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菊与刀》读书笔记总结

《菊与刀》读书笔记总结

《菊与刀》读书笔记总结
这是一本不到20万字数的小书,作者以文化形貌论谈论日本文化的特质,并从孩子教养的角度剖析日本人的生命史。

总体来说非常有意思,但也有美中不足。

不足之处主要是翻译,我买此书之前的确没有做功课,事实证明盲买还是不灵。

这本由开明出版社出版的秦墨所翻译的《菊与刀》,很多地方阅读起来让人感觉不仅原作家本尼迪克特写的时候较为仓促,且翻译的时候还没有中和掉这种仓促。

明明上一句已经用过的辞藻或形容,在下一句又重复使用,从而没能得到美化。

比如在第十二章儿童学习章节里所写到的:
他们尽管彬彬有礼,却仍能保持傲慢不驯。

在军队里,他们可以接受军队所要求的狂热盲目的训练,但却又桀骜不驯。

这里前后都用了不驯,读起来让人忍不住回头检视一下前一句自己是不是读错了,或者是否看串行又读了同样的一句。

此句在表达层面意思的区分也有所欠缺。

同样的一段话,在译林出版社出版,由陆征翻译的版本中是这样的:
尽管他们礼貌周到,却也会心存傲慢。

他们能够接收军队里的超严纪律,同时却又桀骜不驯。

这样一对比,感觉开明出版社出版的这段翻译水平也就仅比网站在线翻译的好一点……
由于没有看原版,我也不知道我就这样把大部分锅都甩给翻译是否合适。

因为在章节和章节之前,有时候会感觉出来作者写的时候也比较仓促。

那之间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重复强调和解释的内容,基本都是我认为已经前面解释的很清楚,大可不必费周章的再细致阐述了。

但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因素,就是为什么作者对有些简单易懂的地方写的如此细致复杂。

我想可能是因为这是美国人写给欧洲人的日本历史的原因。

欧亚之间的文化差异本就显著,如果不解释的这么细致,欧洲人恐怕很难理解日本文化。

且由于作者是在美国环境成长并生活的,文中很多文化对比都是拿美国和日本做对比。

而我身为一个中国人,而且对于作者来说还是个“未来的中国人”(本书写于1945年前后),很多内容我理解起来是比较容易的。

因为自二战之后,各国文化的交融发展,信息资源的互通有无,多多少少让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趋于接近,彼此之间更容易移情理解。

就连如今的日本人也不像文中那么极端了,尽管他们还是亚洲国家中比较极端的民族。

在当时的美国文化和日本文化之间,我感觉我现在所处的文化环境是刚好介于两者之间的。

所以本书读起来甚是有意思的原因就是,作者在阐述对待同样一件事美国人和日本人不同的心理状态时,我发现我两方的情绪都可以理解,甚至有些心理活动都确确实实的在我身上发生过。

这就感觉像是同时在照两面镜子,审视着两个同时存在却又不同的极端的自己。

孙子兵法读后感纵使现在的日本和那时候的日本有很大的不同。

如今的日本人不必遵从异常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必承受那么大的“负恩情”的压力、不必进行偏执的自我修养、不会过分在意社会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