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国民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序号: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时间:
课时累计: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
3、认识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知识结构】结合教材整理:一、自主学习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
始
时间年 (会议)的召开。
标志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以个
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标
志着。
发
展
黄埔
军校
的
建立
时间:地点:
全称:
校长:政治部主任:
意义:
高
潮
北
伐
战
争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时间:年
对象:三个军阀,战略方针:
经
过
主战场
主要战役
结果
胜利
原因
国共团结合作;北伐方针正确;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
工农运动的有利配合;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结
束
失败标志:、
南京
国民
政府
的成
立
时间:1927年4月建立者:
性质:代表、利益
政
策
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二、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对联回答问题: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请回答:(1)斯指什么?它的全称是什么?它创办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2)从对联中可以看出它创办的宗旨是什么?
(3)它创办的作用或是意义是什么?
(4)谈谈你在学习了近代先辈们探索救国新航路后的历史感受。
2、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2、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就与合作破裂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
三、展示交流
四、拓展提升
材料补充:
北伐是国民革命的高潮,国民革命的功绩有三点.第一,请说话,它是一场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由国共两党合作发动和推进,使四个革命阶级的力量空前大联合,
爱国力量大凝聚. 中共直接领导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空前的广泛和深刻,出现了反帝反
封建斗争的高潮,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是中心,同工农运动形成革命的整体,使大革命的风
暴席卷中国大地,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二,这场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给了帝国主义和城乡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第三,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准备了新起点.因
为它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普遍的革命洗礼,去吧中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为更多
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党组织的影响扩大了,也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
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汪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又军阀被打垮了,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代表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军阀。
中国人民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
发生改变。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联合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第二,国民党右派背信弃义,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在国内外反动势力
的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使革命力量遭受到巨大的损失。
第三,中国共产党处在幼年时期,
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
命和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蒋介石汪精卫向革命势力发动突然袭击时,没有也无法组织有效的
抵抗,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国民大革命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是深刻的,是一惨痛的失败和血的代价换来的。
最根本的一点是:共产党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即党指挥枪。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
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材料二: 1895~1898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
年份当年创刊总数
中国人自办报刊
总数所占百分比
1895 7 3 42.9%
1898 47 39 85.9%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创办报刊的原因和目的。
(2)对材料二反映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报业的主体 B.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传媒业的发展
C.言论自由的局面已经形成 D.报刊成为新思想传播的载体之一
(3)材料三中的图一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它创刊于哪一年? 创办地点在哪里?主要刊载什么内容?
(4)材料三中的图二是创办于上海的一家印刷机构,它的名称是什么? 创始人是谁?后来此机构的业务中心由印刷转到出版,它主要出版一些什么样的书籍?
(5)请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图三、图四所宣传的主要思想及其主要作用。
(6)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报刊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巩固训练】
1.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D.黄埔军校
2.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担任北伐军总司令的是()
A.蒋介石 B.叶挺C.冯玉祥D.周恩来
3.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哪个阶级利益的政权? ()
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 C.大资本家D.大地主阶级
4.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
A.湖南、湖北B.江西、江苏C.福建、浙江D.广东、广西
5.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6.北伐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打垮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B.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C.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 D.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7.“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是() A.蔡元培B.李大钊C.陈独秀D.孙中山
图一8.北伐的主要对象中,盘踞在最北面的军阀是()
A.张作霖B.孙传芳C.吴佩孚D.段祺瑞
9.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原因是()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10.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
A.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C.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的主力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1.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这首诗是在描写 ( ) A.火车 B.汽车 C.电报 D.电话
2.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B.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3.1898年,袁世凯向慈禧太后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
不料,慈禧仅试坐一次就把它打入冷宫,弃露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这一事件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慈禧太后生活简朴 B.汽车的引进受到中国上层社会人士的普遍抵制
C.汽车的使用在中国受到封建意识的阻碍 D.汽车的推广受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
5.1872年,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
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
今从此始。
”诗中所提的“纸”是 (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书籍
7.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
所谓的“分水
岭”指的是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
的“分水岭”指的是 ( ) 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B.科举制度的废除
C.《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D.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11.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出:
“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
……
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
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
这项变革倡导了 ( ) A.自由的观念 B.平等的观念 C.博爱的观念 D.互
助的观念
【教学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