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M*10+3.5M原料磨施工方案编制人:编制单位:ф4.6ⅹ10+3.5m原料磨施工方案1 ф4.6ⅹ10+3.5m原料磨施工组织构成2施工程序简图本厂所选用的4.610+3.5M滚圈中空轴联合支承烘干中卸生料磨,是当前先进的粉磨设备,也是水泥厂关键设备之一。
其单件重量大、外形尺寸大、零部件多安装精度高,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巧妙的方、高超的检测手段,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才能确保设备的高质量的按期交付使用,并长期稳定运转。
基础磨体安装减速机及其它3施工前准备:a悉施工现场及设备堆放场地。
b施工图纸会审c 熟悉施工现场及设备堆放场地d准备施工工具、机具、材料及施工电源。
e做好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包括质量、安全措施)。
4基础验收:a基础验收必须认真进行,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会同厂方、土建等有关部门,根据有关资料(工艺图、基础图、安装图、验收标准等)认真测量、记录、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施工。
b设备基础各部分的偏差应符合如下要求:5 设备出库及检测5.1设备出库a设备出库依照安装程序安排零部件的出库顺序。
b安排适当的起重运输机具,选择合适的操作地点c选择最佳的运输道路。
d认真清点件数,结合外观检查,办理有关出库手续。
5.2设备检查与测量:a测量底座厚度,地脚螺栓孔距离,轴承座与底座联接的螺栓孔位置、距离。
b合金轴瓦面外观检查不得有砂眼、气孔、裂纹、夹渣、伤痕等缺陷。
c合金轴与球瓦的铸合应严密、牢固,不得有脱壳、裂纹、气孔等缺陷。
d对水冷却通道要进行打压试验,用0.6MPa的水压保压8分钟无渗漏现象。
e检查中空轴颈、滑履表面是否有砂眼、气孔、毛刺、沟痕、腐蚀、伤痕等。
f测量筒体长(含中空轴、滑履、烘干仓)。
g测量筒体,滑履,烘干仓结合部的椭圆度等。
以上各项检查后做好详细记录,如有与图纸要求不符,应及时与厂方取得联系,共同研究解决后,再进行安装。
6基础处理、埋设标板与放线:6.1清理基础:a基础表面的一切杂物必须清除掉,并打扫干净。
b地脚孔内杂物及积水必须清理干净。
6.2标板埋设:a在基础两端便于安装找正的部位(土建给出的纵、横中心线上)埋设标板,标板采用150ⅹ100ⅹ6–10mm的钢板制作。
(见图)b在基础表面任意一个便于安装找正测量的位置埋设一个作为安装用的标高基准点。
采用φ15 mm圆钢与80ⅹ 80ⅹ 10mm 钢板焊接而成,且圆钢顶端呈半圆形。
(见图)c 埋设件必须牢固,标高基准点误差≯ 0.5mm6.3基础划线:a 根据土建或建设单位给定的基准点和基准线,按施工图的要求,用高精度经纬仪、盘尺、角尺、钢板尺、弹簧称、地规、墨斗等一次划出磨机、减速机、电机的纵、横中心线,并以对角线法复核放线精度。
b 基础放线应符合下列要求:同一中心线各中心标板上的中心点,允许偏差0.5mm。
两基础上横向中心线距离偏差不得大于±1mm。
基准点标高允许偏差0.5mm。
滑履处两基础的横向中心线必须重合。
滑履处两基础的纵向中心线必须与磨筒体纵向中心线平行。
滑履处两基础的纵向中心线到磨体纵向中心线的距离偏差≤0.5mm。
c划线完毕后,在埋设的标板上打上钢标记。
6.4基础凿毛(铲麻面)为使两次灌浆层与基础表面牢固结合,必须使用工具将基础凿毛。
7、砂墩制作及垫铁安放7.1垫铁的设置a、由于磨机的静载荷、动载荷都很大,并要承受一定的冲击载荷,因此对基础和垫铁的要求都很高。
b 垫铁设置应保证地脚螺栓两侧各安放一组垫铁,其它位置每隔500—1000mm垫一组垫铁。
c 垫铁安放前,一定要清洗干净、规整,并铲平毛刺。
7.2砂墩制作:a、为提高安装精度,拟用混泥土砂降墩垫铁(如图)。
b 做混凝土砂浆墩前,因将基础铲成麻面,砂浆的配比为:水泥(525#):河砂(中砂):水=1:1:0.4c 垫铁找正方法:水平仪、水准仪、钢板尺。
偏差要求:上平面水平度:0.2mm/m标高允许偏差不超过±0.5mmd 混凝土砂墩垫铁找正后,进行洒水养护,待砂墩强度达75%以上时,方可进行钢底座安装。
8轴承刮研与底座安装:8.1轴承刮研:a 用汽油或煤油将轴承表面和各结合面清洗干净。
b用着色法通过塞尺检测合金瓦与中空轴,球瓦背与轴承座的接触情况。
c 用刮刀和角向磨光机进行刮削、磨削,直至达到图纸要求。
8.2底座安装:a 将钢底座清理干净、清除锈污、打去毛刺,将伤痕突出部分锉平。
b 在与轴承座配合的一面划出纵横中心线,并打上标记。
c 用斜垫铁调整底的标高及水平度。
d 底座的标高,用水准仪、钢板尺测量,允许偏差≤±1mm。
e 底座的水平度用水平仪测量,允许偏差≤0.04mm/m。
f 测量滑履支承底座的水平度及标高时,需借助30ْ的斜度规来完成。
g 测量滑履两底座纵向中心线,应考虑底板倾斜所引进的差值。
工具:测杆、钢板尺。
允差:跨距≤±1mm、对角线≤±1mm。
h 测量中空轴底座与滑履底座横向中心:工具:钢盘尺、弹簧秤允差:跨距≤±1mm、对角线≤±1mm。
i全部找正后,方可进行一次灌浆。
9一次灌浆及精找正9.1一次灌浆:a 检查基础孔内符合灌浆要求后,用水将孔壁淋湿。
b灌浆用混凝土标号应高于基础混凝土标高一几级。
c灌浆时应将混凝土捣固,使其密实,并不得使地脚螺栓歪斜。
d灌浆料应低于基础表面30—50mm。
e灌浆后应加水养护,气温高时可盖上草袋,以防水份蒸发过快。
f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强度锝75%以上时,方可进行精找正。
9.2精找正:a、精找正的要求、方法及使用工具与底座安装时一样(同时紧固地脚螺栓)。
b、全部找正后做出施工记录,再与甲方会检。
10、轴承、轴承座安装:10.1 轴承与轴承座组装:a 轴承装入轴承座前应将两者清洗干净,并在球瓦及合金瓦上涂一层润滑脂b将轴承按标记方向装入轴承座10.2 轴承座的安装:a 将轴承座与钢底座的接合面清理干净。
b用手拉葫芦将组对好的轴承座按标记对正,吊到底座上。
c 滑履轴承安装时,须借用一临时支架支撑。
d 复侧纵横中心线、标高、水平度其标高测量应在轴承上进行。
e 将中空轴的轴承座吊下放到不影响筒体安装的位置。
11、磨体安装:11.1磨体运输:a 用40t拖车、50t吊车,将烘干仓和滑履运到车间厂方予留的进磨侧。
b用卷扬机、手拉葫芦将烘干仓吊放到进料筒基础上。
c用卷扬机、手拉葫芦将滑履吊放到不影响进筒体的一侧。
d用60t拖车、150t吊车将筒体运到车间厂房予留的进磨一侧。
11.2进磨:a搭设滑道,在车间厂房进磨一侧,厂房外距墙6m处开始顺着中间卸料地坑向厂房内用枕木和工字钢(20#)搭设高1.4m的规道,使其另一端过磨机纵向中心线6m,滑道上安放四排43kg/m的轨道,并在每排轨道上各扣一根12#槽钢。
b作两个托架,放到槽钢上,两托架间距约为5m-6m。
c用吊车将筒体吊放到托架上,用螺栓将两着联接好,并使其重心在两托架中心,同时让中空轴一端朝向厂房了里。
d用卷扬机牵引磨体向厂房内滑动,当中空轴法兰外侧已超过磨机基础纵向中心线约5m时,停止牵引。
e用千斤顶将筒体顶升,同时拆除轨道、槽钢,随着筒体的顶升,将筒体下面的滑道舔高,直至筒体中空轴超过轴瓦面高度为止。
f将托架移到筒体重心处,并在托架下放两块钢板。
(见图)g用4个手拉葫芦转动磨体,必须注意转动方向。
h用手拉葫芦和千斤顶将转正的筒体调整到位。
A A——转磨支撑图11.3 磨体安装就位:a 用卷扬机和手拉葫芦将滑履与筒体组一体。
b 用卷扬机和手拉葫芦将烘干仓与滑履和筒体组一体。
c 用手拉葫芦将中空轴的瓦座就位,并按原标记找正。
d 用千斤顶将磨体落到轴瓦上。
e 用塞尺测量瓦口间隙,并记录。
f 用水准仪、钢板尺测量中空轴及滑履的标高,并记录。
g 盘车检查磨机中空轴与滑履的同轴度,用千分表测量,要求≤0.2mm。
h 吊装轴瓦盖及滑履罩。
12衬板及其它安装a安装衬板时应注意筒体回转方向。
b用螺栓与筒体联接的衬板,在筒体侧排列时应交错进行,避免缝隙集中在一条直线上。
c衬板间的间隙应达到设计规定,如无具体要求时应控制在5—8mm。
d衬板与筒体应接触紧密,如有缝隙应用水泥、砂浆,填实、填满。
e安装隔仓板要注意方向,隔仓板之间的间隙要均匀,不宜过大。
隔仓板平面与磨机筒体中心线相垂直,其垂直度要求0.5%。
f筒体的零部件安装后,其所用的联接件螺母必须点牢。
g安装过程中,不允许在筒体上钻孔,不允许衬板与隔仓板焊接。
h中卸装置安装时,要注意变形,当磨筒体转动时,不得与其发生摩擦或碰撞。
i卸料装置要求严格密封。
j安装完毕后,应严格检查密封情况,不允许出现泄漏(风、生料)等现象。
13减速机安装13.1基础部分的工作参考磨机部分13.2下箱体安装:a用汽油、煤油清洗下箱体底面、结合面及内壁。
b吊装下箱体并找正:下箱体纵向中心线必须与磨机纵向中心线重合,偏差≥±0.5mm。
下箱横向中心线到传动接管端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无规定时,其允许偏差≤±3mm。
c下箱体上平面的标高,应与磨轴心在同一标高上,允许偏差≤±0.5mm,且只能低于磨机。
d在下箱体的上平面测量水平度,允许偏差≤±0.04mm/m。
e找正达到要求后进行一次灌浆,养生后再复查找正,并拧紧地脚螺栓。
13.3主电机安装:a 基础处理参考磨机部分。
b 按说明书要求检查,调整电机气隙。
c查找电机磁场中心。
d 以减速机输入端联轴节为基准找正,二者的同轴度及联轴节的间距,按设计要求调整。
e达到上述要求后进行一次灌浆,养生后结合拧紧地脚螺栓进行复查找正。
15辅助传动安装:以主电机为基准安装找正,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地脚螺栓孔灌浆,经养生、复查找正后,紧固地脚螺栓。
16 冷却润滑系统安装a 冷却、润滑系统的安装,要求清洁、畅通、密封、可靠。
b 弯管要圆滑,禁止出现断面收缩或失圆,切口要平整。
c所有管道要认真清洗,可用20%硫酸或盐酸清洗,而后用10%的碱水清除管道中的残液,最后用清水冲净,凉干后浸涂防锈油。
d管道的活接头、三通弯头等安装前,要检查其完好性,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注意这些部位的紧密性,不得有泄漏现象。
e有需现场焊接的管子或法兰,要严格按要求施工,不得有漏焊、气孔等。
f安装调试后,所有管道外表要刷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