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俗概述题目

民俗概述题目

民俗概述题目1.(判断题)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

()2.(多项选择题)中秋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A.蒙古族B.壮族C.彝族D.土家族E.朝鲜族3.(多项选择题)根据国务院规定,全国性法定节日有()。

A.春节B.重阳节C.清明节D.端午节E.中秋节4.(多项选择题)我国人口最多的三个少数民族是()。

A.壮族B.蒙古族C.满族D.回族E.藏族5.(单项选择题)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起源于()。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6.(判断题)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

()7.(单项选择题)()原是岁暮时张挂的门神,清代成为端午之神。

A.钟馗B.神荼和郁垒C.尉迟恭D.秦叔宝8.(判断题)端午节不仅是汉族的节日,有些少数民族也过端午节。

()9.(判断题)大襟右衽是汉族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

()10.(判断题)在端午节,人们把避毒除害作为主要的活动内容。

()11.(多项选择题)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有()。

A.坚持民族平等团结B.民族区域自治C.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D.培养少数民族干部E.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12.(判断题)踏青,又叫春游,起源于唐代。

()13.(多项选择题)清明节属于我国传统节日,节庆的主要活动有()。

A.放风筝B.祭扫坟墓C.挂钟馗像D.踏青郊游E.饮雄黄酒14.(单项选择题)()年,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节日。

A.1989B.1998C.2005D.200815.(单项选择题)祭月赏月活动始于周代,()始定为中秋节。

A.汉代B.唐代C.北宋D.南宋16.(判断题)端午节的起源一般认为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在清代变成了端午之神。

()17.(判断题)赛龙舟是端午节中一项重要的活动,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水乡之地。

()18.(判断题)上元节又称为元宵节。

()19.(判断题)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虽小,但分布地区很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以上。

()20.(判断题)汉族不仅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而且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21.(判断题)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塔塔尔族。

()22.(单项选择题)周边各族以“汉人”称呼中原人是在()以后。

A.夏代B.商代C.周代D.汉代23.(多项选择题)端午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A.苗族B.蒙古族C.傣族D.藏族E.回族24.(判断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周边的各族以“汉人”称呼中原人。

()25.(单项选择题)()是端午节中一项重要的活动,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水乡之地。

A.饮雄黄酒B.吃粽子C.赛龙舟D.插菖蒲26.(单项选择题)元宵耍灯起源于()。

A.汉代B.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南宋时期27.(单项选择题)根据国务院令,从()年1月1日起,除春节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成为全国性法定节日。

A.1989B.1998C.2005D.200828.(判断题)钟馗原是门神,清代时变成了端午之神。

()29.(单项选择题)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被称为“踏青节”的是()。

A.春节B.元宵节C.清明节D.端午节30.(单项选择题)寒食节的设立据说是为了纪念()。

A.管仲B.鲍叔牙C.晋文公D.介子推31.(单项选择题)祭月赏月活动始于周代,把此活动定为中秋节始于()。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32.(多项选择题)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除汉族外,()等民族都过此节。

A.傣族B.蒙古族C.苗族D.壮族E.朝鲜族33.(多项选择题)清明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A.白族B.满族C.回族D.维吾尔族E.彝族34.(单项选择题)我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是()。

A.四川B.新疆C.云南D.贵州35.(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属于中秋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是()。

A.插柳B.挂香袋C.吃月饼D.饮雄黄酒A项,插柳是清明节的民俗活动;B、D两项,挂香袋和饮雄黄酒都是端午节的民俗活动。

36.(单项选择题)寒食节据说是为纪念春秋时()公子重耳的臣属介子推所设。

A.晋国B.楚国C.齐国D.越国37.(单项选择题)()是汉族宗教信仰的传统观念。

A.原始图腾B.万物有灵C.天命与祖先崇拜D.风水走向38.(判断题)天命崇拜、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信仰的传统观念。

()39.(多项选择题)端午节又名()。

A.端阳节B.天中节C.女儿节D.粽子节E.五月节40.(多项选择题)()是汉族宗教信仰的传统观念。

A.天命崇拜B.自然崇拜C.图腾崇拜D.祖先崇拜E.鬼神崇拜41.(多项选择题)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有()。

A.贴春联B.龙舟竞渡C.插柳D.吃粽子E.吃月饼A项,贴春联是春节的民俗活动;C项,插柳是清明节的民俗活动;E项,吃月饼是中秋节的民俗活动。

42.(判断题)端午节又名端阳节、天中节、五月节等,节日期间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

()43.(单项选择题)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分别是()。

A.壮族;回族B.彝族;回族C.满族;壮族D.维吾尔族;回族44.(单项选择题)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是()。

A.春节B.清明节C.中秋节D.端午节45.(单项选择题)我国人口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

A.蒙古族B.回族C.藏族D.维吾尔族46.(单项选择题)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的特点。

A.东南密、西北疏B.东南疏、西北密C.东西密、南北疏D.东西疏、南北密47.(单项选择题)清明节扫墓秦以前已有,但在()才成为定俗。

A.汉代B.秦代C.唐代D.宋代48.(单项选择题)下列传统节日中,未作为全国性法定节日的是()。

A.元宵节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注意,本题问的是“未作为”。

49.(多项选择题)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A.大杂居B.小聚居C.东南密D.相互交错居住E.西北疏人口分布呈现出了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

题目问的是地理分布特点,“东南密、西北疏”属于人口分布特点。

如果试题直接问“中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则全选。

50.(判断题)清明节主要节日习俗有扫墓和踏青等。

()51.(判断题)我国春节活动一般都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

()52.(多项选择题)对于汉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汉族的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形、器、意的完美结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B.夏朝时已形成以“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体,以与周边各族相区别C.汉族是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形成的统一的、稳定的民族D.汉族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E.天命崇拜、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信仰的传统观念53.(判断题)长期以来,对汉族民居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风水术”定下的范式。

()54.(判断题)清明节的民俗活动有扫墓、踏青、放风筝、挂香袋等。

()清明节的民俗活动主要有扫墓、插柳、踏青、射柳、放风筝、荡秋千等。

55.(判断题)中秋节在每年阴历的八月十五,恰值三秋月之中,故名中秋节。

()56.(多项选择题)对于汉族服饰与民居,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汉服的服饰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连两种基本的形式B.大襟左衽是汉族服饰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C.北方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主要代表D.南方以天井式瓦房居多E.对汉族民居影响最大的是“风水术”定下的范式57.(多项选择题)对于春节,说法正确的有()。

A.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B.过了除夕,春节就结束了C.除夕之夜,即年三十晚,家家团聚,吃团圆饭,闭门团坐待旦,谓之守岁D.贴春联、挂年画起源于古代的桃符E.拜年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相互走访祝贺春节,表示辞旧迎新的一种形式58.(判断题)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

()59.(判断题)我国各民族分布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基本格局。

()60.(单项选择题)汉族从()时开始称为“华”“夏”或者“华夏”。

A.商B.春秋战国C.魏晋D.汉代61.(单项选择题)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蒙古族B.回族C.藏族D.壮族62.(判断题)春节俗称“新年”,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七,是汉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