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乙肝肝硬化评估与预后PPT课件
乙肝肝硬化评估与预后PPT课件
3
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
FIB-4指数:计算公式=(年龄× AST)÷ (血小板× ATL的平 方根)。 • 意义:用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和分期。FIB-4<1.45, 分期F0-F1;FIB-4>3.25,分化分期评分 (Fibrosis,F ) • 病变 分值 • 无纤维化 0 • 汇管区纤维性扩大,但无纤维间隔形成 1 • 汇管区纤维性扩大,少数纤维间隔形成 2
8
MELD、MELD-Na & CTP
• MELD衍生的MELD-Na评分因其客观细 致,与简单易行的CTP评分,是目前临 床上最常广泛应用的两个评价肝衰竭的 模型系统。
一、MELD评分=3.8× loge(血清胆红素umol/ L× 0.058)+11.2× loge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9.6× loge(血清肌酐umol/L× 0.011)+ 6.4。 MELD-Na评分=MELD+1.59× (135-Na+),其中血 清Na+水平≥135 mmol/L者按135 mmol/L计算,血 清Na+水平≤120 mmol/L者按120 mmol/L计算,血 清Na+水平介于120~135 mmol/L者按具体数值计算。
9
二、MELD评分=9.57× ln Cr(mg/dl)+3.78× ln TBil(mg/d1)+11.2× ln INR+6.4× 病因(胆汁淤积性和酒精性 为O,其他原因为1),结果取整数。 MELD-Na评分=MELD+1.59× (135-Na+),其中血清 Na+水平≥135 mmol/L者按135 mmol/L计算,血清Na+ 水平≤120 mmol/L者按120 mmol/L计算,血清Na+水平 介于120~135 mmol/L者按具体数值计算。
1
乙肝肝硬化临床诊断
HBV相关肝硬化临床诊断的必备条件: • ①组织学或临床提示存在肝硬化证据; • ②病因学明确的HBV感染证据。排除HCV感染、酒精和药 物等其他病因。
2
乙肝肝硬化分期
临床上根据有无主要并发症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 A、代偿期肝硬化:影像学、生物化学或血液学检查有肝细胞合成功能障碍或 门静脉高压症证据,或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 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症状或严重并发症。 • B、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可以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 水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6
肝硬化并发症评估
• • • • •
肝硬化按五期分类法评估肝硬化并发症情况: 1、无静脉曲张,无腹水。 2、有静脉曲张,无出血及腹水。 3、有腹水,无出血,伴或不伴有静脉曲张。 4、有出血,伴或不伴腹水。 5、脓毒血症。 1、2期为代偿性肝硬化;3-5期为失代偿性肝硬化。
7
肝衰竭模型
• 欧洲皇家学院医院标准(King’s College Hospital criteria, KCH标准)、(Child—Turcotte—Pugh评分(CTP评分)、 (Model for for end—stage fiver disease评分(MELD评分)、 MELD-Na评分,综合了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影 像学改变等各方因素,对于疾病的预测更为全面和准确。
10
11
KCT标准
• 朴热息痛所致(acetaminophen induced) 动脉血PH<7.30(不论肝性脑 病分期)或同时满足以下三条: A. 凝血酶原时间>100秒(国际标准 化比值>6.5); B.血清肌酐>300 umol/L; C.3至4期肝性脑病。 非朴热息痛所致(Nonacetaminophen induced) 凝血酶原时间>l00秒(国际标 准化比值>6.5)(不论肝性脑病 分期)或同时满足以下五条中的 任意三条(不论肝性脑病分期): A. 年龄<lO岁或>40岁; B. 病因学:非甲非乙或药物反应; C. 自黄疸发生到出现肝性脑病的时 间大于7天; D. 国际标准化比值大于3.5; E. 血清总胆红素大于17.6mg/dl。 满足KCH标准提示预后不良。
12
扑热息痛即对乙酰氨基酚
13
• • 多数纤维间隔形成,但无硬化结节 肝硬化 3 4
5
APRI评分:冬氨酸转氨酶(ALT)和血 小板(PLT)比率指数。 • 计算公式为: APRI=(AST/ULN)× 100/PLT(10^9/L)。 意义:用于肝硬化的评估。 • 成人APRI评分:<0.5 排除肝硬化, AFPI>1.5 怀疑F2及以上肝纤维化,>2 预示患者已经发生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