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确定现象

不确定现象

不确定现象(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页例1、例2,第97页例3及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随机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具准备】分为8个小组(活动时,全组集中到组长那里开展活动)。

硬币、登记表(交给组长保管),装有彩球的盒子。

(一个盒子中全放黄球,一个盒子中全放白球)【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学习例1(1)同学们,这4个同学要参加演讲比赛。

我们将抽签决定他们演讲的顺序。

请4个同学上来代表他们抽签,谁能猜一猜这4位同学谁是第1个演讲的?(学生猜测)(2)猜测:一定是XX同学吗(不一定)那一定是XX同学吗? (也不一定)我们能确定第1个演讲的一定是谁吗?(不能)谁来说说为什么?(因为抽签的结果,可能是……也可能是……)(3)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结果是无法确定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究的一种现象——不确定现象。

板书课题:不确定现象。

二、自主探索,学习例2(1)猜测。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来玩抛硬币的游戏。

老师先来玩一玩。

,把硬币抛起来,请学生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2)验证。

学生小组,进行抛硬币活动。

每一小组抛6次硬币,各小组长记录小组实验结果。

先猜想,再看抛的结果。

体会事先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有时是相同的,有时是不同的。

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3)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记录。

(4)交流:观察统计情况,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引导学生用“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来准确描述这一现象)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板书:不确定)(5)总结。

谁抽到第1个演讲不能事先确定”,硬币落地后是哪一面向上也不能事先确定”,像这种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结果就是不确定现象。

(6)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不确定现象,请你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

例如:明天可能下雨,这次考试我可能得一百分……三、摸球比赛,学习例3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些乒乓球,我想请表现好的两个孩子来进行摸球比赛?1.规则。

两名选手在盒子中摸球5次,谁摸出来的黄球多,哪个选手就获胜。

同学们, 你们认为哪个同学会获得胜利?2.摸球比赛。

请两位参赛选手先猜拳决定选择摸哪个盒子的彩球。

摸出1个黄球就在黑板上的统计表中做上记号,最后进行统计。

3.交流讨论。

教师宣布获胜选手。

你们有什么想法吗?(点名回答:我想他的盒子中全是黄球。

)(1)认识“一定”“不可能”。

①你又没看见,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我猜的。

)②那么你为什么这样猜呢?(学生:因为他连续5次都摸到黄球,有点可疑。

)③我也觉得有点可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你们想看看吗?(学生:想。

)教师把盒子打开,里面装的全是黄球。

④盒子中全是黄球,那如果再去任意摸一个,摸出的还是?(学生: 黄球。

)一定吗?(学生:一定。

)教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描述这种现象? (学生:摸出的球一定是黄球。

)⑤在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白球吗?(学生:不可能。

)我们又可以用一句什么话来描述这种现象呢?(学生:摸出的球不可能是白球。

)(2)用“一定”“不可能”说说输的这个同学摸球情况。

①那**同学怎么一次黄球也没摸到呢?你们又有什么想法? (学生:我猜里面一个黄球都没有。

)②教师把打开盒子,里面全是白球,没有黄球。

那如果我们再去任意摸一个,摸出的是什么呢?(学生:摸出的一定是白球。

)③可能摸出是黄球吗?(学生:不可能摸出黄球。

)4.师生小结。

我们在第1个盒子里摸出的一定是黄球,在第2个盒子里摸出的不可能是黄球,这些现象叫作“确定现象”。

我们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这种确定现象。

5.说一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现象是确定现象。

例如: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太阳不可能从西方升起……[点评:用学生喜欢的比赛形式呈现“摸球”情境,这样更贴近学生。

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一定”“不可能”,并能用这两个词语描述确定现象。

]四、联系生活,实践体验1.课件出示课堂活动试一试。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说原因。

五、巩固升华1.完成练习二十三2题。

2.课件出示5题。

全班说。

3.课件出示练习题。

先让两个学生进行游戏,其他学生再说说现象,并用语言规范的学生进行描述。

4.练习二十三第4题。

先让学生判断3个同学说得对不对,再说说还有没有其他说法。

六、全课总结(1)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1月份将进行期末考试,请用今天所学的知道描述期末成绩。

虽然不一定能考第一,但是只要大家努力,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2)游戏,抽奖:老师这个盒子里有小礼物有纸团、糖果。

我请表现最好的孩子上来抽奖。

抽之前先要描述你的结果。

如果猜对了,那奖品就归你,猜错就放回去。

2.练习二十三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连线,再全班交流,并说明理由。

3.练习二十三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空,然后全班集体订正,最后说说哪些现象是不确定现象,哪些现象是确定现象。

[点评:利用多种练习形式,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可能性(一)一、情景引入1.教师:上课之前告诉同学们一个消息,我们班马上要转来一位新同学,请同学们猜一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2.学生猜: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结果,有的事情则不能确定它的结果。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研究不确定现象。

(1)教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抛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3)活动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5)教师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板书:结果不止一种不确定)。

2研究确定现象(1)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白球。

学生可分组摸球后,记录摸球后的结果。

教师:当盒子里全是白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全是白球,都是白球……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一定”这个词来说。

(板书:一定)教师:这样放球可能从盒子里摸出黄球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不可能,不会……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不可能”这个词来说。

(板书:不可能)教师:(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黄球)当盒子里全是黄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又怎样呢?学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结果。

教师小结:像这样结果只有一种,我们就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

三、猜想验证1.(教师将两种球混装)提问:现在盒子里装了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会是什么球呢?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来描述摸球结果。

2.小组摸球,试验验证。

(1)试验要求。

教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一个盒子,里面有3个黄球和3个白球。

请组长负责安排,小朋友按次序摸球。

要求:①每人可以摸两次,摸之前要先想想:会摸出什么球呢?然后再摸。

②组内的记录员要将小朋友每次摸球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每次摸出的球要放回盒子里摇一摇,再继续摸。

教师: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合作,小组活动开展得又快又好。

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小结:完成教科书127~128页1~3题。

2.讨论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教师:生活中,哪些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哪些是一定要发生的事情?教师举例,引导思考,如:“猜中指”、“石头、剪子、布”等游戏。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些游戏?你能预测一下结果吗?教师小结: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学生举例,分析游戏结果。

教师:想一想,平常你还玩过哪些游戏,或者你能不能自己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使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要求:独立思考,同桌互玩,边玩边想:这个游戏的结果是确定的吗?为什么?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有趣的游戏,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在玩之前是不能确定的,属于数学上的“不确定现象”。

也正是因为结果的不确定,人们才可以反复玩,在可能出现的结果中去感受无穷的乐趣。

四、全课小结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