mol乙酸反应生成1mol乙酸乙酯C.11.2L 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D.12g金属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8.在含Fe3+的溶液中加入铜粉与铁粉,充分反应发现溶液中Cu2+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容器中已肯定无Fe粉存在B.容器中不确定有无Cu粉存在C.溶液中Fe2+比Cu2+多D.溶液中肯定不存在Fe3+9.鉴别某种白色织物是否是蚕丝制品,可选用的适宜方法是A.滴加盐酸B.滴加浓硫酸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滴加浓硝酸10.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 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B. 卤素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D. 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11.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分别位于同一主族,W与X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倍。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WZ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为8电子结构B.WX2、ZX2的化学键类型相同C.WX2是以极性键结合成的非极性分子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W<Y<Z12.根据下列各反应现象所归纳的元素性质不正确的是A.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没有紫红色的铜析出。

不能说明钠的金属性比铜弱B.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置在有氯气产生的导管上端,发现试纸变蓝。

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碘元素强C.把H2S气体和Cl2在集气瓶中混合,一段时间后发现瓶壁有淡黄色固体析出。

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D.将0.1 mol Na、Mg、Al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除共同产生H2外,还分别生成了NaCl、MgCl2、AlCl3,金属失去的电子数分别为0.1 mol、0.2 mol、0.3 mol。

说明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为:Al>Mg>Na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2的是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B.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1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15.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g)+3B(g) ,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生成C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A、B、C的浓度相等C.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 3n mol B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 1∶3∶216.“阿波罗号飞船”所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应为:负极:2H2+4OH--4e-=4H2O正极 O2+2H2O+4e-=4OH-该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发生还原反应B.每转移4摩电子,电池内增加4摩水C.负极附近溶液的PH值降低D.正极附近[H+]增大17.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中“丝”和“泪”分别是A、纤维素、脂肪B、淀粉、油脂C、蛋白质、高级烃D、蛋白质、水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11H、21H、31H为三种不同的核素②11H、21H、31H互为同位素③11H、21H、31H互为同素异形体④11H、21H、31H同系物⑤11H、21H、31H同分异构体⑥同位素的“同位”指核素的质子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相同的位置⑦互为同位素的原子性质相同A、①②⑥B、①②③⑥C、①②⑥⑦D、①②③⑥⑦19.下列关于乙烯和聚乙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烯常温下是气体,为纯净物;聚乙烯常温下是固体,为混合物B.乙烯的化学性质比聚乙烯活泼C.取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分别相等D.取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分别相等20.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只有磷、氢、氧、氮B.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因此食生鸡蛋的营养价值更高C.向鸡蛋中加食盐,会使蛋白质凝固变性D.用一束光照射蛋白质溶液,可以产生丁达尔现象21.山梨酸(CH3—CH=CH—CH=CH—COOH)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

下列关于山梨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可与钠反应 B.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D.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22.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原电池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铜片是负极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23.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A.酒精和碘B.苯和水C.乙酸和水D.溴和四氯化碳24.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25.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B.风力发电时,风能主要转化为电能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26.下面关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限度都相同B.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C.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D.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反应即停止27.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水与冰B.O2与O3稀硫酸C.与HHC3CH3CHHC3CH3D.C与3CH3CH3CH32CH3CH3CH328.请选择合适方法的字母代号填空(1)从煤焦油中提取二甲苯(2)从海水中提取粗盐(3)十六烷转变为辛烷和辛烯(4)轻柴油转变为乙烯、丙烯等不饱和烃(5)煤转化为焦炭、煤焦油等(6)工业上由氧化铝制取金属铝(7)从铁矿石中提取金属铁(8)提纯氢氧化铁胶体(除去其中的杂质离子)A、过滤B、裂解C、分馏D、裂化E、干馏F、还原G、电解H、溶解I、渗析J、蒸发K、氧化29.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

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Al2O3+N2+3C=2AlN+3CO(1) 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2) 在化学方程式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30.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1)若A是一种淡黄色单质固体,则B尾气吸收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是一种活泼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C中的化学键类型为,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物质的一个重要应用。

(3)若A是生活中具有特殊香味的饮料,写出A到B的方程式:。

31.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

在实验室也可以用如右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a中加入几块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开始前,试管b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_______。

(5)可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

32.A、B、C、D、E都为短周期元素,A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B的+1价阳离子和C的―1价阴离子都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在C的下一周期,可与B形成BD型离子化合物;E和C为同一周期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一种强酸。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周期______族。

(2)画出D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3)与E的氢化物分子所含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是____________(举一例、填化学式,下同)、离子是____________。

(4)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______。

(5)D的单质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