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四讲 组织的基础
本章精要:
▪ 组织结构的定义 ▪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理 ▪ 组织结构基本形式
组织结构的定义
组织结构:描述组织的框架体系。 组织结构可分为三种成分:
❖复杂性: ❖正规化: ❖集权化: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理
❖劳动分工 ❖统一指挥 ❖职权与职责 ❖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 ❖部门化
人力资源的特点
❖生物性 ❖能动性 ❖动态性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
❖ 战国:《论语》、《孟子》、《韩非子》 ❖ 汉代:《史记》、《汉书》 ❖ 三国:《三国志》、《人物志》 ❖ 唐代:《贞观要政》 ❖ 宋代:《资治通鉴》
西方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
班组长
职能科室 车间主任 职能班组
经理 车间主任
职能科室 车间主任 职能班组
班组长
班组长
图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简图
班组长
总经理
市场
采购
人事
财务
甲产品部
乙产品部
工程技术
生产
会计 工程技术 生产
会计
图 产品部门化(事业部)结构图
市场
采购
澳洲
北美洲
总经理
人事
财务
亚洲
非洲
欧洲
人事
工程
生产
会计
图 区域部门化(事业部)结构图
❖ 人力资源生成过程的时代性与时间性。 ❖ 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时效性。 ❖ 人力资源开发过程的持续性。 ❖ 人力资源闲置过程中的消耗性。 ❖ 人力资源的特殊资本性。 ❖ 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 同素异构原理 ❖ 能级层序原理 ❖ 要素有用原理 ❖ 互补递增原理 ❖ 弹性冗余原理 ❖ 主观能动原理 ❖ 信息催化原理
❖ 泰勒的古典管理理论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 理思想
❖ 行为科学学派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 ❖ 其它学派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价值
❖ 代表人物: 舒尔茨(美),经济学家
❖ 贡献: 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人力资源发展的理论和
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与社会丰裕具有的重大意 义,奠定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三、人力资源的一般性质
权力的五种来源
➢强制权力; ➢奖赏权力; ➢合法权力; ➢专家权力; ➢感召权力。
管理跨度与组织层次
管理跨度:
是指一名管理人员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人员的数量。
❖ 传统的观点 主张窄小的跨度,以便对下属保持紧密控制。 ❖ 现代的观点 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努力扩大管理跨度。
高层
1
2
组 织
3


4
5
6
7 低层
1
4
16
64
256
1024
4096
当跨度=4人时: 作业人员=4096人 管理人员=1365人
1
8
64
512
4096
当跨度=8人时: 作业人员=4096人 管理人员=585人
部门化
A. 按职能划分部门(部门职能化) ; B. 按产品划分部门(产品部门化) ; C. 按地区划分部门(地区部门化) ; D. 按用户划分部门 ; E. 按过程划分部门。
销售
市场
总经理
采购
财务
人事
生产单位
生产单位
生产单位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车间
车间
图 模拟分权组织结构简图
车间
经理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A产品负责人 B产品负责人 C产品负责人
图 矩阵组织结构示意图
独立的研发公 司
在某国的制造 厂
核心 管理组
广告 代理
销售 代理
图 网络组织结构
第十章人力资源管理
把领导者按他们的绩效导向行为(对生产的关心 )和维护导向行为(对人员的关心)进行评估, 给出等级分值。以此为基础,把分值标注在两个 维度坐标界面上,并在这两个维度坐标轴上分别 划出9个等级,从而生成81种不同的领导类型。
高9 8 7
6
5
对 人
4
的 关3

度2
1
乡村俱乐部型管理: 特别注意满足人们对舒 适友好的组织气氛和工 作节奏的需求
第五讲 领导
领导 激励
第十一章 领导
本章精要:
管理者与领导者; 行为理论; 权变理论; 领导的最新观点;
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
❖ 管理者是被任命的。 ❖ 领导者可以是被任命的,也可以是从一个群体中
产生的。
行为理论
❖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 ❖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 ❖ 管理方格论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
组织设计的基本形式
(一)直线制: (二)职能制: (三)直线-职能制: (四)事业部制: (五)模拟分权制: (六)矩阵制: (七)网络结构
车间主任
经理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班组长
班组长
图 直线制组织结构简图
班组长
职能科室
经理
职能科室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职能班组
职能班组
班组长
班组长
图 职能制组织结构简图
职权与职责
❖ 职责
为完成一项确定的任务所必须履行的义务。
❖ 职权
管理者拥有的发布命令、要求下属遵从执行的权力。
权力体现
权力核 心
职权体现
首席 执行 官
职 权 层 次



研人

销产
发事
财会
营销 研发
人事
生产
职能
结论:
1.一个人在组织中晋升的越高,其与权力核心 的距离越近;
2.未必需要有职权才能产生权力,因为一个人 可以向权力核心的内圈做水平移动而不必往上 升迁。
协作型管理: 工作成就来自人们的 献身精神,用组织目 标中的共同利益把人 们结合起来
组织型管理: 既要完成工作,又要使 人们满意以保持士气, 通过两者的平衡,以求 得适当的组织绩效
❖员工向导
领导重视人际关系,考虑下属的需要,并承认人与人
之间的不同。
❖生产向导
强调工作的技术或任务事项,其关心的是群体任务的
完成情况,并把群体成员视为到达目标的工具。
研究结论:
➢员工向导型的领导者与高生产率和高工
作满意度成正相关;
➢生产向导型领导者与低群体生产率和低
工作满意度联系在一起。
管理方格论
要点: ❖ 人力资源及特点 ❖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 人力资源的一般性质 ❖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人力资源及特点
❖ 人力资源的含义 人力的最基本方面:体力、智力。 从现实的应用状态:体质、智力、知识、技能。 ❖ 人力资源:
是指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的能进 行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们的总称。
领导者行为的独立维度:
❖ 定规维度 是指为了到达组织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
自己与下属角色的倾向程度。 ❖ 关怀维度
是指一个人具有信任和尊重下属的看法与情 感的这种工作关系程度。
领导者可分为四种类型:
❖ 高关怀-高定规 ❖ 高关怀-低定规 ❖ 低关怀-高定规 ❖ 低关怀-低定规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
领导行为划分为两个维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