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月亮和星星》教学案例
编写教师:王婷
【案例背景】
在市级验小学一年级的一个班级里,班里共有70位学生,是个活蹦乱跳、气氛活跃、学生胆子特别大的班级,这是一堂公开课,有十一名听课的教师,上课的老师教龄为1年,是个年轻的女老师。
根据国培学习“影子教学”的要求,我们每个国培学员都必须上一堂公开课,准备时间有限。
按照教学计划,我这一堂课要上的是江西版小学一年级美术手工撕纸贴画第十六课《太阳、月亮和星星》。
虽然只有一年教龄,公开课倒是上过不少,但在其他学校面对70位陌生同学的庞大班级上还是头一回,只好抓紧时间搜集资料、备课,制作课件,争取上一堂与众不同、学生受益匪浅的美术手工课。
【案例描述】
一、谜语导入
1、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聪明,老师想来给大家猜一个谜语。
问:有位老翁,它来就天亮,它走黑洞洞。
2、老师再让小朋友们猜两个个谜语:A、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
B、一颗颗,亮晶晶,数来数去数不清。
围着月亮听故事,边听边眨小眼睛。
答:太阳、月亮和星星的,有时是红的,有时是金色的·····)
(教学效果:开始运用多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太阳星星和月亮的样貌,训练学生学会记忆和回忆;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记忆,从而锻炼一年级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并为后面撕纸学习做好准备。
)
2、师板书画出太阳、月亮和星星。
师:大家说的太好了,看来你们真的很聪明!今天老师要教你们用纸撕出太阳、月亮、星星,大家想不想学?
3、板书课题:太阳月亮星星
二、知识拓展
1、太阳的作用:带来光明和温暖,让花更红,树更绿,杀灭病菌,万物生长靠太阳。
2、太阳的特征:太阳从里到外都是炽热的气体,是一个燃烧着的大气球。
三、教师示范
1、黑板出示一张白纸。
拿出一张彩纸和一支笔,在彩纸上画个圆形。
开始撕纸,沿着圆形周围撕出一条一条的,作为太阳的“光线”。
把“光线”修整成圆形,再每间隔一条撕掉。
完成后用双面胶贴到白纸上。
(师边示范边讲解)
2、用同样的方法画出月亮和星星的形状并撕下来,用双面胶贴在太
阳的旁边。
(教学效果:对刚接触撕纸的学生会撕纸画比较陌生,教师采取示范的方法让学生看,了解撕纸的大概方法和步骤,在示范的过程中告诉
学生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学。
为后面学生自己动手做好铺垫。
)
3、用彩笔在白纸上进行添画。
(可以给太阳加上云朵、彩虹,给月亮
加上五官,给星星加上尾巴变成流星······)
(教学效果: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学会撕纸后,还要能够把组织好的画进行添画,这一步骤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并且能够使撕出的画面更加完整和漂亮。
)
三、感受实践
1、师:我撕了几个我自己心中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带给同学们看
看。
(出示范画,师生欣赏)
2、师:想想你心中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样的,把它撕出来吧!
3、学生动手撕画,教师巡视,给予同学帮助和建议。
(教学效果:这一环节是本课主体,通过前面动脑、动嘴等环节之后,学生开始动手撕纸。
此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想、看和听到的的知识和方法运用起来,把自己的想法用撕纸表达出来,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的。
)
四、作品展示及评价
1、请完成作品的学生带作品到台前展示。
2、师:请同学举手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
3、教师点评和小结。
最后提醒学生注意:贴完以后记得把自己周围
的纸屑捡干净。
(教学效果:点评环节中把有特色的学生作品展示出来,起到学生之
间相互学习、借鉴和鼓励的作用,并在学生点评中再一次锻炼的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
【案列反思】
孩子需要的不是灌输,而是激情的激发。
本课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对这一课题十分感兴趣。
整堂课,教师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学生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了美术知识,并感受了撕纸的快乐,掌握撕纸技巧,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并在制作过程中养成了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
教师注重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建议多选择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发挥学生的感知能力,又为形象思维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习。
教师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撕纸添画是综合撕纸、联想、粘贴、添画的学习活动。
既有手工工艺,有包含了绘画技能,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本课较为巧妙而有效的综合能力的训练。
建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画笔完善自己的作品,更能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