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素质:科目一专项练习-材料题20道

综合素质:科目一专项练习-材料题20道

科一专项练习20道【知识点:学生观】材料1:四(1)班王红的语文、英语两科成绩都很好,唯独数学差,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爸妈小时候数学都不好,遗传!”刚接这个班数学课的张老师很惋惜,她想:怎样让王红爱学数学、会学数学呢?在全面了解王红的学习状况后,张老师决定从习得学习方法,消除数学畏惧入手,帮助王红。

张老师先是和王红一起总结语文和英语的学习方法,归纳其中相通的地方,指导王红尝试将其应用到数学学习上。

课堂上,张老师提问王红时,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适当进行启发,并给王红提供机会说出解题思路,逐渐提高了王红的听课效果。

在操作性活动中,王红常常不知道如何下手。

针对这些问题,张老师一方面鼓励王红大胆操作,不要怕犯错误,另一方面教给她具体方法引导她逐步体验,渐入佳境。

当作业难度较大时,张老师便给王红搭一个“脚手架”,设计较容易的题目让她先完成,然后找到题目之间的联系,最终完成作业。

对于王红的作业,张老师采用面批形式及时反馈,以便王红适时改进。

经过王红和张老师的共同努力,王红数学成绩大幅提高,王红再也不说自己“学不好数学了”。

问题:从学生观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14分)【参考答案】答:张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以下学生观:(1)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王红同学数学成绩不好,对数学的学习也没有信心,经过张老师的悉心帮助,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这说明学生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

(2)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张老师并没有因为王红数学成绩不好而批评他,而是在了解学习状况后,通过一步步的引导,不断给她搭设“脚手架”,这样的关心,带来了学生的进步。

(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要多看优点。

张老师对待王红同学,从优点出发,分析他语文、英语学习好的原因,进而弥补数学的不足,带来了王红的全面进步。

(4)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所长,也有自己的短处,比如材料中的王红,语文、英语学得好,而数学却不好。

张老师能够认识到这种差异,因材施教,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知识点:学生观】材料2:任教六年的李老师回忆道:读初二时,新来的语文老师以“春游”为题,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我写了一次与爸爸上山采杨梅的经历,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写得有声有色。

这个语文老师对班上的情况不了解,并不知道我是班里最差的学生,在批改完作文后,我的作文成了班上唯一优秀的范文,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着,我一听是自己的作文,心狂跳起来。

语文老师读完了以后,就对全班同学说:“请写这篇作文的同学站起来。

”我在后排怯生生地站了起来,全班同学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我,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

老师在读完了我的作文后,还分析了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并给了我几张空白稿纸让我再誊写一遍,然后在班里墙壁上开辟一个作文园地。

我的作文就是作文园地里的第一篇范文。

由此,我找到了自信,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也有很多闪光点。

自从那以后我开始要求自己坚持写周记和日记,并送给老师批改。

老师在看完之后要么写一句评语,要么盖上一个“优秀”字样的图案,我非常满足。

写日记这个习惯从初二开始一直保留至今,现在我的日记本已达五十多本了。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

(14分)【参考答案】答: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以下学生观:第一,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教师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

材料中虽然我是一个差生,但老师仍发现了“我”写作的闪光点,不断鼓励“我”,赞美“我”,分析“我”文章写得好的地方。

第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材料中语文老师对“我”的作文大加赞赏,还在作文园地里展示,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材料中的“我”被激发了学习动机,找到自信后,能够从“最差”变为“优秀”,并持续努力学习。

第四,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材料中语文老师当堂宣读作文,分析优秀之处,帮助学生找到了自信,并让学生站起来接受大家“惊奇”、赞赏的注目礼,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

【知识点:学生观】材料3:材料一:数学张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所教的班级也是名列前茅,在上课时张教师在讲解某道数学题时只讲了一种方法进行解题,有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解法,但比较繁琐,张老师说:在考试时,没有同学会用你的那种方法的,就按我所讲的解题方法做题就行了,不用多想。

于是课堂教学就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老师讲的很匆忙,学生记得也很匆忙、紧张。

材料二:李老师非常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在课堂上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学生怎么说教师就怎么做,去顺应学生的兴趣,有时不得不迁就学生、娇惯学生。

但是他认为这也是值得的,因为他认为这样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想,发展学生的个性。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分别分析两位老师的做法。

(14分)【参考答案】答:两位老师的做法都不对,违背了学生观。

第一,学生身上是具有巨大潜能的,要多看优点,多期待。

材料一中的张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方面,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对于学生在课上提出不同解答缺给予否定,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挫伤了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

材料二中的老师,采用听之任之的观点,对学生过分的包容,过于迁就学生也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

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诸多不足要正确引导学生朝着良好方向发展。

第二,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材料一中的的老师,对待班级的学生的进行“一刀切、一锅煮”,不能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培养。

材料二中的老师,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是太过于迁就学生,娇惯学生,其实对于学生的个性存在不良的影响,老师在学生面前就缺少威信。

作为教师应该要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材料一中的老师,在教学上采用的是权威型的领导方式,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匆忙、紧张的学习,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材料二中的老师,尊重爱护学生,但是也过于迁就娇惯学生,这种属于放任型的领导方式,也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作为教师应该要尊重学生,讲民主,促进学生积极的发展。

综上,两位教师的做法都应该改进。

【知识点:学生观】材料4:张晓从小学习成绩不好,却酷爱天文,家长认为孩子满脑子奇思异想,对他们认为的主科语、数、外下功夫太少,会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升学与就业,多次横加阻拦。

班主任则认为张晓有天文的潜质,对他多次鼓励,还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辅导功课,并建议张晓自己做一个人生规划设计,并联合家长、自然学科教师共同指导,使张晓正确处理好了学科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

后来,张晓考上了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后分配在北京天文馆工作。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班主任的做法。

(14分)【参考答案】答:班主任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

体现了新课改下的学生观:第一,学生是完整的生命个体,要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

材料中,虽然张晓成绩不好,但班主任并没有责备反而发现了张晓酷爱天文的优点,能全面看待学生。

第二,学生具有差异性。

材料中,班主任根据张晓的特点,建议张晓自己做一个人生规划设计,做好家校合作工作,还请自然学科教师对其指导,这体现了对张晓的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材料中,张晓从小成绩不好但在班主任的帮助下,处理好了学科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考上了北京大学天文系,体现了学生的发展潜能。

第四,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材料中,面对成绩不好的张晓,班主任对他多次鼓励,还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辅导功课,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

综上,班主任的教育行为值得学习。

【知识点:教育观】材料5:星期二的早上,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

王老师走进教室,笑容满面地对同学们说:“大家看,外面的雪景多漂亮!今天这节语文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好好玩一下吧!”学生们欢呼雀跃,奔向门外。

他们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在讨论雪花的形状、特点,王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观雪、玩雪,即兴吟诗作对……下课时间快要到了,王老师召集大家说:“下午作文课的任务是写一篇记叙文,我相信大家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

”后来,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作文。

问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

(14分)【参考答案】答:王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以下教育观: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材料中,王老师笑容满面地对同学们说,召集大家等说明王老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材料中,王老师在下雪天带领学生一块儿观雪、玩雪,走进雪的世界,说明王老师不仅注重知识的教学,也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全面发展。

第三,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材料中,王老师带领学生观雪、赏雪、玩雪,并结合雪的情形写作文,体现了他重视学生实践,善于引导学生结合实践进行学习。

第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材料中,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在讨论雪花的形状、特点,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作文。

说明王老师能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行为,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综上,王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值得学习。

【知识点:教育观】材料6:李老师认为,要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就必须要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

在一次课上,李老师组织孩子讨论:“你有哪些优点?”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有的说自己乐于助人,有的说自己孝顺父母,有的说自己尊敬老师……大家发现原来自己和小伙伴都有很多优点呢,这时,活泼好动的小明把手举得很高,李老师说:“小明,你说说自己有哪些优点?”小明说“你为什么总是让我们说优点呢?爸爸说,每个人都有缺点,老师也有缺点,你也有,我想说缺点。

”教室一下子就安静了,李老师愣了一下,然后说:“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老师也有缺点,请大家经常帮助我哦,大家围绕小明的观点讨论一下。

”大家七嘴八舌,最后,李老师总结道:“我们谈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改正了缺点,我们会更棒。

”最后,老师在自己的日记记录这件事,并打算在合适的时候组织学生举办一次“我的小秘密”活动,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平时不好意思说出的缺点,并引导他们改掉这些缺点。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14分)【参考答案】答:李老师的教育行为是合理的,体现了以下教育观的内容:第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李老师不仅仅注重教学,更加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而且,不仅仅重视发掘学生的优点,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缺点,改正缺点,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第二,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

李老师能够关注到平时爱动的小明并给小明机会回答,体现了李老师注意到全体学生。

第三,认识到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李老师对于小明的异议,能够恰当引导、反馈,进而指导学生找出各自不足,改正不足。

第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