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29 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4个会认字,学写6个会写字,自主积累词语。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在朗读中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解题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寓言二则,板书课题,认识“寓”。

2、你听过寓言故事吗?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谁来给大家说说。

3、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二则”。

二、整体感知课文1、快速阅读课文的两则寓言,你发现了什么让你奇怪的地方?指名回答后,师述: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2、在看课文之前,你是否听过、看过这两则文言文?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对照译文慢一点读;(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意思。

4、指名学生说读的过程,需要帮助的地方。

5、分别指名学生读一、二则寓言。

正音:揠(yà)曰(yuē)槁(gǎo)鬻(yù)矛(máo)盾(dùn)6、老师范读,听的时候自己不会的生字注音,不会断气的做好标记。

三、深入理解课文1.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则寓言,对照译文把不理解词语标出来,把知道的字、词的意思用笔写上。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点拨理解一下词语:悯、揠、者、芒芒、曰、病、槁3、小组合作读,齐读。

读的时候想一想它的意思,看能不能和译文的意思联系起来。

4、挑战自己:不看译文,老师读一句,学生说一句意思。

5、指名上台讲述这个故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解题。

(1)逐字分析。

(2)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的意思。

2、讨论:(1)这个人帮禾苗长高了吗?为什么?(2)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你能举出例子来吗?五、熟读课文1、指到朗读。

2、自由读。

3、背诵课文。

六、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字形:寓、悯、趋2、讨论交流3、指导写字。

七、作业1、抄写生字词。

禾苗干枯2、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9 寓言二则揠苗助长禾苗不长拔高禾苗第二课时一、复习回忆1、检查背诵《揠苗助长》。

2、从《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二、学习《自相矛盾》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再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A:自读自悟。

借助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B: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

自相矛盾A:指名学生读。

B:指名学生说句子的意思。

C: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D: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

三、总结全文,明白含义。

1、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2、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你能举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来吗?四、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自由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

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板书设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30小人国教学目标1.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6个,练习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

4.初步体会西方经典童话的魅力,并且能够根据阅读所得,加上自己的想象,创作一段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

教学重点与难点1.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

2.创编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斯威夫特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解示课题。

1.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斯威夫特的有关资料。

教师补充:斯威夫特是 18世纪前期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

他生于爱尔烂首府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父母都是英国人。

父亲在他出生以前就去世了,由伯父抚养成人,他喜欢历史和诗歌,早年创作的《书的战争》和《桶的故事》,初步显示了讽刺的才能。

其中《桶的故事》是英国的启蒙主义者讽刺教会的作品之一,也是斯威夫特第一部重要作品。

在他晚期作品中,他积极号召爱尔兰人民为独立自由而斗争,在作品中痛斥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政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

就在这个时期,斯威夫特完成了他不朽的讽刺杰作〈〈格列拂游记〉〉。

2.板书课题小人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三.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再读课文,想想,格列拂在小人国有哪些奇特的遭遇?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3.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

(1)小组内说一说。

(2)指名学生上讲台讲述。

四.学习生字。

1.在读课文是,你认识了哪些生字?2.你认为哪些生字容易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按结构,本课的生字可以分成几类?左右结构:醒、钩、缝上下结构:箭、筐、吊半包围结构:遮左中右结构:绑3.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8个生字?五.作业。

1.自主积累文中的好词。

2.向你的父母或朋友,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醒过来绑在射箭遮住一筐筐钩子吊起来裁缝2.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默读,一边做批注。

批注的内容可以是自己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或读后的体会。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汇报,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

奇特经历(1)学习格列佛初到小人儿国被攻击时,让孩子们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境,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格列佛当时回想些什么?(2)当格列佛受到小人国的礼遇时,他又会想些想些?他是怎样和小人国的人建立起友谊的?(3)学习格列佛帮助小人国击退敌人的段落时,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当时的场景和语言。

三.表演故事,深化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

(1)小组内表演。

(2)指名学生表演。

评议。

四.拓展延伸,创编故事。

插上想象的翅膀继续飞翔,结合自己的阅读说一说;如果格列佛重回小人儿国,又会有怎样的奇遇?请你也来创作一段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吧。

1.小组内创编。

2.小组汇报。

五.作业。

1.想象作文:《重回小人儿国》2.阅读斯威夫特的作品《格列拂游记》等。

板书设计 小人国受到攻击受到礼遇 帮助击敌31 希望戒指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会写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分析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而明白获得幸福生活的真正途径。

4、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并明白获得幸福生活的真正途径。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激疑1、板书课题,指导写“戒”。

2、激疑: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交流:解决心中的疑问。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分组份自然段朗读课文,订正字音。

三、理清线索,讲述故事。

1、快速读课文。

思考: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2、合作: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把这个故事讲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

(1)要求:说的同学语言流畅,内容完整,不一定要按课文的原话说。

(2)要求听的同学要仔细听,待会说出评价意见。

(3)评价:从语言、仪表、内容(完整、准确)、感情(是否投入)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四、学习生字词1、认读:文中的生字词,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已经跟它们反复见了多次面,现在,老师把它们单独请出来,大家是否认识它们呢?指名认,开火车认,齐读。

2、识记:师: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与大家一起来分享。

可以进行生字与生字,生字与熟字的比较记忆。

3.书写。

4.评价。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把故事说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听写本课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自主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围绕这枚希望戒指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具有什么特点?你比较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2)画出相关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指名学生汇报,在汇报中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讨论交流,并适时指导朗读。

(1)研读描写农夫的语句。

A.农夫没有使用希望戒指却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什么?B.假如农夫听了妻子的建议,动用希望戒指,他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吗?C.指导读:农夫:不,如果我们辛勤耕作一年,我们就可以再买一英亩土地”.(2)研读描写珠宝商的语句.A.你觉得珠宝商是一个怎样的人?假如他没有被砸死,他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吗?B.指导读, 珠宝商;:“我要一百万枚金币!”(3)研读描写农夫妻子的语句.A.你怎么看农夫妻子?B.指导读: 农夫妻子:“现在戒指给我们带来一头牛和一匹马吧!”三.表演故事,深化理解.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自由组合,自选角色表演课文.勤劳致富 (1)指导学生把握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语气,展开想象,补充情节,补充语言.(2)在组内表演.(3)指名学生表演、评议。

四.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1.读了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了什么?2.如果请你去和课文中的角色交谈,你准备和谁说写什么?五.作业.1.朗读课文.2.阅读相关的故事<<鱼夫和金鱼>>3.续编故事或改写课文.板书设计:希望戒指商人:贪得无厌 贪婪致死农夫:勤劳 农夫的妻子:立场不够坚定32.斑竹姑娘教学目标1、采用方便快捷的办法自主认识10个会认字,练习写好8个会写字。

2、朗读课文,感受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的特点。

3、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培样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受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并能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各种的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

1.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各种品种的竹子,问:你们知道斑竹有何来历吗?2.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什么?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3.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1)指名学生认。

(2)开火车认。

(3)齐读。

4.知道写字。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1.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读准,如情地读。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3.复述故事。

(1)方法指导。

A.交代去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B.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抓住体现故事内容的关键词。

C.尽量用自己的话。

(2)听课文录音。

(3)复述故事,师生点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