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唱腔与板式1.板式,戏曲音乐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
板式一词原有两种含义:①指板眼形式,即节拍形式,音的强弱规律性。
通常以板、鼓击拍,板用以表示强拍,鼓则用以点击弱拍或次强拍。
因此,强拍称为板,而把弱拍或次强拍统称为眼,合称板眼。
一个小节即为一板。
板眼之间又有多种形式,②指下板形式,即节奏形式,也就是音的时值及长短规律性。
唱腔中字随板出的称“迎头板”,后半拍出字的称为“腰板”或“腰眼”(第一小节的第二拍或第三拍,也即弱小节起板),只是在一句唱腔终了时方下一板,也即一句唱腔的最后一拍(未眼),称为“截板”或“底板”。
2.板式变化,一切板式都是从原板变化发展而来。
原板为中庸速度、句幅中等、拖腔不多的一板一眼的板式。
如将乐句的速度减慢,句幅扩充,增加旋律的华彩,并大幅度运用拖腔,这就产生了一板三眼的慢板类板式。
倘在原板基础上将速度加快,句幅缩短,旋律就简去繁,使节奏紧促,这就形成为有板无眼的带板或快板类板式。
如在上述基础上,再运用将固定的节拍形式打散的方法,使速度快慢、节奏缓急、句幅长短、行腔伸缩均能自由发挥,则又形成散板类的板式3.板式类别1)、眼板类(二拍子)①原板,标准的2/4单拍子旋律,每两小节为一乐节,即有明显的呼吸感的旋律片断,每四小节至八小节组成一个乐句旋律片断,即有明显停顿和终止的旋律片断,通常为中庸速度,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每分钟的演唱70-90个音符(四分音),旋律稍简,不似慢板之迂回曲折。
其功能为抒情与叙事两者兼备。
倘用于抒情,则加强唱腔的旋律性;倘用以叙事,唱腔处理则加强其朗诵性。
②紧二六板,在原板基上每小节增加了切分音,弱拍位延续到强拍位,速度比原板稍快,相当于小快板、快板的节奏,每分钟演唱110-130个音符(四分音)。
其乐句结构比原板短小,旋律亦较为简洁,字多腔少,朗诵性强,在节奏上显得比原板紧凑。
它的功能偏重于叙事,因而虽同为一眼板,却与原板有不同的特性与作用。
2)、有板无眼类(一拍子)称带板。
乐句结构更为短小精练,旋律起伏虽大,但字密腔简,节奏上显得更为紧凑、急促。
常用以叙事,并表现紧迫的戏剧情绪。
一种是1/4,2/4节奏的,叫慢带板,慢带板需用双捶演奏因而也叫双捶带板,1/8,1/16以上节奏的就是紧带板,由于紧带板多用…七捶‟板头,如七棰二六带板。
3)、散板类(节拍自由)①摇板。
又称紧打慢唱,是戏曲音乐特有的一种板式。
它的特点是唱腔部分为节拍自由的散板,伴奏部分却严格按带板的节奏进行,形成两个声部的交错节奏,在旋律上也具有某种复调因素。
这种紧打慢唱的节奏特点,使它既能表现悠闲自在的松弛情绪,也可表现紧张激动的强烈情绪。
②散板。
又称慢拉慢唱,是一种区别于摇板的、节拍完全自由的板式。
它的节奏特点更长于表现激动的戏剧情绪。
又称为尖板,尖板也称垫板,行腔自由,不受节奏的影响,散打散唱,尖板根据不同的剧情处理演化派生出,大尖板、尖板、短尖板、。
③散板的派生板式,即导板与滚板。
导板名为一种板式,实际上只有一个乐句,并常作上句,大多在慢板、原板等板式的大段唱腔之前出现,作为引子乐句使用。
起到一个板式转换另一板式的桥梁作用,有时也叫二导板,上下两句子之间在旋律上起导引的作用,上句子的后两小节为下句子的过渡作了节奏和旋律上的准备,它并不是一种独立板式,因为它不能单独构成一段唱腔,只不过是散板类型的板式中一种专用乐句。
滚板的特点,是在节拍自由的散板中,常夹有节拍相对严格的一拍子的唱腔念白交替出现,一字一音,字字紧叠,多用于悲剧性的陈述、哭诉等场合。
4)、一板三眼类(四拍子)即4/4节拍,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每分钟的演唱40-90个音符(四分音),每两小节(4/4)为一个乐节段的就是慢三眼,即两小节正好为一个全音符的时值演唱完一个乐节。
把四个小节(2/8)的节奏压缩在原来的两小节一个全音符的时值唱完,也即原4/4拍转为4/8拍,第三拍的中眼切分为强拍,形成板、板、眼、眼的中板节奏称为快三眼,也叫拦头。
慢板用大铜器起奏板头的叫大板,或者塌板,不用大铜器起奏的叫安板或者一捶安。
秦腔大段慢板唱腔往往在…快三眼‟和…慢三眼‟中间过渡节奏严谨,感情细腻,旋律丰富,曲调迂迴婉转,宜于表达人物内在感情。
常用于戏剧中的自叙和抒情。
5)、板式的调性秦腔唱腔腔均在板式中进行。
以其调性特征区分有“欢音”和“苦音”两类腔调。
两者均为徵调式,以G(5)为主音,D(2)为属音,因此旋律的起唱和落音大多落在5、2音,属于完全落板,也有落在6、3,属于不完全落板,苦音的徵调式又含有商调式的因素,以5、6、2为主音,或者有“以闰为宫”的移宫,以7为主音。
从而丰富了调式的色彩。
无论在旋律的进行以及表现情绪方面这两种腔调均有十分明显的色彩差异。
特别是苦音,旋律深沉、浑厚、高亢、激昂、长于表现悲哀、痛伤、怀念、凄凉等感情,旋律以下行音程大跳或波浪式小跳。
而欢音则为欢快、明朗、刚健有力、长于表现喜悦、欢快、跳荡和爽朗的感情。
旋律以平行、上行音程的级跳或大跳,这两类腔调依据戏剧情节和人物感情需要可独立运用,又可相互转换交替运用。
唱腔是以一个上、下句旋律为基础,或在同一种板式中作各种变化反复,或作各种板式的转换,或连接形成唱腔板式结构的特点。
三,主要板式简述[二六板] “一板一眼”节拍(即为2/4节拍)此板式亦分欢音和苦音两类。
上下句唱腔各为六板,且两句即可成段,每句有六个小节,每一小节有强弱两拍了,即一板一眼,七字句和十字句子一般按(二、二、三和三、三、四字分句,每句子有二小节,二小节之间为了表达激动情绪,可用切分音,由原来的板、眼、板、眼节奏切分为板、板、眼、眼节奏。
且两句即可成段。
[二六板]有紧(快),慢之分;[快二六板]]是将原来的每句子六小节缩小为五至四小节,旋律节奏加快,曲式结构不变,长于表现激情和亢进的情绪,是由[慢二六板]加快速度而来。
[慢二六]是将原来的每句子六小节扩展为八小节,也即二八节拍了,长于叙述、对话和抒情之情绪。
(一)、叫板“叫板”是指演员用一定规范的叫法向司鼓示意所唱的板式,随即按需起板式接唱或起动作铜器。
叫板多用于[慢板],[二六板],[箭板][滚板]等;动作铜器前的叫板如[豹子头]、[倒八棰]等,叫板的曲调皆为“散板”。
有时只有语调而无曲调。
一般可分“虚字叫法”和“有字叫法”,二者各有腔调和字调的不同。
虚字叫法,多为语气词,并有感叹意义。
有字叫法,多为呼唤人称或表态、命令及恳求之词。
(二)、起板和起板过门,即起板的板头和起板的位置,起板铜器中许多是用带板之名。
其起板类别名目甚多,其中用牙子起板的有[摇板],[原板];用小铜器(小三件)起板的有[二六小带板],[三棰小带板],[二六四小锣带板],[二六七小锣带板],[二六八小锣带板],[二六十小锣带板],[哭腔子小带板],[二六喝场子小带板]等;用大铜器起板的有[二六大带板]、[二六蛮带板]、[二六拉棰子大带板],[慢傲二六带板]、[长棰垛头二六带板],[七棰二六带板]等。
另外前半部分用大铜器,后半部分用小三件起板的有[两半截二六带板]。
[二六板]的起板过门也称板头。
它是由引子和基本过门构成的。
有板头过门(含引子)、基本过门和句间过门。
句间过门是唱句后的过门,它包括上句过门和下句过门及垫句过门。
垫句过门是上下句唱腔不拖腔、即连唱时中间的过门,其时值较短。
根据不同的起板铜器可灵活运用引子。
当剧情需紧凑时也可以在引子后接唱。
(三)、起唱规律[二六板]唱腔少则一句,多至数十句。
有十字句和七字句词格。
除规整句词外,还有多字句。
其句式灵活多变。
特别是上句唱腔、曲调变化多样。
上下句唱腔尾均可放音(即拖腔),但上下两句构成的曲式乐段结构不变,每句子六小节,即六板,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二拍,两小节的时值为一个全音符,也就是每句子的断字句的时值为一个全音符。
秦腔的音乐的调性为七声调的C大调及关系A小调,五声调的徵调式,商调式,稳定音为1、2、3,6,不稳定音为2,4,5,7,1。
音,从调式的意义上看,上句一般属于动态性质,它的中结音通常落于调式的不稳定音上,意味着矛盾的展开;而下句一般属于静态性质,它通常以调式的主音构成终止,意味着矛盾的统一或暂归统一。
如此循环反复,构成整段的唱腔意味乐曲没有结束。
因此苦音腔的上句可落2,4,5,7,1,2等,欢音可落1,2,3,6,3,2等音。
唱腔上下句的起唱大体是1.眼起板落,第一腔起于眼上即我们常说的弱小节起拍手,不完全小节结束,2.板起板落为完全小节起拍,完全小节落拍,也既“碰板”:即从板上(强拍)起唱,落音在板上。
句间过门多是唱腔的曲调重复或变化重复。
词格较为自由比较常见。
3.唱句夹白在[二六板]唱腔中,根据剧情需要,可在句子中间加进道白后继续接唱,4.伤寒调二六板伤寒调是演员在较低音区演唱的唱腔旋律、用来表现剧中人物病态或处在昏睡梦惊时的情绪(四)、转板 [二六板]为基础2/4的单拍子,可转入4/4的复合拍(2/4+2/4)依二六板起板,经过一句转人另一板式,也可由[二六板]转[二导板]倒入[慢板];即二六板的上下两句,上一句作为下一句子的引子,放慢速度,下一句转入慢板,原来的一拍时值延续二拍的时值。
也可转[慢板]后经上一句经二导板又转回[二六板];即(2/4+2/4)又转回原来的2/4拍节奏,将其速度加快则可转人[带板];2/4拍节奏转1/8节奏。
(五)、落板[二六板]落板有“留板”,“歇板”,“齐板”“砸板”和“黄板”。
其中后三种落法属完满结束法(结束音落在主音)。
1.“留板”是以紧打慢唱形式结束唱段的一种落板法。
其实也是伴奏乐和声乐形成一定错位,加强旋律气氛的紧迫感和终止感。
有在尾句开始时转紧打慢唱;有在尾句第一腔后转紧打慢唱、即第一腔后接留板过门,第二腔转紧打慢唱。
打击乐可用带牙子或用双键来伴奏留板。
2、“歇板”也是演唱过程中乐句子的休止,在[二六]唱腔进行中需道白和表演时,唱腔暂停而音乐过门继续进行的板式故称“歇板”。
歇板可直接歇和留板后歇。
歇板分为上句歇和下句歇。
歇板过门音乐可无限反复,并为一板三眼,因4/4拍子具有平稳性,以便用来衬奏道白和表演。
需接唱时可在歇板过门中随时起板接唱。
歇板有各种落音和各种落音的歇板过门,但以落5音为多见。
3、“齐板”(板起板落)二六齐板是以完整板式即一板一眼板式来结束唱段的一种落板形式。
其在唱段末句第一腔后接垫句过门,一般将速度稍减,句尾用齐板过门来完满结束。
齐板有带腔齐板和不带腔齐板;不带腔齐板叫硬齐板。
4、“砸板”(旋律的切分休止)二六砸板是指在唱腔或音乐的某一句中立即停止演唱和演奏,即由击乐垫一棰将板截齐以便采用静场说白、即为砸板。
5、“黄板”二六黄板主要用于一出戏或一本戏最后唱腔的末尾。
其句型比较固定、结束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