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一冬”》教学设计
成寄校李拴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有韵味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声律启蒙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
二。
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僻字的意思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领悟能力,教会学生欣赏
三。
教学方法:阅读讲授讲故事
四。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教师给大家讲“推敲”的典故
2.教师导读:古人作诗写词一字一句都很是讲究,现在大家认真阅读课文,看能发现字句之间存在什么特点?教师相机引导、总结:押韵、对仗
(二)互动合作
1.朗读: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文中的注音读顺,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强调相对的两个词语,并且注意节奏与停顿,读出对仗的感觉同时让学生多读(自己练习读、同桌对读、全班男女生对读、比赛读、出上句对下句)
2。
品读解意,参考课文译解,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体会词语的意境
(三)展示交流
1.完成我会填:小组评议,然后推荐出最佳作品参与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2.成果展示
3。
拓展:体会声律启蒙的魅力
(四)巩固拓展
通过再次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谁先背下来,激发学生兴趣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古人能出口成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特殊的训练,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大多是韵文。
《声律启蒙》就是教人作诗吟对的入门教材,认真学了它,说不定很快你们也能自己作诗了
(六)作业布置
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课文最后两句的意境
(七)板书设计
押韵
声律启蒙对仗
意境
《声律启蒙“十五删”》教学设计
成寄校李拴琴
教学目标:
1、诵读《声律启蒙“十二真”》达到熟读成诵。
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2、认识生字,初步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使学生尽力欣赏对子,知道对子可以表情达意。
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诵读方法,培养吟诵作对的兴趣。
教学思路:
故事引入——诵读、品读、积淀——练习对对子,拓展兴趣。
教学流程:
一、故事引入、交代目标
1、故事“狐假虎威”。
2、温故知新: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复习(对子及常识)。
3、出示《声律启蒙“十二真”》,交代目标:
熟读成诵。
认识生字。
初步理解对子内容。
二、初步练读,学词、识字。
1、听教师配乐范读,注意节奏,读完后请学生画出长对子的停顿。
2、学生自读:①注意停顿。
②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检验自读情况。
①指名读对子。
②齐读、开火车读生字词卡。
4、指导认识生字:按造字法分类贴生字卡。
扩词、换部首。
5、反馈:拍手齐读。
“把生字送回原文再读一读。
”
三、练习熟读,初步理解。
1、请大家默读原文,结合注释,查查字典,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同桌讨论:“五典三坟、李杜、机云”指什么
3、汇报交流:“按你自己的方式给这些对子分分类吧,再说说读懂了什么?”。
4、多种方式熟读成诵:
①把你的理解放到教材中,自由读。
②接口读。
③各组回旋读。
④同座试背。
⑤点名背。
⑥齐背。
五、学对对子,挑战自我。
课件演示“我来对对子”,请同学完成,并与同桌
交流,再集体汇报。
课件内容: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观天上(云卷云舒)
六、结束全课。
教师总结:对联就是这样有趣,它和古诗古文一样能表情达意,希望同学们多积累。