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菊与刀研究的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菊与刀研究的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科技信息一、鲁思·本尼迪克特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于1887年6月5日出生于纽约,1948年9月17日去世。

她在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1919年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院学习,从师于博厄斯,并取得了博士学位,在1923年成为该校的教师。

她在1934年著有《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一书,在1940年著有《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一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对德国、泰国等国家的民族性进行了研究。

其中,最有名的是研究日本文化的《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Patterns of Japanese Culture)一书。

她既是人道主义者又是和平主义者。

她始终相信人类学的研究是开启民族交流大门的钥匙,是构筑国际间和平的基础。

二、《菊与刀》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该书的创作背景是1944年作者受美国战时情报局的委托对日本进行研究。

主要是研究两个问题:一是要不要进攻日本本土,日本会不会投降;二是应不应该保留日本的天皇制。

因为各种条件的制约,作者尽管不能进行实地考察,但是通过日本的书籍,日本人制作的影视,在美日本人的交谈等材料进行了研究。

通过从对象社会抽出文化类型的方法,对日本文化的基调进行了研究。

作者把难懂的敌人日本人的思想比作“菊”与“刀”,对日本人的矛盾心理进行了阐述。

通过作者的研究表明,美国政府理应采取的政策是保留日本的天皇制,日本国民应该负有再建国家的责任。

在这本书中,强调了欧美人难以理解的日本人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是日本人固有的东西。

作者于细微之处着手,对日本国民的生活方式进行了研究。

《菊与刀》一共由十三章组成,通过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阶级制度、耻感文化、报恩、义理和人情、儿童教育等方面来跟欧美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日本的人格。

在此,对书中作者的主要观点进行简单的介绍。

日本人崇尚精神优先主义,认为死也是精神的胜利,对天皇示以无限的忠诚。

阶级制度的存在,恪守自己的本分是日本人的美德。

作为日本国民必须要有报恩意识,皇恩、父母恩、主恩、师恩,这些都是很重的负担。

日本人在受恩时,怀有矛盾的心情。

因为他们要对天皇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工作尽义务。

这些是不管怎么努力也不能全部还完的,在时间上也是无限的义务。

日本人在受到别人的侮辱和诽谤时,有除去污名的义务,在他们看来,没有比义理更为难的东西了。

义理和人情是对立的,报恩意味着牺牲个人的欲望和快乐。

日本文化被称为耻感文化,耻是培养所有美德的土壤,出色行为的出发点。

日本人的所有这些矛盾性格,从他们的儿童教育成长环境可以初见端倪。

正如作者在第一章中描述的那样,日本人的性格是矛盾的。

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作者在第十二章中对日本人的这种性格做出了结论性的说明:伪装的意志自由—“菊”和自我责任的精神—“刀”。

日本人一方面崇尚美,致力于养菊的秘术,另一方面又崇尚刀,赋予武士以至高的荣耀。

日本的菊花是盆栽的,栽培者经常在菊花的生长过程中用小小的,肉眼几近看不见的金属线圈将其固定,使其保持正确的姿态。

日本人就像菊花那样,拥有伪装的意志自由,为了生活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拒绝单纯的自由。

但是,在追求更大精神自由的过渡期,日本人为了不失去平衡,借由自我责任的精神,也就是自己负责擦掉“身上的锈”的方法来平衡。

这个比喻是把自己的身体比作刀,正如佩刀的人有责任保持刀的光泽一样,人们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因此,菊是象征伪装的意志自由,刀是象征自我责任的精神。

而且,自我责任的精神是日本儿童教育和行为的哲学,是日本精神的一部分,是植根于日本人内心的美德。

三、《菊与刀》研究的特点《菊与刀》被称作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史上最早的日本文化论。

该书是二战期间出于军事目的研究日本文化的一本书。

一个民族的思维和情感养成的行为习惯肯定具有一贯性。

作者基于丰富的材料,探究日本人的诸多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之间的关联,从特殊的关联来把握全局的结构,研究方法是集中于结构机能的分析。

在文化统合形态论方面,本尼迪克特作为文化人类学家的学术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菊与刀》是众所公认的经典著作,其价值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存在很多质疑的声音。

例如,作者不会日语而且没有亲自到过日本,所做论述无视历史,有失偏颇;过于简单的罪耻文化二元论;菊与刀的象征是否确切等很多观点存在。

《菊与刀》并不能算是单纯的文化人类学的著作,也可以称之为政治文学。

但是,就其创作的时代背景而言,其价值是巨大的,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就有密切的联系。

在中国古代就有大量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了日本。

古时的中国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一直到近代,对日本文化的深入和丰富的研究都很少。

但是,也不乏有经典之作,1895年黄遵宪先生的《日本国志》,1947年蒋百里先生的《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

1928年戴季陶先生的《日本论》是比较著名的,堪称国人研究日本的第一本书。

书中说日本人的特点是“为生存而竞争,为竞争而互助”。

很多人认为《日本论》的深刻程度远在《菊与刀》之上,的确,同为东方人并且亲身感受日本生活的戴季陶先生和本尼迪克特是不同的。

但是,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曾经一度在日本和中国非常畅销,给予了国人很多对日本的认知,受到了很多人的研究。

就目前为止,国内的《菊与刀》相关学术论文研究状况在此做了简单统计。

从1979年到2012年这段时期,以“菊与刀”为检索词,在CNKI 中,共计有60篇文章。

其中,学术期刊57篇,硕士论文2篇,会议论文1篇。

根据学科内容分类,文化相关40篇,文学、影视艺术相关6篇,政治外交、军事历史相关4篇。

统计和仔细阅读之后发现,《菊与刀》的相关学术论文研究虽然也不少,但是详尽且深入的研究比较少。

其中,和文化相关的文章,主要是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阶级制度和耻感文化是主要的着眼点。

提及《菊与刀》最早的文章是1981年金克木先生的《记〈菊与刀〉—兼谈比较文化和比较哲学》一文。

从2000年开始,每年都会有相关文章刊载出版。

除此之外,从《菊与刀》的现实意义,也就是从政治、外交、历史、军事、艺术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的文章也存在。

但是,通过仔细阅读后发现大家的研究大部分都是表面的简单的概括而已,没有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菊与刀》的时代性以及一些文化疑点没有进行剖析研究。

四、《菊与刀》研究的现代意义每一个民族的价值观的形成都是要经过历史和文化的沉淀的。

两种极端的性情同时交汇在日本人身上,这肯定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正如本尼迪克特在书中描述的那样,日本人在儿童时期和成年时期所受教育的不连贯性使他们的性格极其矛盾。

而且日本是一个岛国,人口密集、资源匮乏、灾害频繁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他们为了生存下去,抵御外敌入侵,有了尚武的精神。

但是为了安抚这种好强的个性,就必须寻求另一种仁义道德的精神来平衡自己的心态。

所以,同日本友好交往的前提是先要深入理解日本的价值观。

虽然《菊与刀》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对于它的研究还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特别是对于中日两国间的友好交流。

作为想快速了解日本文化的读者来讲,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

不过今天的我们在读这本书时,必须要深刻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

我们所读到的是过去的日本、历史的日本、现在的日本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读《菊与刀》,来了解日本人和日本文化。

但是有些骨子里的精神是不会变的。

当前,中日两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当我们了解了日本人的等级制度、集团主义精神等很多文化后,我们在交往中会更加容易理解对方的思想和行为。

在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和谐外交的发展。

在经济上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平衡利益关系。

在文化上,有利于两国间传统文化的交流和民间组织的交流。

特别是在中日关系方面,两国间有很多的历史问题存在,但是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要重新认识日本。

民间舆论对于一国的外交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两国国民彼此间文化的认知了解是很重要的。

正如1944年召开的太平洋问题调查会中提到的那样,“日本人像青少年,精神年龄是12岁”,他们极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又很叛逆。

日本人极易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并且为我所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日本人的价值观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对于现在的研究者来说,《菊与刀》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所以,我们需要超越《菊与刀》,与时俱进的看待日本。

重新且深入的研究日本和日本人是有必要的。

中日两国同处东亚地区,各个方面的交流和联系是密切的。

而且一个如此快速发展和进步的民族是值得我们去好好研究的。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是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国际间合作的桥梁,对世界的和平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ルース·ベネディクト/長谷川松治訳.『菊と刀日本文化の型』[M].講談社学術庫.2005年5月.[2]鲁思·本尼迪克特著.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M].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商务印书馆,1990,(6).[3]金克木.记《菊与刀》—兼谈比较文化和比较哲学[J].读书,1981 (6).[4]王毅,关丹.鲁思·本尼迪克特和《菊与刀》[J].理论界,2009(11).《菊与刀》研究的特点及其现代意义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郎倩倩[摘要]《菊与刀》是二战期间本尼迪克特由于军事目的而研究日本的一本著作。

作者用“菊”与“刀”来寓示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和日本文化的两面性。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菊与刀》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以及《菊与刀》相关研究的特点,探讨其现代意义。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和看待《菊与刀》,要深入理解和研究日本文化,以此促进两国间的友好交流和发展。

[关键词]菊与刀日本文化矛盾性格价值观——2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