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第45讲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根据其农业生产发展条件与优势,为适应市场需要,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有商品意义的农产品。
为农业分工的一种形式。
随科学技术、机械化和交通运输的发展,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专门化程度已由地区专门化、企业专门化发展到农业生产工艺(或作业)的专门化。
农业生产专门化是农业生产社会化、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与自给自足、万物俱全的小农经济有显着区
此外,农产品生产占用耕地和劳动力的比重,也可作为反映农产品生产专门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发展农业时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才可能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要因地制宜,就必须先明确各地有什么条件,就要学会分析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内部存在的差异对农业带来的影响。
分析区域内部差异一般从以
纬度地
带差异
及影响
由于区域内部南北方向上位置差异,造成区域内部在热量条件上的南北向的递变,进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及农业其他方面的变化,如东北地区内部,自南向北经过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树种也有相应的分布。
经度地
带差异
及影响
区域内部由于距海远近的差别,形成区域内部水分条件的差别,进而体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东北地区由于东西跨度较大,从干湿状况来说,西部有少部分半干旱区,中部半湿润区广阔,东部湿润地区分布广泛,造成其农业结构上西部以牧业为主,而中东部以种植业为主,东部沼泽湿地广布,而土壤分布则表现为黑土向黑钙土再向栗钙土过渡的情况。
垂直地
带差异
及影响
东北地区由于三面环山,中部平原广布的地形特征造成其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差异,在山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平原地区则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例1.(原创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序号①②③所示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
是,试分析其发展的区位条件。
(2)②、③两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
是、,其收获时期是否相同理由是什
么
(3)②区农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 )
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 C.青
藏高原 D.华中地区
(4)与①②③区域农业发展的背景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 )
A.工业化的发展 B.城市化的进程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国际局势多极化
(5)①区除种植谷物外,还轮种牧草和麦类,近年来又轮种大豆,并用这些农产品加工成精饲料来发展畜牧业。
试分析这样做的好处。
【解析】本题以美国本土农业专业化地区分布图切入,考查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主要农作物等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探究问题能力。
第(1)题,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地形、
土壤、水源、气候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地广人稀、农业科学技术、机械化水平等)两方面分析。
第(2)题,②和③是小麦区。
②区因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种植的是春小麦,③区则是冬小麦。
第(3)题,我国的春小麦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及青藏高原上。
第(4)题,世界经济全球化、城市化进程使商品谷物农业市场广阔,工业化的发展为商品谷物农业提供了大量农业机械,使商品谷物农业大规模化发展成为可能。
第(5)题,考查混合农业的好处。
【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湿润。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地广人稀;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
(2)春小麦冬小麦不同。
②区种植春小麦,秋季收获;③区种植冬小麦,夏初收获。
(3)BC (4)D (5)玉米与大豆、牧草和麦类轮作,可调节土壤养分结构,有利于农作物的高产。
农作物又为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饲料,而畜牧业的发展又为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料,二者
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例2.(2010年江苏苏州模拟)读下图,完成(1)~(2)题。
(双选)
(1)甲、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
A.林地 B.草地
C.耕地 D.湿地
(2)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完整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解析】第(1)题,甲位于内蒙古高原,植被以草原为主;乙位于东北平原,种植业发达。
第(2)题,东北地区地形平坦、完整,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答案】(1)BC (2)BD
【课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偏高,气温低,作物生长期不足 B.地面起伏大,发展耕作农业有困难
C.水资源紧缺,发展灌溉农业有难度 D.人口、城市集中,便于供给牛肉、蛋、奶
2.有关美国实行农业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畜带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亚热带作物带分布在棉花带以北
D.实行农业地区专门化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有利于科学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等温线数值,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北偏,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
B.受南部海洋气流影响
C.地处盛行风背风地带
D.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
4.目前不属于影响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 ) A.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
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
D.常受低温和冻害的影响
二.综合题(15分)
5.读材料和相关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的经济作物以大豆、棉花等为主,其中大豆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左
纬度土壤有机质
无霜期
(天)
降雨量
(mm)
37°N—
40°N
3%—6%160—200500—700(1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说明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
(2)A地区的大豆是与一种重要粮食作物轮种
的,该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
(3)分析图中A地区生产大豆的主要自然条件。
【基础梳理】
一.落基阿巴拉契亚温带和亚热带机械大规模密西西比区域专门交通运输政策
二.一种或几种全国种植畜牧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科学技术装备生产率
三.垦荒植被黑风暴生态有机节水精确处方法规技术限耕休耕补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课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D【解析】乳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主要是因为这里人口、城市集中,牛肉、蛋、奶市场广阔。
2.D【解析】美国的棉花带主要分布在南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乳畜带主要分布在东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亚热带作物带分布在棉花带以南。
3.C【解析】由图可知,甲处在大兴安岭的背风坡,阻挡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造成气温比两侧高。
4.A【解析】土壤盐碱化主要分布在旱涝变化频繁、地势低平的华北地区,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盐碱化主要分布在灌溉农业区。
二.综合题(15分)
5.【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2分)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分)(2)玉米(2分)(3)A地区位于中部大平原上,地势平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较丰富;土壤肥沃;有密西西比河的水作灌溉水源。
(8分)
【解析】A地区处于乳畜带以南,南北两个小麦带之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长,降水比较丰富,主要种植大豆和玉米,是着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玉米和大豆轮作,豆科植物有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以提高玉米产量。
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思考,本题要求分析大豆生产的自然条件,应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几个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